心灵沟通:与知心姐姐对话(一)——心得感受

图片发自App

听完卢勤老师的讲座,最大的感触:教育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有些孩子适合这种教育方式,有些孩子适合那种教育方式。父母要好好善于发现自己的孩子,适合哪种教育方式,不要老是想孩子长成你心目中的那个样子,太完美了,容易昙花一现,也要好好想想自己有没有这个福德享受。

父母都带着焦虑来到现场,想要从知心姐姐这里取得真经,然后把自己孩子身上的这些“毛病”能够一下解除,变成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

现在的孩子压力真的挺大的,至少比我那个年代大多了,所以为什么现在经常看到报道,孩子因为承受不了学习压力或者是生活的压力,导致孩子走上不归路的新闻。

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一直都在追求价值感和归属感。试问自己,在平时和孩子的相处中,我给了孩子多少这种体验,要么把孩子捧上天,要么把孩子扁的一文不值,孩子这是在坐过上车啊!何来的安全感,何来的价值感呢。

所以卢勤老师提出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建设,心里脆弱的孩子,就不要再挤到名牌学校了,反而能帮助他顺利度过青春期。

大家都听过木桶效应,木桶装水的多少,取决于短板,不是取决于长板,短板代表情商,长板代表智商。

木桶效应

现在的孩子,父母都拼命的教他如何追求成功,追求名次;忘记了万一孩子失败,该如何去面对。暂时的失败是正常的,是成功之母,人生马拉松,路还长着呢!名次看淡一些,我们面对的不仅仅只有同学,同事,我们要面对的是全世界。要让孩子学会说“太好了!”这才是孩子具备的心里素质。

做好父母,一直在努力。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灵沟通:与知心姐姐对话(一)——心得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