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将至,朋友圈和自媒体平台,又出现了每年一度的“晒年终倒计时”,和姨妈一样准时。
在晒倒计中,有两类人。一类是,这一年过的比较好的人,用谦虚的语气骄傲地向别人展示这一年取得的成就;另一类是,这一年过的不是那么好,开始对2021年进行各种憧憬,就像2019年对2020年的憧憬一样。
在各种凡尔赛文和励志文中,总会出现一类内容:自己在一年读了多少本书,或者计划来年读多少本书。但是,从他们的文章可以看出,无论是文采节奏,还是思想深度,都无法看出他们真的读过那么多的书。
古人读书,讲究“读书为己”“学以润身”。而今,我们很多人读书,是为了别人读书,读书是为了耳口,而不是润身。
自己缺少了什么,就是读什么样的书。这就是“读书为己”“学以润身”。把书中读到的,实践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读诗歌,是让自己能平静下来,思无邪;读经济管理,是为了让工作更有指导性;读家庭教育,是为了学习方法与家人更好地相处,更好地教育子女。
耳口之读,读书是为了让别人知道自己读书了。可以口若悬河地与别人谈论,却从来不知道,自己读的那些书,到底说了啥。感觉自己读了多少本,自己就进步了。实际,如果读了一本书,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没有帮助,那么读书也就成了娱乐,而不是自我教育。这样的读书和打游戏,效果是一样一样的。
我有个朋友张三(为保隐私,是化名。呵呵),是一个特别喜欢读书的人。从我们大学认识的时候,他就一直是我们同学圈内,最爱读书的人。毕业之后,经济宽裕了,他每年花在买书上的钱,不会低于1万元。
他兴趣广泛,啥书都读。上到天体物理,下到物种起源;人文有海子、卡夫卡,机械有摩托车维修等。由于他在经营一家公司,经济管理类是必不可少的。最让他喜欢的是人物传记。从朱元璋、刘邦的帝王书;到王侯将相曾国藩、王阳明;再到商业巨贾洛克菲勒、孙正义、乔布斯、任正非等。对于他们的生平事迹,他都耳熟于心。每当听他说这些人的生平事迹的时候,他都眼中放光。可以看得出,他是多么想成为他们其中的一个人。但是,从他公司经营的情况来看,似乎这些人的事迹对于他来说没有多大用。
成年人的世界,事情是非常繁杂。工作的处理,父母的照顾,爱情的维护,子女的照顾,朋友的往来等,足以让人分身无术。往往留给自己的时间,不会那么的充足。最近和他见面聊天,就和他聊,最近又读到什么好书?他说,太忙了,没有读什么新书,还是读过去一些书。
我们很惊讶,这不像他呀。他都是特别喜欢读一些新书,吸收一些新思想。
接下来,他的一番讲述,我们才恍然大悟。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他对于读书的认知上了一个台阶。这个台阶,让我们望而却步,同时也感觉到他找到了读书的路子。简单四个字总结:六经注我。
他说,过去自己读人文地理,诗歌小说,就是想陶冶自己的情操,让自己多知道一些东西。但是,这类书对于成年人来说,是个奢侈品。当公司经营不好、家庭照顾不好,是没有心情看这些的。过去读人物传记,是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发现自己可能永远不会成为他们那样的人,时也势也。同时,自己也具备他们那样的能力和格局。
他说,通过读那么多的书,他基本上知道自己一辈子想干嘛了,这些事也是自己想干的事,是他自己的爱好。同时,也隐隐约约地感觉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基本上能够达到的。
我们就问,那是啥呢?
他说,他以后可能只会读四个方面的书:企业管理类书,写作类书,家庭教育类书,跑步健身类书。他接着解释道,之所以选择这几类书,就是因为自己想明白了自己这辈子想干什么,让读书来帮助自己实现目标。
读企业管理类书。因为自己创业这些年,虽然做出了一些事情,但是对于所作所为,没有框架知识作为指导。平时都是用一些零星的知识,来指导自己。他准备把过去所读的企业管理类书籍,梳理成知识框架,并在这些框架中加入一些方法论的思维模型,用来指导为了的创业。创业很难,创业需要涉及的知识面也很广,但总结起来,也就六个方面:找人、找钱、找方向,定战略、搭班子、带团队。他现在读企业管理的书,就是从这六个方面去丰富方法论。不再是没有方向,没有范围地乱读了。他也淡然地说到,自己的创业能够走到哪一步、能够做多大,那就不是他能操心的。他要负责的,就是做好每一天当下的事情。
读写作类的书。是因为自己一辈子有个夙愿,想出版一本书。所以,他需要练习写作方法,同时练习文笔。他认真地读了几本名家写作方法论的书,并且把这些写作方法论,梳理成自己能够执行的知识框架,同时也把一些写作的小技巧,纳入到框架中去。并且强迫自己,每日写2000字左右,风雨无阻。把每天对于生活的感悟,创业的思考都写出来。未来能不能出版,就看自己写作受不受欢迎。这个事情他说自己也决定不了,自己能够决定的,就是实践写作方法,每日坚持去写。
读家庭教育类书。是因为想让家庭更加和睦,更加好地教育子女。他看了很多名人家书和家训。比如,王阳明家书、曾国藩家书、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信、聪训斋语等。他正在从中找出一些适合自己家庭的条目,把它们整理成清单,用来做为自己家庭的家训。让自己和孩子一起遵守。他还看了一些有关婚姻两性关系的书,他希望和老婆能够和睦相处,学习别人处理家庭关系的方法。同时,他看了那些孝子孝孙,是如何孝顺自己父母的。他找到一些具体的方法,带着自己的子女,一起去孝顺父母。
读跑步类的书。因为他有个跑马拉松的爱好,并且已经跑了3场马拉松。他想活的久一些、健康一些,他计划人生跑完100场马拉松。同时,他对马拉松的速度也是有要求的。马拉松是极限运动,如果想竞速跑,必须要有科学的方法做指导。所以,他看了一些国内顶级跑者写的书,他已经把那些人的训练方法,整理成自己的训练体系。自己一生到底能够跑多少场,最好速度到底能够到多少,这些事情也不是他能决定的。他能决定的就是,把每周自己规定的训练跑任务完成,每年严格参加4场马拉松。如果自己能够健康地活到60岁,就能完成100场了。
我们听完,惊讶于他把自己的一生想的那么通透,但是,我们同时也感觉,想做的事情,是不是有点多。他也发现了了我们的疑问。他很平静地看着我们说,你们感觉,真的多吗?!我们仔细想想,还真的不多。一个有追求的人,每天好好赚钱、努力把家庭经营好、再把打游戏,看电视的时间,用来写东西和跑步,确实不多。并且生活,还会充满节奏和方向,不会迷茫和被周围环境影响。酒过半巡,他淡淡地对我们说:“过去,我想成为我偶像中的任何一个人,就是不想成为我自己。现在想来,是多么幼稚和不自信。成为任何人,都不如成为自己!”
一个人如果找到了自己,就不会那么慌乱和焦虑了。儒家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佛家说:空生静,静生定,定生慧,慧至从容,从容生活,有何不可至,不可求。可能就是这个道理吧!
成为谁,都不如成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