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在我的理解里是中性词,跟“痒”的感觉差不多,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感觉,存在于痛感与快感之间。
不让人愉快,也谈不上痛苦,只要出现“痒”的感觉,一挠解决问题。
我压力最大的时候在高三,高三不仅要面对学业压力,还要面对专业压力。艺术生和应届生的双重身份,一度让我有些尴尬。
两拨老师,两种教学模式,两种思想观念。
记忆最深的是冬天的寒风,五点半起床,操场两圈半,半小时基本功,早饭,全天专业课,十点下课。
完全没有时间理会文化课,压力大到躲在被窝里哭。
后来,看到过一句话“压力实质是如何管理你的愤怒”。
一语道破我的压力来源,那是一种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愤怒。
人会产生压力,是因为目前的生活失控了,你对它失去了掌控权,它不按你的想法运行。
高考有压力
找工作有压力
当众演讲有压力
与人交往有压力
……
这些造成压力的点,都有相同且确定的共性,就是它们具有不确定性。
人天生抵触未知的东西,未知的感觉一旦出现,大脑的突触就会瞬间捕捉,然后传递给神经,让它加紧防备。
稍有抵抗力的神经顽强抵抗一会儿,意志不坚定者,纷纷背叛主人,缴械敌军阵营。
此时,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络绎不绝,只要你稍有松懈,它们定会趁虚而入。
就像一个流浪街头的乞丐,虽然今天刚找到暂时的住所,但是要为明天的去处忧虑。
“痒”则是《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主人公克里斯·加德纳,带着儿子流落街头,辗转收容所的窘迫。虽然居无定所,但有地方容身,谈不上舒适,却可以遮风挡雨。
窘迫是“痒”的感觉,入职后的生活是挠一下可以解痒的方案,快乐是未来希望的落实。
有解决方案的压力,就是被圈养的猛兽,虽异常凶猛,可是无处施展。
大多数人会被它的外表震慑,变得方寸大乱,有勇气靠近的人,会发现不过纸老虎一个。
对于我来说,与压力最好的相处方式是“动静结合”。
压力不动,你不动,压力一动,你就静。
今天的业绩没完成,
工作没找到,
脱单无望
……
当无数类似的压力问题找到你时,压力本身充满活力,希望用不断重复的方式,点燃你躁动不安的情绪,到达你濒临崩溃的极限。
此时,你只需按兵不动,平心静气,拿起一本书,或做自己喜欢的事,让身体放松,思想有去处。
思想暂时逃离现场,理智会告诉你应对的办法。
没有过不去的坎,无论今夜如何痛哭,明天的太阳依旧照常升起。你的情绪在宇宙洪荒里,不过沧海一粟,学会看轻它,自己会更重要。
如何看待某样东西,会转化它对你的影响。
压力一静,你就动。
现代神经科学研究表明,运动会分泌“内啡肽”,有镇定,止痛的氨基酸。它能调节呼吸,体温和心血管功能,也被成为幸福感胶囊。
运动被神经科学成为“动态的冥想,打坐”,短暂的运动会让你忘记焦虑,紧张的负面情绪,让后续投入工作生活的你,更加集中,专注,有信心。
压力能够集中你的注意力,以获取周遭更多的信息。
学会和压力共处,并掌握主动权,生活应该是个被简化的过程,避免压力趁虚掺杂进复杂的因素。
现在提倡的极简生活,也可以运用到应对压力方面,事物的本质是简单,复杂会掩盖真实。
挠一下“痒”,和压力握手言和,此后人生漫漫长路,我们还要并肩走很久。希望你温柔一点,我们彼此隔爱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