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作文主题是: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做题前必须养成读清楚题的习惯,写命题作文亦不例外。先仔细根据课本中的文本审题:你做过什么小实验?向大家介绍下。写之前,可以先借助图表回忆做小实验的情景。 写的时候,可以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把做小实验的经过写清楚;还可以写一写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实验中的有趣发现等。 写完后,互相读一读,再评一评:实验过程是否写清楚?有没有用得不合适的词语? 很多同学可能在遇到这个习作要求前从来没动手做过小实验,有的做过小实验都是以玩游戏的方式来做,以至当时具体怎么操作小实验的过程在脑海中都是模糊的,可能只记得好玩两个字了。怎么玩的,怎么好玩法都抛脑后了。这个要求以回忆来写,估计大多小朋友无从下笔。现在最好的写作法子是在动笔前做个小实验,边做边按文本中提供的表格记录实验过程,然后根据记录笔记再写习作,这样是不是下笔写这个小实验的作文就容易多了。 考虑下准备做个什么实验吧? 这里推荐做一个《白醋泡鸡蛋》的试验。 准备材料:新鲜带壳鸡蛋一只,白醋适量,容器(透明玻璃或塑料广口瓶(杯))一只。 材料准备好后,将鸡蛋轻轻用清水冲洗干净擦干,容器也用清水冲洗干净擦干。然后轻轻将鸡蛋放进容器里,再将白醋适量倒入容器,鸡蛋浮在了醋中,鸡蛋表面开始有许多泡沫形成。 这将是个有趣的实验:白醋泡鸡蛋,到底会有什么变化呢?我们拭目以待……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开始观察与记录了。 用小本子按照文本给出的记录格式先将做实验的准备过程记录下来,然后文本中的步骤记录可以调整为白醋泡鸡蛋的某个时间节点来写观察记录。 即第一次观察的时间是鸡蛋入醋时的景象,蛋不仅是悬在醋中,冒出一点蛋壳,而且蛋壳周围立马起了透明的汽泡泡; 第二次观察的时间是白醋泡鸡蛋的12小时后,鸡蛋开始下沉到醋面以下,蛋壳表面有很多汽泡; 第三次观察的时间是第二天,也就是实验开始24小时左右,泡沫逐渐增多,轻轻用一只手指触摸鸡蛋表面,蛋皮变薄,蛋壳用手指轻搓会用一层膜脱落; 第三次观察时间是36小时后,蛋壳稍软; 第四次观察时间是第三天,也就是实验开始48小后,鸡蛋完全下沉到杯底,带壳的鸡蛋大了一圈,手指轻轻触摸鸡蛋,蛋壳感觉一捏就会塌陷; 第五次观察时间是N小时,这时轻轻用手指捏蛋壳,蛋壳瞬间完全消失,只剩下软软的一层薄膜包裹着蛋清和蛋黄,并且还有弹性,就像小皮球一样。鸡蛋的体积也比原来大了好多。 这是不是太神奇了呢?整个实验观察过程中你肯定有心理活动,记得每次都把它(自己的心理活动)记录下来。 面对白醋泡鸡蛋的最后结果你是不是脑子里会有个问号: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人类的大脑最重要的功能是用来思考的。大脑即会提出问题,也会想办法解决问题。眼睛是用来发现问题的,当你看见白醋泡鸡蛋的结果这也是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 当我们用目前自己掌握的学业知识不能得出答案时,就要去查找资料了。可以问老师,家长;可以上网搜索;也可以查阅书籍。千万不要以我发现“它(鸡蛋)的,蛋壳已经完全消失,只剩下软软的一层薄膜包裹着蛋清和蛋黄,并且还有弹性,就像小皮球一样。鸡蛋的体积也比原来大了好多,真是太神奇了!”来结束自己的实验。 人类做实验的目的不仅是发现,还有求证:为什么会这样(找原因)? 这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呢?其实是蛋壳已经被醋酸溶解了,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被醋泡着的蛋壳中冒出来的泡泡就是溶解反应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泡。至于鸡蛋的体积会涨大到原来的1倍,则是由渗透压造成的。当薄膜两边物质(例如蛋白质)的浓度不相等时,就会产生渗透压,浓度较低那边物质里的水就会透过薄膜,渗入另一边,以使薄膜两边物质的浓度相等。鸡蛋内部黏稠状的蛋白质浓度比较高。蛋壳变薄之后,在渗透压的影响之下,醋中的水分就透过蛋壳溶解后形成的半透明薄膜,进入鸡蛋把它撑大了。 这个白醋泡鸡蛋的小实验过程有点长,一般三至四天完成,根据不同醋的质量完成的时间也不一样。如我在网上查这个白醋泡鸡蛋,人家48小时就搞定了,我做已经快72小时了,用手指按鸡蛋时蛋壳质地还是跟穿了防弹衣一样。 《寂静的春天》的作者雷切尔•卡森有句名言:“知识的重要性远不及感受一半。如果信息是种子,日后可以成为知识与智慧,而感受就是沃土,种子必须在其中发芽生长。童年就是准备土壤的阶段。” 本单元习作文本要求三年级学生写《我做了项小实验》这篇习作,不仅要写清楚做小实验的经过,还要写做小实验时的心情,写有趣的发现,编语文课本的专家们真是用心良苦。 做这个白醋泡鸡蛋的小实验可以将记录直接写成观察日记,最后将写的观察日记归纳到一篇习作里,就是一篇很好的符合文本主题的我做了项小实验的作文。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最新修订版】对习作的要求在(3一4年级的阶段目标第二点就作了明确要求: 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本次习作写作注意事项: 一、起个题目。我做了个小实验只是本次习作的主题,这个主题涵盖了各种各样的小实验,所以直接用《我做了项小实验》这个题目没有将自己做什么实验的内容突出,这个题目不能博读者眼球,不能吸引读者有阅读兴趣。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目),一个好题目可以为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很多文章就是因为题目引人注目,引人入胜,才吸引人们忍不住阅读下去。我们可以直接用《白醋泡鸡蛋》做题目,简单明了;还可以用《我做了项小实验:白醋泡鸡蛋》,点明了做的小实验是白醋泡鸡蛋;也可以取《有趣的发现》等。 二、写清楚小实验的经过。这个是写作重点。要从做小实验的材料准备过程写起,再写动手做小实验的过程,然后写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写到最终变化的结果止。写每一个过程都要描述自己的心理活动,是惊奇,还是期待或不可思议等。 三、习作最后一定要提出问题:为什么会这样?然后解释原因。 只有参照上述三点来写作,这才是一篇完整的我做了个小实验的习作,缺一不可。 写完习作后,记得检查全文,看看是否有错误的字、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是否正确使用了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如果发现有错误,及时修正过来。 相关知识拓展阅读: 我们从网上罗列了几个有关鸡蛋科学实验探索的文本,供孩子们做小实验时选择。 实验一:区分生熟鸡蛋 在鸡蛋不打碎的前提下,你能一下辨别出哪个是生鸡蛋,哪个是熟鸡蛋吗?我们可以这样做 材料准备:生鸡蛋、熟鸡蛋(为了更好区分,我们在两个鸡蛋上画笑脸和哭脸,笑脸鸡蛋是熟鸡蛋,哭脸的是生鸡蛋)。 操作步骤: 1.将笑脸鸡蛋(熟鸡蛋)转起来,用手将其静止,静止后,鸡蛋就不再转动了。 2.再把哭脸鸡蛋(生鸡蛋)以同样的方式转起来,用手将其静止,观察静止后,苦脸鸡蛋还会继续转动! 科学原理:当我们用手指轻轻触碰旋转中的鸡蛋并让它们停止时,发生了不同的现象。因为熟鸡蛋内外都是固体,所以蛋的内部会随着外壳的停止而停止;而生鸡蛋,虽然外壳会立刻停止旋转,但内部的液体会因为惯性继续旋转,所以即使离开手指,它仍会维持旋转状态,从而牵引着外壳恢复旋转。 实验二:鸡蛋浮水 材料准备:1个生鸡蛋、玻璃杯,清水,汤匙、适量盐。 操作步骤: 1.将一枚鸡蛋放到装有清水的玻璃杯中。 “它都沉入水底了,怎么可能会游泳!” 2.别急别急,用汤匙舀适量盐,放入杯中,然后搅拌盐水。 3.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沉在杯底的鸡蛋,竟缓缓地漂浮起来啦~ 科学原理:鸡蛋的密度比清水大,所以鸡蛋会沉入杯底。但是往清水中加入食盐让水的密度变大,水的浮力增大,浮力大于鸡蛋的重力,鸡蛋就浮起来了。 实验三:鸡蛋跳水 脆弱的鸡蛋,如果我们把它扔到水里,会不会粉身碎骨呢?不不不,它不仅会浮水,还会跳水。 材料准备:水杯、鸡蛋、圆纸筒、硬纸板 操作步骤: 1.将硬纸板放在水杯上。 2.将圆纸筒放在硬纸板上,注意要放在水杯的正上方。 3.将鸡蛋放在圆纸筒上。 4.从侧面迅速拍飞硬纸板。 纸板和纸筒会都掉在了侧面,而鸡蛋刚好落在杯子里,完好无损~ 科学原理:这是运用了惯性的原理。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是会让物体保持静止或者迅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抵抗运动状态被改变的性质。小朋友们平时坐车的时候,车启动的时候会感觉到往后,刹车的时候会感觉到往前也是因为惯性。 以上内容摘自《一木自然》公众号,致谢! 写给爸爸妈妈的话: 蒙特梭利曾说过,“教育不是为上学作准备,而是为未来生活作准备。" 好的教育,是真正认识并尊重孩子是一个个体,我们家长也好,老师也好,平时不仅要向孩子们传授各项知识及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更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袖。在学习、生活、和自然中让他们适时动手,学会思考。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越来越好,使我们的孩子生活在温室里,蜜罐中。我们发现,在生活中孩子们大都饭来张口(家长盛饭),衣来伸手(家长洗衣),十指不沾阳春水;学校知识教育都以课本灌输为主,学校组织一学期一次的一天研学大都是走走形式;学生的社会认知也以间接体验为主(包括多媒体应用、照片、展示物),家长和学校都过度强调课本知识的掌握,这些已经伤害到孩子的未来发展,家长适时放手,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考核不将分数作硬核指标,让孩子放飞天性,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审美。 孩子们的作文教育,在小学低段写作技巧并不是教育重点。小学低段的习作练习应该鼓励孩子敢写,让孩子愿写,应围绕写什么(写作内容)来引导孩子,让孩子乐于表达,在表达中让孩子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当孩子愿写作文,乐写作文后,他们作文中自然会有写作技巧的表现。 当然,在孩子作文上路了,写作文不再是难事后,写作技巧传授就要跟进。 教小学生作文三步曲:先引导观察(让孩子有内容可写。),其次让孩子学会思考(作文有自己的观点),第三才是把话说好(写作技巧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