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初29复训复盘(2)

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25王新喜坚持分享第263天总约练190读书会73中级约练咨询师51次,初29复训分享第14天2021-08-10

一、答疑解惑

1.孩子看电视打游戏,很难看到正向:“我们做家长太久忘记自己当初如何做孩子的”。小时候的我们,也会不想写作业,上课瞌睡,考试有作弊念头等,当孩子有这些行为时,我们怎么就这么有情绪呢?

    我们可能会认为,他学三分钟出来玩了半小时,而孩子会认为,他学了好大会儿了,出来才三分钟,然后你就老说他。这就是相对论,两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只要催着说着能做点,孩子大体能完成,已经不错了。在当前的压力的状况下,很多孩子都厌学了,直接都不上学了。

2.追求完美是成长路上的绊脚石。所以,能坚持走着就行,不要期待完美,我们没有办法完美,能做着就好,做着、持续着、累积着,后来就能越变越好。

3.家里有人,任何时候都认为他是对的,不容反驳,和这样的人怎么长期相处?

    我想问的是:你和这个人已经相处多久了?我估计时间可能也不短了吧,你怎么和他长期相处下来的,你一定有别人所做不到的地方。应该是有相对不错的经验的,这个没有统一的模式。

      有的人和这样的相处,可能就需要跟他不断的争吵辩驳才能处得下去;那有的人可能就是接纳包容,每个人的模式都不一样。所以您怎么相处下来的那么久,把您自己的有效的方法总结出来,继续去用。那当然你也可以去做咨询,约练详细的聊一聊,看看能不能聊出来更多的思考。

    忍受不了他怎么办?我也从来不主张我们学心理学或者学焦点的,就一定要去忍耐,要去关注正向。我个人的观点就是,用我们焦点来说“有效继续无效改变”。如果你怼他一顿是有效的,那么怼他一顿。那有的人可能就需要呲呲他,怼他一顿,说不准他就改了。

    摸索新的模式,如果原来的模式有效就继续用,如果原来的模式不太有效,那么就摸索新的模式,有效继续无效改变。在约练的过程中,在交流的过程中,或许你们就会有看到其他老师怎么做的。

4.“三个人在聊天,明显感觉主讲人比较关注另外一个老师,不怎么关注自己,怎么找正向呢?”

    你干嘛一定要找正向呢?我们学焦点,要关注正向,但不是说一定要关注正向的。人家,明显的关注另外一个人,很正常啊。三个人聊天的时候,你也不可能平均的关注到另外两个人呀,这是常态的。虽然,可能您比较希望那个老师能多关注您一些。我们一般化一下,感觉更好一些。

    一般化就是,把很多事情正常的去看待,把它看成一种常态就好了。其实哪怕是家长,也不可能对两个孩子公平的关注啊。家长常说:“我一点不偏心,对你们俩都一样,手心手背都是肉啊”。骗人,手心手背的肉是不一样的。更何况在生活中的人,更是如此,这是正常的呀。

5.困惑:陪伴孩子和学习冲突怎么办?

    孩子怎么看?您认为陪伴孩子和学习冲突,孩子怎么看啊?孩子认为,他需要您的更多的陪伴吗?这个很重要。那如果他不需要的话,您就专心学习。

    孩子生气就以孩子为主,你学习不也是为了更好的陪伴孩子吗?能少约练复盘的,就少了,陪孩子去。当然实在要听的课,也可以跟孩子商量,也不是说完全一定陪孩子,这个斟酌着来。

6.困惑:今天做婚姻调解妻子控诉丈夫出轨结婚31年,工资多少,从来不告诉妻子,还不尊重妻子,如何跟这个丈夫去聚焦正向?

      我们不需要给每个人聚焦正向,并且我们聚焦正向,也不一定要说出来。聚焦正向,我们只是为了更接纳他们的状态,然后好交流下去。 我们慢慢走,一定要慢慢走慢下来,慢慢慢慢这些东西你们都通了。

      这个妻子控诉丈夫,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是跟妻子探讨。首先你要共情妻子,感受妻子的感受,而不是要给丈夫聚焦正向。我们可能也需要去跟妻子探讨:是什么让他把这个婚姻坚持了31年?背后一定有他的道理。你要好奇背后的力量是什么?坚持那么多年,那现在他想要的是什么?要放下事事都想聚焦正向的心,我们要先共情当事人,去理解感受他,关注他的感受,然后你要相信他,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跟谁聊要跟谁是一伙的。跟妻子聊,聚焦丈夫的正向的话,那么妻子跟我们聊不下去的;如果我们跟孩子咨询,聚焦父母的正向,那么跟孩子孩是聊不下去的;我们在家里跟孩子聊的时候,老聚焦老师的正向,那孩子绝对不搭理你。如果双方都在场,我们永远不要跟任何一方更多的共情,或者说他都不容易啊,他怎么正向啊之类的东西,因为另外一方会认为你那个人是一伙的。就是双方交流的时候,我们永远不要站队,我们不要替任何一方说话,尤其是婚姻,两口子都在这。因为这样的话,两口子一定有一个感觉不舒服,接下来这个咨询就做不下去。

    聚焦正向,不一定要讲出来,我们说出来反而好像在刻意的引导对方,我们关注正向更多时候,其实只是去更好的跟对方交流,因为你关注到正向面,你能更接纳他。慢慢走,听说读写,尽量的跟上,不知不觉我们很多东西就能通了。

6.放手之后,感觉孩子更放肆了,那怎么办?

      关注规则须与坚定规则并行。我从来不主张只单纯的关注正向。孩子就是孩子,你必须得有要求,你得有期待。如果你对孩子完全没有期待,没有要求,没有规则,完全的放手散养,这样的孩子可能就被你养废了,他到社会上,吃大亏栽大跟头。所以孩子该欣赏欣赏啊,该正向正向,该要求要求,该规则规则,尤其是社会上那些一系列的要求与规则,你基本上都要给孩子教到,然后他能才能跟这个社会有更好的结果。

    如果只单纯的希望他快乐,孩子他反而成长不好。就任何一个东西它都不能偏颇,中国人讲究的中庸之道是特别有道理的,如果不中了,他可能就变了就偏上一边儿了。学焦点,最怕学到最后,只记得关注正向了,只记得要赞美了,这样的话孩子反而教育的还不如以前,所以关注正向必须与坚定规则并行。

7.困惑:我觉得我一直有点过度聚焦正向,为了防止和别人有冲突,一味的用正向去说服自己。

    那有可能,张老师以您的感受为准,那有可能是这样的。我们一定要去想一想,我们想要的是什么?现在我们一堆的困惑里边,如果我们忘掉了或者不清楚我们想要的是什么,那么我们可能就会非常的纠结,因为你不清楚你想要的是什么,你天天就会陷入到各种情绪中,各种状态里面去,就会导致自己疲于应付,内耗,所以焦点解决就特别看重,以终为始,不忘初心。你的初心是啥啊?你最重要的是啥啊?

刘老师:“我心理学学这些年,应该是越学越清晰了,你越学越知道自己可能更想要的事啥。所以这已经好些年了,尤其是这几年,常年不见人,上课除外,其他的不见人。不见朋友,没有应酬,不抽烟不喝酒,然后基本上也不怎么花钱。因为我非常清楚,我最重要的是啥:一个就是专业,我要用专业去帮助更多的人,这也是我学心理学这么多年的最大的初心,然后讲课,咨询。有的时候,可能会有点想朋友,我不是没有朋友,我的朋友,最长的有交往近30年,还有几个有20多年的,好多好多年的朋友。我基本上就是在家里边呆着,爱人孩子在一块儿,就像这一个月,出来了,在海边,疫情的原因那就在这待着呗,然后上上课看看书,提升提升专业,同时做做网络咨询,然后做做饭啊,陪陪爱人孩子,这就是对我来说重要的。我在做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初心。”

    所以你要清楚对你最重要的是什么,在这件事情里边你在乎的是啥?抓核心,抓关键。这样的话,人生就不至于那么迷茫,我们迷茫的原因往往就是想的多,做的少。啥都想要,然后内耗。

      其实我们想要的幸福很简单,就是从早8点到晚6点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从晚6点到早8点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生活。这两个都实现了:做对自己最重要的工作,和最爱的人一起生活,我们基本上都会很幸福。剩下的就是别贪心,如果啥都想抓,那你肯定要付出,啥都想得,那肯定你要有失。如果你很喜欢这个东西,那你一定为此投入很多爱,金钱,时间的。这个在老子道德经里边就有“甚爱必大费”,你越喜欢,越会比较耗费你的时间精力金钱等等,所以抓核心吧。

      不然的话,我们就很容易在负向的状况里面,各种烦恼中无法自拔。焦点解决,就比较喜欢探讨:你可能最希望要的是什么?对你来说你可能比较在乎的是什么?有这样的烦恼,如果有可能的话,你希望怎么样?我们会花时间去探讨这些问题。

8.困惑:如果一直顺着孩子,鼓励他做自己喜欢的事,会不会让孩子更不愿走向社会,安于现状啊?

      我想问的是,如果您不这样做,他有没有走向社会?两害相权取其轻,哪一个对现状最起码是有一些帮助的,这个我不是很清楚,您要来自己来斟酌哪一个,最起码会有些帮助,最起码比现状要好一些。

9. 感觉一场咨询,没用到技术有时效果还不错,很怀疑自己是不是不会用,还是不用也能做咨询。

    分析一周三次我做分析其实是啥时候做分析啊,我一开始就感觉那就老师给我分析,后来发现做100次了,老师可能说的话,除了开头的你好啊,结尾的是今天我们就到这儿。中间100次,可能说的话连5句都不到,剩下就是我在那自言自语。所以做咨询的时候不可能是这样的一个状态,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程度。但是,越是高深的咨询师,话越少技术越少。不是说不用,也不是说用技术就不好,而是用的恰到好处,所以呢,没有用什么技术,照样也是在做咨询,这样也会有帮助,也会有效,但是技术该会必须要会。

10.孩子高一了,所以看到假期不学习,担心开学后落后。

    担心是诅咒。这个气场会相互影响,因为担心可能会焦虑,然后可能就会唠叨,说他,可能他就会逆反,然后可能会烦,更不愿意学,他可能,就真的跟不上,它会成为一个系统。担心是诅咒,该说到说到,该要求要求,但是也别因此大动干戈,先想办法,毕竟是孩子嘛。

11.困惑:当我开门那一刻,孩子们都慌忙把电视关了,是不是我给孩子们,感觉不够安全啊,那一刻我心里也挺难受的感觉,觉得自己是不是太苛刻了?

      李老师从家长的这个教育的角度来说,这是好事,说明您作为家长的功能是健在的。在孩子教育这一块,家长要在家长的位置上。

      我做咨询碰到很多,就不在家长的位置上,家长要倒过来给孩子卑躬屈膝,还端着碗送到房间,求着孩子,然后动不动孩子发脾气,动不动就吼一通家长,或者说自己不上学,这是家长非常失败的教育,所以,说明您是非常具备家长的功能的,这是好事。如果完全没有敬畏了,那这样的话孩子反而不是那么好教育,尤其咱们中国的文化下。

12.困惑:我们做分享的时候,学过的知识就记不清楚,分享的时候有些语无伦次

      一个课听过7遍以上,才能更好的融会贯通。你们才听一下,然后能记了一些,能写一些就不错了。我们都不是天才,虽然我们有的,会认为自己学的还不错,做的还不错。自己认为自己做的不错,最后学的还真的不怎么地。越是感觉自己好像学的不是那么好,能坚持下来的,最后学的还真的不错。

13.啥时候一般化,啥时候又关注正向呢?

这个慢慢练吧,学着练着在你自然就知道了

二、聚焦现在与未来、成功经验、一小步

    慢慢走,持续练,不知不觉很多东西就通了。日不见增,月见其长。少就是多,慢就是快。慢下来,安心的,该做什么做什么,这是我们成长最快的路。看这一周就听一点课,然后每天就写一点东西,读一点书,但是坚持下来,这个量可就很大了,不知不觉间,我们就会拥有了很多很多东西。我们感觉太少了,感觉太慢了,然后我们可能就会停止,一停止你就真的很慢。坚持走下来是最重要的,贵在坚持。

    聚焦解决,不去抱怨,有情绪之类的,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讲了聚焦解决,现在听了只是听了,实际中,到事上可能就忘得光光了,这是正常状态。但是好在,最起码你是知道的,你本人是有印象的,这就挺好,先有印象再说,然后不知不觉,你就会发现你能想到一些,再不知不觉间发现,你遇到事的时候,你能用上一些了。

    我们谁也没有办法,因为它本身就这样的一个过程。一期期学员都这么过来的,从完全的小白到后来学的游刃有余,再到做咨询做的很溜的大咖,他们一点一点的这么成长过来的。从最开始学的时候,有的老师,在我看来学的真慢啊,但是没关系啊,人家能熬,何止游刃有余,学的真不错。

1.聚焦现在与未来,

    那有的人可能就想,焦点解决,他看不看过去呢?

    焦点解决,主张聚焦现在与未来,侧重建构解决之道上,但并非说,我们就完全的不了解原因,或者说当事人想聊原因,我们就避而不谈。不是的,我们不把精力主要放在这个地方而已,但是我们对他大概什么情况,咋回事啊?还是需要去了解的发生了什么?只不过我们一般不用“为什么”这个词语。尤其是孩子最讨厌的两句话,一个就是问他“为什么”,一个就是讨论“失败经验”,这是孩子们最最烦的。尤其把两个连到一起:“你为什么失败了”?他就不搭理你了。很多时候孩子不搭理你是有缘由的,往往是对他自身的一种保护。因为我们跟孩子聊天,很容易把天给聊死。

      孩子说啥,我们就否定啥。比如,孩子说他烦,我们就说,你有啥烦的,你烦啥呢?孩子说,他上课累,你就说,上课你有啥累的。孩子说,他班哪个同学谈恋爱了,你可能会说,你可不能谈啊。孩子说,他老师怎么怎么样了,你立马就说,那老师也是为你们好。他说,他班哪个同学老怎么怎么样啊,你可能会说,你都不能像那些学习好的好的同学学,你整天关注的是个啥,你要好好学习就不会有这些事了。一聊就聊死啊。

      有的时候,我们很多人的谈话,目的性、功利心是非常强的,不管你们承不承认。昨天一个家长在跟我说:“孩子不愿意搭理他”。我说是不是目的性功利性比较强。

案例:“本来我跟孩子说,你如果物理能考50分啊,我就给你买一双球鞋,然后孩子就说,那球鞋是答应给我买的好不好?跟物理考50分有啥关系啊?我不想搭理你,答应我的,还跟成绩扯上关系。他可能就为这个烦的不得了。”

      我们可以问他:你怎么想的,这件事你怎么看?如果有可能的话,你希望他有什么变化啊?要更多的保持对他的好奇,对来访者,对孩子啊,对我们身边的人,更多的好奇,而不是想着,我怎么样能去改变他。

    不以改变为目的才有改变的机会。当你带着目的的时候,你连机会都没有。那作为咨询师也一样,如果家长跟你说:老师求求您了,我家孩子这马上一开学,都该初三了,他要再回不了学校,那接下来就麻烦了,你得帮帮忙,看怎么能让我孩子回到学校”。

      你一听,我得帮帮着家长啊,这孩子学习还不是挺不错的。当你带着这样的心,去跟孩子交流的时候,我敢保证,你这个咨询做不下去。因为你带着功利之心,带着目的,去交流,孩子会感觉到很大压力,他会感觉,你跟他妈妈爸爸,跟他学校的老师没啥区别。你是带着要去改变他的心,而非好奇他。

      那你说不改变他吗?不是的,是先别急着去改变他,带着改变他的心,更多的去好奇她,然后才有机会去做更多的交流,才能理顺,在他的世界里边是咋想的?所以做咨询,或者是教育孩子,都需要慢慢来,别想着啊,上来就想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而你要先了解他,每个人都是自恋的,人人都希望自己是重要的,能被别人有更多的关注的,可以被别人有更多的看重。

    我们需要的就是,先去更多的关注他,陪伴他,倾听他,以他为主,跟他做交流就好,慢慢的了解他的想法,跟他去多探讨,不管他说啥,你都要能接得住。

    什么叫接不住?比如孩子跟你说啊,我快烦死啦。我们接不住的话,就可能会给他说,那你烦死了,你咋不出去转转呀,你有啥烦的呀?你烦你活该,让你干啥你不干啊,这就是接不住。他说他就说呗,你不会因此有太大的反应,这就是接住。我们慢慢要训练自己,能接住对方的话。去试探的问他,所以关于这件事你怎么想的呀?你希望如何呀?

      孩子说烦,你不反应吗?你可以反映啊,但是你的内心不要有太大的反应。我们好多人是,孩子说烦,我们一听,我们就更烦,然后聊不两句,我们就烦死了,那接下来,就导致孩子更烦。我们可以笑着问他:“那咋办呀?那你希望妈妈怎么样啊?你有啥打算没有啊?”可以跟他交流,但是你不要比他着急,不要他一说烦,我们就急得不得了,给他各种支招,想办法。

      家长的稳是孩子改变的定海神针。咨询师的稳是来访者改变的定海神针。你稳住你自己很重要,如果你稳不住自己,那接下来很多的话就聊不下去了。做咨询的时候,来访者说:就你这还当咨询师!当然可能他不会这么极端,但是如果他有一些类似的言语的话,你能不能稳得住?稳不住的话,你就做不下去了。稳定,你的整体的状态不管是内还是外在,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眼神表情都不能出卖自己,这个都要练的慢慢学,然后达到真的一种稳定的状态。

一开始咋能稳得住,那不容易着呢。

    共情孩子,你得先理解到孩子。共情最难的就是,你能感受到他的感受吗?如果你能的话,你不需要用语言共情,他就能感觉到。女同胞可能这一点感触最深,要是哪个男的对你感兴趣,他要对你有好感。他的眼神,你都能感觉到他,哪怕不看你,你都能感觉到他对你是有好感的。那如果这个人对你并没有那么多好感,油嘴滑舌的,我太喜欢你啦,我很爱你啊,你也是没有感觉的,女同胞对这一块最擅长,只要哪个男的对你有点好感,你立马就能感觉到。基本上大多数女同胞都是非常对这一块非常敏锐啊。

    那就像共情,重要的不是语言,不是嘴去表达,而是内心真的有。看到孩子,前提是你真的能,开始更多的换位,换位多了可能就真的能更多的去感受到他的感受了。我们不会捕捉孩子的内心,那就想一想:你是孩子的话,你会什么感受呢。刘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用了带入反转法,你们会注意到我讲了很多生活中的场景,其实就是为了让你们换位,换位之后,你们就能共情了,就能理解了。怎么才能做到呢?学多了,慢慢的就做到了。

    聚焦现在与未来,但是我们也会看过去过去大概怎么一个情况。那么不容易,他是怎么熬过来的?因为当一个人在那么不容易的情况下,他能熬过来,这一定是有他的道理的。怎么做到的,如果能探讨出来,这本身就会给他,带来很多的很多的力量。他就会发现,原来我不是一无是处的。在那么不容易的情况下,我都能熬过来,我都能坚持下来,我是怎么做到的,我怎么就能坚持下来?他就会感觉非常的不错,非常的好。

      如果发现,对方在他那个状况里边,有一段时间挺不容易的,在过去那个状况里面,我们一定要去跟他做探讨,那一段情况大概怎么回事?以及他的那一段时间里面那么难,那么不容易,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带来很多的力量、信心、经验、方法,让他能更多的走下去。要去看这些,这是属于过去很不错的地方。但我们也可以看过去成功的,做的不错的地方,这是焦点所看重的成功经验。焦点解决,看过去的,只是不聚焦到过去的原因上,而更多的聚焦到过去的成功经验上。

    “ 别人都可以,为啥就你不可以?”如果我们存着这样的心的话,我们跟他聊不下去的,因为你本身就否定了他之前做的那些东西。在悬崖边上的场景,那个时候我们要去探讨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什么让你依然还能坚持?”那是怎样的力量?你怎么做到的?我们要去探讨这些,然后他才会更清楚的知道,他怎么坚持下来的。

    有的孩子跟我说,“上学很痛苦很难受,一点都不想在学校呆,但是他还在学校还在上课。”所以,我就会好奇,“那是什么让你在不太愿意的情况下,你依然能在学校里边待下去呢?”这个时候孩子就会跟我讲,比如他可能会说,“因为我怕我爸爸妈妈失望”。也有的可能会说,“我在家里边没有朋友,我在学校里边会有朋友。”也可能会说,“我不想上归不想上,但是我也知道不上学能干啥啊,不上学我将来啥也干不成。”他自己在乎的东西就出来了。他不要你劝他,也不需要你刻意的只是赞美他,“不错呀,能坚持下来。” 你要问他,“是什么让他坚持下来?怎么做到的?比如,他可能讲到在学校里面有朋友,我们就跟他聊朋友。学校有哪些朋友啊?能给我说说你朋友吗?一般在学校里边都玩什么呀?怎么玩呀?感觉怎么样啊?等等聊这些,会让他,对在学校里边更期待,那么他在学校里边就会能更多的去坚持下去。“在乎爸爸妈妈的感受。”那我们要跟他聊,是什么让他在乎爸爸妈妈的感受啊?他可能就会讲到,爸爸妈妈对他的好,爱呀,聊这些也会让他,能更多的坚持下去。这就是焦点的谈话的特点,去聊,是什么让他坚持下来的,怎么成功了,而不是问他,为啥快坚持不下来了,为啥失败了。

      聚焦现在与未来。除了去看过去,还要去探讨,未来想要的是什么?现在能做的是什么?未来想要啥?现在能做啥?我们可能会不断的去抱怨过去说,都怪谁,都怪某某某,都怪爸妈,都怪老公,反正就是我们会有很多的责怪,这样的话,对改变现状是没有更多的帮助的。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去探讨你想要啥?现在你能做啥?

    好多家长,可能都听过一句话就是“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两个问题家长”。我是不认同的,不是家长有问题,而可能是整个家庭系统有问题。如果说孩子问题的背后,是问题家长,这其实非常不负责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谁比家长更爱自己的孩子呢。家长对孩子的爱,远超过任何一个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可能有自己的各种待完善的地方,它不是有问题。因为家长,可能自身也有从自己的原生家庭系统里面带来的东西,一系列的问题要去应对:婆媳关系,夫妻关系,工作压力,经济压力等等。再加上自身也不是学心理学的,也没有专门的亲子教育的经验,可能也没有这些意识,大环境就没有这个意识的情况下,依然没有让孩子的状况更糟糕,这本身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每一个家长都是这个家庭里面的英雄。为了孩子的事情付出了很多很多,尤其是当孩子真的出了状况之后,家长付出的那种心血,别人是没有办法体会的。作为咨询师,认为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导致的,这对改变现状没有更多的帮助,反而会让家长感觉到更内疚自责,孩子会认为都怪家长,就感觉没有自己的问题。出了状况之后,家长,尤其是妈妈是最不容易的,妈妈往往是要承受着几乎所有的压力,爸爸也要承受一些。因为普遍会认为,都是妈妈惯的,都是妈妈溺爱的,所有的人都是一通指责——“你太惯他了啊,他说不上学就不上学了啊”一系列不沾边的人,当然我说这个不沾边的人可能也都是亲戚啊,七大姑八大姨什么的,一个比一个懂。那些事儿没放到他身上,事儿放到自己身上都不说,没放到自己身上的时候,上嘴皮一动,下嘴皮啪啪啪一说,都显得自己都是专家。你发现没有一个能扛事儿的啊,所以妈妈们其实是家里最了不起的英雄。

      家庭系统是整个家庭的大模式大环境,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带着原生家庭的那个大环境大系统。我们可能会发现,孩子跟父母往往是很像的,其实不是跟父母像,跟这个家庭系统很像,家庭模式跟整个大家族模式也像。父母通过后天的学习还是可以改变很多的,所以,焦点解决有个理念:我们会被过去所影响,但是我们不会被过去所决定,我们未来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去创造的,这就焦点的理念。

    学心理学的最开始可能好多都是疗愈自己的,后来把自己疗愈好了,然后就开始去更多的帮助别人。你们也不要因为以前对孩子哪个地方做的不对不好,就感觉很内疚自责。向未来看,未来想要啥,现在你能做点啥,这是重要的,精力不要放错地方,如果精力放错地方的话,对孩子反而不好。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管他呢,大不了能咋地。未来还是可以创造的,未来还都是可以重新去改变的。刘老师从内向不敢讲话,当如今几千人的控场,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变的,不是我认为我就这样了。人生不是决定论,人生是创造论。人生可以有很多的创造。

2.聚焦成功经验。

    越是去探讨我为啥失败,然后可能就直接聊都聊不下去,孩子根本就不愿意搭理你。去谈成功的,你说,他没成功怎么办?我都看不到他的有成功。他能在悬崖边上扒拉着没掉下去都是成功。他成绩很差,他虽然不交作业,上课睡觉,但是他依然还能去学校,这都算成功经验,怎么坚持下来的?

    换做我未必有你做的好。对来访者保持敬畏之心。换做我们,真的未必有人家做的好,对家长保持敬畏之心。你看到家长吵孩子了,甚至有的家长打孩子了,那是因为你没有被孩子气到那个份上。想当然你以为,那怎么能打孩子呢,这怎么能吵他呢?你要多鼓励多正向啊。等到孩子快把你气死的时候,你就不这么说了。

    就像各位老师,你们当初做孩子的时候,你没有想过你们将来会吵孩子吗?有想过可能还会动手打他吗?尤其刚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有想过吗?估计想的都是我,一定要好好的爱他,我要好好的跟他说话啊,我要好好的教育他培养他。到后来呢,没在那个位置,我们都会感觉很简单一样,你真到那个位置的时候,你未必那就比人家做得好 ,所以对每个人要更多的心怀敬畏之心。

    不就学个习吗?真把你关到学校里边试试,天天到晚听课,并且好多东西你学不懂,一天到晚老是逼着你学习,动不动吵一顿,你啥感受?我估计感觉就不一样了,你就能体会到他了。

      很多的不理解,都是因为我们站到我们的角度,自以为是的在说话。就感觉我们好像很厉害一样,但真把我们放到那个位置,我们还不一定胜人家呢。老公开车的时候,好多连车都不会开的女同胞,指挥老公开车。我老公可能说了,你能你开,我不开了,行了吧。

      像我们长期都没有学习的人,咋指挥孩子咋学习的呢?把他们当专家,去问他们做的不错的地方,怎么做到的?怎么做好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帮他,而不是你在那指挥。

    在他们看来,尤其青春期的孩子有个特点,在一某个阶段,会特别看不起爸爸妈妈。我不知道,你们家有没有正在经历这样的阶段,他们会非常看不起爸妈,就感觉我妈呢,我爸呢,啥都不懂,还整天装的,装到自己可能,装的自己可懂,啥都可会一样,他其实啥都不懂啊,装的可像。于是你的孩子可能就会跟你说,你懂啥呀?啥都不懂。你说啥呀?他可能就会感觉你啥都不行。

    在这个阶段,没关系啊,他觉得你啥都不行,那你就把他当成行就好了,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把他当专家,他能让他能。做咨询的时候也是一样,把来访者当专家,你永远不要当专家,你一旦当专家,来访者就会导致依赖,他就会更多的去问你,老师你说我这个咋办呀?他依赖你的结果就是,这个事情他就没有办法做好,就很难有更好的成长,更好的反思。

      把他当专家去问他做的不错的时候怎么做到的?要去跟他做探讨。如果他说了什么时候做的还不错,你要去问他这个不错,能说的再多一些吗?比如他说,我以前学习比较好,你要问他那个以前学习比较好,是啥时候啊,大概什么情况呀啊,问他怎么做到的呀。反正就是多聊他成功经验怎么做到的。

      如果孩子说,他上课精力不集中,我们一般可能会关注什么呢?我们可能会关注为啥不集中。那我们要去更多的关注什么,用我们讲的聚焦成功经验,我们要去更多的关注的是,你有没有什么时候是比较集中的?

      以那个“精力集中”为例子,我们要去多去关注,有没有什么课上是相对集中的?在前年我做咨询的时候碰到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呀,上课精力不集中。当然我首先要探讨他咋想的,看他是否有改变的意愿,这个很重要。你一定要去探讨他的意愿,如果人家根本就没有改变的意愿,人家感觉不集中挺好的,那你就不要期待人家就一定要集中,因为人家不一定需要我们要找集中。如果需要再去跟他做探讨。那你说他不需要怎么办?那他如果不需要精力集中,那不需要就不需要。不需要的话,我们就跟他谈好奇,是什么让你不希望精力集中呢?在这里给他去做探讨。

      如果他希望的话,就跟他探讨什么时候精力集中。那个孩子,他是只有英语课是集中的,那我就问他,能说说看吗?怎么英语可集中?然后就讲到,因为英语课是他班主任。英语课是班主任啊,然后我就跟他,聊聊班主任!然后继续问他,怎么在班主任课上就能集中?怎么做到的呀?他就讲了经验。他就说,上英语课的时候,他就努力让自己集中,但有时候还是会走神,后来他就发现了一个经验,每当他快走神的时候,他就使劲盯着英语老师看,英语老师就会注意到,然后就回看了一眼,瞪他一眼,或者问他某某你干啥呢,他说老师瞪我一眼或者说我一句,我立马就注意力集中了。那我就问他,那你这个方法有没有可能,用到其他科上去?他就跟我讲,可以用到物理的学习上去,就看他怎么可能用到物理的学习上去?

聚焦成功经验,扩大成功经验,聚焦正向,扩大正向就这么来的啊。

    “就喜欢语文,就集中,不喜欢数学,就不集中,咋办?”焦点解决有一堆办法可以去聊这些东西。现在我大概说一说焦点解决,一堆办法的核心就是永远保持好奇心。比如我们要好奇,能说说看吗?怎么就喜欢语文啊?能够聊到,语文的成绩啊,老师啊,可能再八卦八卦,能给我讲讲你语文老师吗?那你语文课上怎么集中的呀?然后就怎么样啊?然后可能去探讨不喜欢数学,这个数学能讲的再多一些吗?大概什么情况呀,聊的过程中就会有转机出现,可能就会发现不是不喜欢数学,而可能只是不喜欢数学老师,或者说有一次数学没考好啊等等。聊着可能又发现了,可能是还是在乎数学成绩的,因为数学成绩会直接影响分数啊。所以就详细的聊,好奇很重要,我们会讲更多的一个好奇心,一个具体化,可以说各种话题,都能聊出来个所以然来,这是焦点的一大优势。

      他说不喜欢历史老师,我们就不知道咋接了,那怎么办?万能接话法,你不知道咋接的收时候,就问他:能说说看吗?是什么让你不喜欢历史老师?然后跟他同频。老师还这样,你们老师要打人。什么感受啊?就问,那你咋想的,那关于历史接下来你准备咋办?你看这就是同频,没有一点想来要教育他的意思,只是很好奇的,跟他去探讨这件事情。感受他咋想的,聊的过程中,可能就会发现了,自己很多的思考,或者说,他自己之前都没有发现的思考,都出来了。

3.聚焦一小步。我们去探讨可以去做的一点点是什么?为啥要一点点?有一点点更容易实现,如果是你希望他做的多一些,他可能就实现不了了,他就做不到了,所以我们要去跟他探讨的是一点点的行动。焦点特别看重一小步。我们就认为一小步能做到,并且一小步坚持下来,就会带来滚雪球效应。是一小步的累积,最后带来特别大的一个变化,就我们的努力是持续的叠加的。

    刘老师学心理学这么多年,马上开始要开启第19个年头了,这么多年走下来,前面其实我刚开始学的10来年,我都没有办法养活自己,到后来,几年时间,很多很多东西该来的就来了。我可以很悠闲的生活,然后该工作还可以工作,不想工作,白天到沙滩沙滩上晒太阳,然后下海游泳,虽然我也不会游哈。想过的生活,帮到很多的人。其实都是因为一小步,一小步,一小步一小步走过来了的。我2011年研究生毕业,离开学校已经10年了,研究生同学啊,基本上都已经不做心理学了。所以好多人问我,如何把心理学给学好。把人都熬死了,你就成功了,没有别的办法,你只能如此。不要贪多,深挖一口井,一小步一小步一小步去走。学心理学这么年之后,我只专注于焦点了,而焦点只专注于青少年这一块了,青少年这一块,我做的最多的就是厌学成绩提升情绪状态。基本上只用焦点,也会用一些其他的技术,但是技术用的很少,因为到一定程度之后,更多时候是用这个人在陪伴。咨询师最好的工具。打磨自己是最重要的技术。

    成长是一个慢动作,日不见增,月见其长。迷茫的原因只有一个做的太少,我们很多时候还很贪心,很期待能更快的变化,结果就走不下来。 咨询有时候是一个慢工出细活。有的咨询,可能做了一两年,孩子才正常去学校,家长基本上都希望做个两次就能去学校了。跟那个做个大半年去学校,他是不一样的,为啥?因为他应对能力不一样。虽然家长都是只是想着能让孩子去学校都行,去学校就完成任务了。

    如何面对家长着急,首先,咨询没有正式接的时候,就要给家长说明,咨询是一个过程,是需要好多次,不是一两次三五次的事,要降低他的期待值。然后在咨询的过中,每一次跟孩子聊完之后,要留出来一点点的时间,征的孩子的同意,给家长去做一些交流。这样家长每次都有一些反馈,可能就更能稳得住。家长哪有不急的,急很正常,但是就看咨询师怎么处理。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接下来说解决,我们不是说,只是解决问题,而是说建构解决之道,授之以渔,我们要的是帮助他协助他学会捕鱼的办法,这就是焦点解决的解决的意思。短期啥意思呢?短期不是说他只能做短程的咨询,还指见效更快。意思就是同样的问题,用焦点解决来做的话,它可能疗程更短,见效更快。我最长的咨询做的是三年多,当然这个也不算太长,因为,我爱人的一个咨询大概做了15年。焦点解决属于后现代,趋向焦点叙事后天的一般都快见效,这就是说短期的意。虽然是短期咨询,但是他照样能做长城。

      接着要说的是心理治疗,它是心理治疗的一种,他受建构的主义的影响,受其他学派的影响太多,它只是属于后现代的一个学派。后现代的心理学里边,其实不是那么受待见的,因为他发展的太晚了,他没有多少年,时间很短,所以,好多人,学心理学,学的都是主流的,焦点解决可不是主流的,还是那三大流派之类的东西,但是焦点解决发展很迅速啊,这些年从80年代初到现在,席卷各个领域应用范围非常之广。任何一个学派,都只是一个方向,每个学派都有它的特长啊,每也都有他自己不足的地方,所以也不要太过于去否定那个学派,每个学派能存活下来都有它的道理,保持敬畏之心就好。我有一次去一个地方讲课,我记得是邯郸吧,然后当地主办方,办工作坊,然后邀请人过来学,有人就说,那焦点有啥好学的啊,焦点不就是一个夸人吗?我们如何回复?邱寒春老师有一句话,“有一种强大叫你说的对。”就给他说,你说的对就行了。为啥呀?他又不是你的学生,他也不是你来访者,你有必要给他讲那么多东西。在他的世界他是对的,如三季人的故事。

    我们很多人其实都是,站在我们的角度来说话,在我们的有限的认知下去说话,我们还认为我们可对。所以我们就需要开放的姿态去好奇,未知的态度,其实在人家的世界里面人家可能也是对的。不要否定任何一个学派,这是一种修养,同时也不要去自考所学的学派。那当然我们在生活中,要坚信孩子,自有孩子的道理,在做咨询的时候,也要坚信来访者,自有来访者的道理,一不小心我们就成了三季人了。

    接下来我们要说的是,关注正向需要与坚定规则并行。只关注正向,那这样的话,那那孩子就无法无天了。或者做咨询的时候,只关注正向,你没有咨询设置,咨询可能就没有效果。

    不是说你想建立就能建立规则的,建立的前提就是要有相对良好的关系。 如果你想赶紧跟他建立关系,建立不了,只有你们慢慢给双方一些时间,然后关系才能逐渐的建立,关系逐渐的建立,才有可能去建立规则,不然的话,规则往往是没有机会去建立的。现在你先有这个意识,如果关系不太好的时候,别想着怎么建立规则,或者说如果孩子已经大了,也别想着怎么去制定规则。前段时间有个家长问我怎么给孩子制定规则,我就问他孩子现在多大了,他说孩子已经上研究生了,唉呀,我先说孩子能愿意跟你偶尔打个电话都不错了,还想遥控指挥。

      假设你们的关系已经建立好了,首先第1条,规则需要双方共同商定。如果不商定的话,规则往往很难执行,我们家里的很多规则都执行不下来,因为他没参与,参与越多参与越多,这个事跟他关系越大。所以,一定要让他参与。现在很多孩子,我们就感觉现在很多孩子不懂得感恩,然后对啥都不感兴趣,那是因为,除了他学习以外,你几乎都不让他更多的参与。但也有的老师是有意识的会让孩子参与,就是你一定要让他更多的参与。有那种他有关系的那种感觉。孩子是越用才会越有用,你要想毁掉他哪一部分能力,你就替他做哪一部分,你要想毁掉他全部能力,你就全部替他做就好了。你啥都不让他参与,比如家里边打扫卫生不能参与,家里边很多具体的事务不让他参与,你不让他参与的结果,就是他很多事情都不感兴趣啊。我的孩子从一两岁开始,他就要帮我拿拖鞋,拿个东西,弄个东西,现在五六岁,他要喝水,她在自己倒,他要吃饭,他要自己盛 去吃自助餐,他要帮我盛汤。这都要求的,家长的角色是要有这些培养的,他不是天生就会的。让他参与之后,他会有成就感。孩子越用才会越有用,同样,老公也是越用才会越有用。如果你不用,有人用。孩子不愿意做,其实往往是因为,没有从很小开始,那现在就慢慢来,一点点来,最主要是做完之后他就有好感,他做完之后的感觉还不错。所以这是第1条,一定要让他商定,双方共同商定很重要。

    规则要有底线。你作为家长,没有底线不行啊,必须得有要求;作为咨询师必须得有底线。咨询师不能让来访者,突破咨询的设置和底线。具体还要精简,就不要太多,还要考虑可行不可行的。最后可以考虑书面化,避免扯皮。

“他说,他说了,你说,你没说。”好多家长有个特点啊,什么特点呢?就是随便的,嗯。孩子问行不行?嗯,就是或者为了让孩子先去做一个什么事儿,然后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大意,家长就不记得了。因为家长心里不想答应,所以事后家长就不承认,但是孩子会理解为,你答应了,最后就落得个在孩子面前是没威信,孩子就感觉家长说话不算话。你在给孩子说话要谨慎,你答应就是答应,你不答应你就不答应了,别莫名其妙的“嗯”,孩子会默认为你答应了,最后事办完了你又不承认,这会让他感觉你说话不算话,他不信任你。

      然后接着规则的制定,还要考虑什么呀?年龄太大了就不好制定,关系你们俩关系怎么样?还有性格好不好?有的性格就不好制定,有的性格好制定,还有既往的模式,你们的以往啥模式,所以这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说,今天学了制定规则,回去就能制定的规则,不是的,你们只是要有这个意识,并非一定要立刻就能用到,规则的执行也是双方面的。

    教育的极致是行为影响。我们怎么做,孩子就会怎么学。我们讲很多的大道理,不如给他们示范一下,不如在生活中,我们是这么做的,所以我们希望孩子执行规则,我们自己也要执行。这样的话孩子,会更愿意去执行规则。一般来说,过一段可能就需要再制定或者在再调整,你不要希望,规则制定完之后,就永久都这样了,不是的,他过一段他可能就需要重新的去调整。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初29复训复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