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总结

项目定位:

在正式进行项目实施前,需要对项目进行定位,包括项目本身以及参与项目人员。

项目本身:项目产生的背景,需要达成的目的,产生的实际价值与意义,成果最终的表现形式等。

项目参与人员:甲方干系人员、对接人员、参与人员等。

项目分析:

需求分析:需求来源于用户或者政府文件等外部资料,进行实施前,通过对广泛收集的需求进行需求分析,了解项目的大体方向和大致结果。

范围分析:基于需求分析的基础,结合既有资源情况,分析明确此次项目的实施范围,明确项目成果,投入工作量等。

风险分析:项目的各个阶段必然有显性或者隐性的风险,风险分析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消除风险,而是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进度分析:项目是临时性的活动,必须具备起止时间。项目的进度受到起止时间的约束,以及需求、范围的影响。

成本分析:项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成果,并通过成果获取对应的报酬,成本分析在项目的管理中不可缺失。

资源分析:项目实施需要结合既有资源,资源不足、过量都会导致项目的不同倾向,前者需要降低用户期待加强实施引导,后者可以在有限度的范围内,增强项目质量,提升技术水平。

质量分析:质量分析需要在项目整个过程中进行。项目开始时,通过需求、范围约束项目成果的质量;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与进度、成本的考虑质量的强度;项目终止时,以达到最终验收交付作条件为项目最终的质量控制条件。

项目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项目在合适的时间范围内,使用既有资源,投入人力、物理成本实现符合需求范围以及用户要求的成果的交付的目的。

项目分析不是流程,穿插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当中。

结果导向:

1.项目以结果作为最终的评价标准,即项目成果的需求、范围、进度、成本、资源、质量与预先规划不符时,不一定项目失败。

2.项目实施需要考虑整体,无论是预测型还是敏捷型的项目,项目最终的大方向不应该发生根本性偏离。

执行&沟通:

1.实施过程中沟通>执行。

2.沟通是执行的基础,项目售前阶段、设计阶段、实现阶段、上线交付、运维保障阶段需要循环的沟通,明确做什么,谁来做,为什么做,怎么做,什么时间做,在哪里做,做多少,这样执行的结果才具有意义,盲人摸象的探索或者不顾三七二十一的执行不一定能得到最终正确的成果。

3.项目实施中,沟通的本质是妥协和让步,多方之间相互妥协磨合,向较好的方向发展

4.沟通需要闭环,单向的沟通不可取。

5.沟通需要约束,沟通信息需要分析,沟通结果需要确认。

6.执行的评判标准是完成度,无沟通的执行也能获得较高的完成度,需要深厚的经验或者更大的代价。

7.执行需要有责任观念、时间观念、能力,责任观念往往排在首位。

参与度:

1.项目实施一定是多方合作的,项目成果在合作中产生,项目参与人不存在游离于项目之外的状态。

2.实施过程中需要将用户带入项目,当用户在项目中广泛参与时,更容易获得用户的认同,降低项目的风险和沟通成本。

傻瓜思维:

1.将自己当成傻瓜,项目中的自作聪明往往比迷信经验更可怕。

2.将客户当成傻瓜,实施成果的可用性和友好性会带来最直观的体验,好的体验会带给客户满足感。

总结&提升

1.项目的完结不是工作的结束。

2.总结项目中的经验教训,为后续的项目做准备。

你可能感兴趣的:(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