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游戏的一点儿小感慨

昨天看饥饿的游戏这本书,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着看着总有一种很心酸的感觉。难道是物伤其类的感觉吗?

这本书,深度的描写了贫穷饥饿带来的尊严危机。

文中有一段写,姐姐要代替妹妹完成饥饿游戏的时候,女的选择的是她妹妹波丽母,男的选择的是曾经给过她两块面包的一个人。她得到面包的经过,书中详细的描写了:她靠着树,那么虚弱那么无力,甚至想去猪圈里看看有没有食物,她翻了翻垃圾桶,被垃圾桶的女主人谩骂。还有小男孩扔到她脚下的面包,捡起面包藏在衣服里,紧紧的抱紧、包裹着。读到这里我就在想,果然贫穷的人注重的不过是温饱问题,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不坚定,遭遇了这样的,因为贫穷因为饥饿而得到食物的过程,她的自尊心一定是很低很低很低很低的。很容易引发社会问题,精神问题,心理问题。我就在想即便将来,她还有没有内心支柱有没有思维格局去获得成功呢?假如说她的梦想,不只是吃饱穿暖啊。他的梦想还有做科学家呀,飞行员呀之类的,在获得梦想成功的路途上,他会不会有那样的思维格局了呢?最后即便他梦想成真,在工作的过程中,他的思想思维思考方式会不会受经历的局限而在工作中有失偏颇呢。这是好的一面,如果说到不好的一面,我曾浅浅的带入这个人物角色。因为贫穷,因为饥饿,是失去自尊的被人谩骂去与猪抢食去翻垃圾桶,最后虽然被施舍了两块面包,心理上还是很难获得尊严的感觉。好在她拿了面包回去并不是自己吃,而是有想要保护的最亲爱的人,也许亲爱的人给了她支柱,给了他他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活,并不只是为自己去做这些事,而是为了妈妈为了妹妹,为了这个家。如果我把这个再带入进去的话,可能一个人的尊严又回来那么一点。这里难道是为了写一个人的生存过程中是不能拒绝亲情或者爱情或者友情的吗?就是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和自己有情谊的人相处,无论做什么,付出的是什么,都有一种我不单纯为了自己的大公无私感吗?就像是张爱玲写的顾曼桢的姐姐?其实拖累的也是自己人生的重要的支柱吗?姐姐代替妹妹去完成饥饿游戏,明明姐姐是善良的,而另外一个男孩子据小说中描述,他也是一个善良的男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这令人很心酸,难道善良的人总是要受到伤害,或者善良的人总是要站出来做保护者吗?有一本书叫《自私的基因》,说人类生来都是利己的。如果人类的基因都是自私的,那善良的人们做很多很多利他利众的事情,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人类好人多吗?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利他利众吗?人类的发展到底是因为正向的竞争发展起来的呢?还是因为人类有利己的嫉妒他人的心而发展起来的呢?

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命运的过程到底是怎么样的。

有时候选择对自己更友好的结局,有时候更加利他利众的无私奉献精神。

一生是有很多很多选择组成,很多结局都是一瞬间选择的结果。

人是矛盾的,慎重做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饥饿游戏的一点儿小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