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后,谈谈青年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素养

公开课后,谈谈青年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素养

近日,我校语文教研组青年教师听评课活动重新启动。
昨天下午,听了两节七年级的语文课。
赵老师与胡老师同课异构《紫藤萝瀑布》。
发现课堂上有很多亮点,也有不少问题,现在只就问题,对照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第87条《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一文中的理念,谈一个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升问题。


青年教师

一、课堂现象

青年语文教师公开课中暴露的问题总结如下:

1.教师语言不够纯净

口头禅“是不是”“嗯”等过多。
重复的话多,感觉不到一名语文教师应有的语言素养。

2.教师语速过快,只沉浸在自己的语言节奏中

教师只顾自己在讲课,只按照自己的语言节奏在叙述知识,没有停下来,关注一下学生的思维是否跟了上来。
其中,赵老师在讲到《紫藤萝瀑布》含义的时候,说到“生活中有很多光怪陆离的现象……文化大革命……”我看到身边不少的学生只是瞪着眼睛听着,却几乎不知道老师在内容。“光怪陆离”“文化大革命”这些词语的含义、知识背景,学生不了解,自然听不懂老师的讲解。

3.没有提问,没有交流

教师只顾自己讲解课文,还表现在全程几乎没有提问,即使提问,也是一笔带过,不等学生充分思考,就马上点名(多数为优等生)回答,或自问自答出来了。
看不出师生之间思维的碰撞痕迹。

4.课件设计不太条理,内容梳理过散

整节课,感觉老师都在读课件,问题提出,答案出示,之间几乎没有学生的思考。
对一篇课文的问题设置太碎,太散,可见老师对课文没有自己独立的解读,完全被教辅、教参牵着走。

5.点评表扬虚假

当学生回答过问题后,老师的点评表扬模式化,教师用假嗓子在说话:“好,很好!”语气感觉虚假不真诚。

青年教师

二、教育素养提升建议

这些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育素养,对照《给教师的建议》中的某些理念,做如下思考。

1.加强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

为什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的教学语言不够纯净?
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他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说起话来不免有些艰涩。
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育素养还有一个方面,谈到它不能不使人焦急,这就是教师的语言修养问题。……教师的语言是那么混乱,没有逻辑顺序,他讲的教材的意思是那么模糊不清,以至第一次感知这个或那个概念的儿童,不得不用全部力气,才能听懂一点点东西。孩子们感到疲劳的原因正在于此。”

修炼教师的教学语言要从熟悉教材开始。

这要求教师对教材中的涉及到的每一个词语、概念、知识点,都有着深入的了解,并把握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完成达到精深的理解后,才能超越教材,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达到“从心所逾,不逾矩”的地步。
当然,教学语言的纯净还需要教师的全面素养提升,多读书。

只有多读书,内心的知识背景才是宽阔的,对知识的把握才能游刃有余。

“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2条)

没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的积累和阅读,只有教材上那些片言只语,不知道教材所涉及的知识背景,不知识知识更广阔的世界,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就是拘束的,不敢有超越教参、教辅的内容,因为生怕说得不准、不妥。

“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2条)
“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不只一次在书中谈到教师阅读的重要。

当教师的专业阅读达到一定的水平后,他在课堂上教授知识的时候,才不会被知识本身所牵制,而能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上,放在学生的思考活动上。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青年老师的课堂上不敢提问,不能关注到学生的原因。

他们生怕提问学生后,生成的问题是自己没有预设的,是自己所迫不了的,一旦课堂失控,对于他们而言,无异于课堂灾难。

2.关注学生甚于关注教学

为什么青年教师的课堂上不敢提问学生?为什么他们只有自己的独自快速讲解?

除了对教材知识不够精深熟悉,自己的教学精力还放在知识本身的讲述上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还没有达到关注学生本身,关注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活动上。

教师使用不符合学生思维的词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基础;
教师用自己的节奏来讲述,不能引领学生思维节奏,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师不敢提问学生,没有师生之间就知识的学习思维产生的碰撞;
这些问题的出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还没有做到“目中有人”
苏霍姆林斯基讲道:

“教师不是宣讲真理,而是在跟少年和男女青年娓娓谈心:他提出问题,邀请大家一起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在分析这种课的时候,大家会感觉到:在教师跟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密切的交往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

青年老师还没有达到一种教师、学生、教材、课堂融合的境界,这是教学经验积累的结果,也是自我教学素养沉淀的结果。
要做到教师的教学不是独角戏,而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彼此对话的过程,则要首先做到目中有学生。

教师在熟悉教材知识结构之后,更要注重对学生的观察和研究。
因为教学是知识在师生之间传递的过程,知识的接受对象——学生的智力水平、心理特点、基本能力、学习习惯等,都影响着教师教学的效果。

教师不是自己把知识讲述一遍后,学生就能全盘接受这些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育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在儿童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过程中,在游戏、参观、课外休息时间内观察儿童,以及怎样把观察的结果转变或体现为对儿童施加个别影响的方式和方法。”

由教材到课堂,到学生,教师要一步步去研究,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扩大自己的认知和关注范围。

好在,她们都是青年教师,未来的教学生涯还很长,还有很多时间和潜力等待挖掘,期待她们终有一天,从青年教师成长为成熟教师,进而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希望这一天不会太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公开课后,谈谈青年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