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时空分析法则

三、时空分析法则


命题人就是通过时间和空间对比,例如:过去。。。现在。。。,传统。。。现代。。。,中国。。。美国。。。,


通过前后对比,将要强调的不同点放到文段的后半部分,也就是文段的重点。


那么我们已经掌握了他的命题规律,何不省略掉前面读题的时间和思考时间,直接跳到最后一步,找重点,什么是重点,重点就是前后的不同差异,也就是正确选项


(2017国考)印象中,文物给我的常是一种高冷、神秘、刻板、枯燥的印象,仿佛都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和百科知识别无二致,与普通人的生活多有隔膜。尔后,逐渐有一些机会听到收藏家回忆他们和某一文物相遇、相守的故事,或充满人情世故,或有彼此坚守,交织着个人的情感,也打捞起历史的点滴。我便开始对文物有了新鲜的认识,似乎还能感受到老物件的温度,意识到原来"文"是中心,"物"只是载体;收藏文物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播文化,而不是仅仅将其作为物品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哪项最好地阐明了作者对文物的看法?


A睹物思人


B物尽其用


C超然物外


D寄情于物


解析:首先,扫读全文,发现先说了,"印象中"又说"新的认识",OK,明确是时空逻辑,直接跳过前面的铺垫内容,直接看后面的重点。只看最后一句,对应D。


(2015国考)西方现代文论认为,一部作品产生后就是独立的文本,和作者无关。然而这个原则却不适用于中国传统文学。中国古代的文学家,很多是朝廷的官员或预备官员,至少是读书人,是文明的传承者,他们的言行是社会风尚的风向标,文学承载着移风易俗的责任,因此社会价值体系对文学家的人格有较高的要求。如汉代的扬雄写过赞美王莽的文章,因而被宋人看不起;严嵩的诗写得好,但是后世读的人少,诗集也少有刊刻——怎能让祸国殃民的罪人立言不朽呢!古人虽也说过"孔雀虽有毒,不能掩文章"的话,但仍坚持"德艺双馨"的文艺评论原则。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哪项符合传统上中国古代对文学作品的看法( )


A.文如其人 B.文以载道 C.知人论世 D.诗以言志


解析:首先,扫读全文,看到先说"西方"又说"中国",OK,那就是时空逻辑没跑了,直接看后面强调的内容就可以了。


先说的是西方的观点是与作者无关,那后面的是相反的,就是有关呗,直接秒杀A,做了这么多提,大家应该熟悉秒杀思维了。


不是读的多快,而是根据逻辑的最大概率,只要出现这种逻辑,那就是这个考点没跑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公考时空分析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