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个小伙伴问我:
晓梦,我现在在一家创业型公司做产品经理,我是做了一年运营专员后转型做产品经理的,产品经理最注重的就是思维能力了。
老板推荐了《金字塔原理》给我,但是我读了几页就是看不懂里面在讲什么,而且密密麻麻一大堆文字真的很枯燥,我压根都看不懂,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在阅读方面你是否也有类似的困惑呢?
想要通过阅读提升自己,但总有理由让自己不去读书;
喜欢阅读,但时间都被工作和杂事排满,没空读书;
家里装修,外面修路,外界声音嘈杂,没办法静下心来读书;
书中内容太专业、太厚、密密麻麻的文字让人实在看不下去;
市场上书籍种类太多,不知道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书。
刚好晓梦最近在读彭小六老师的《洋葱阅读法》,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有一些哪些好的方法帮我们去更好的阅读吧!
阅读的本质
想要更有效率的去阅读,首先你要清楚阅读的本质是什么?
或许很多人会说:
阅读就是看书呗,一页一页的读下去,就知道了书中讲了哪些内容;
百度百科这么说: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
小六老师在《洋葱阅读法》中是这么说的:
阅读就是在可以利用的时间里,以你自己能理解的程度去学习。
划重点:
小六老师对阅读的本质有三个关键词可以提取。
第一:可利用的时间
可利用的时间指的是什么呢?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分配给每个人的时间是相同的,但是每个人的角色不同,所花费的“时间内容”是不同的。
学生的时间用来上课、考试;上班族的时间用来工作、开会、写总结;全职妈妈的时间用来照顾孩子的起居、清洗衣物、打扫卫生等等,因为他们的角色不同,所以他们的时间也是用在不同的地方。
既然每个角色的时间都被安排的这么紧张了,那小六老师这里的可利用的时间指的是什么呢?
指的是碎片化时间,比如说你可以早起1个小时用来读书,你可以放在书包里一本书,乘坐公交的时候可以随手翻两页,你可以在午饭前后抽点时间用来读书,你可以在工作疲倦期翻几页书或者是阅读几篇公众号文章,你也可以在睡前抽一个小时专门用来读书。
总结:只要你想读,时间不是问题。
第二:自己能够理解
一本新书我们又怎么知道自己是否能够理解呢?比如说晓梦那个做产品经理的小伙伴,老板推荐给他的《金字塔原理》,他压根都看不进去,更别说去理解了。
很显然,对于《金字塔原理》里面概念,以晓梦的小伙伴们目前的认知和理解力是无法理解的,更别说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了。
那么遇到这种问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断舍离。
直接丢掉这本书,换一本同类型的、容易的、可以与作者大脑能够产生联动的书读。当然,这里的丢掉不是真的把书丢掉,而是把这本书放一边。
那怎么判断是否与书的作者大脑产生联动了呢?
在叶小鱼老师深圳两天一夜的线下课上,晓梦有幸见到了小六老师,小六老师对于联动是这么解释的:
作者的大脑是比你的大脑高一点点的,跟他去联动,会更容易理解、学习。
那么首先你要去了解你自己的大脑。
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大脑是什么?我们的大脑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
小六老师在《洋葱阅读法》上是这样解释的:
简单来说,在大脑神经科学领域,大脑被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原始层,又称爬虫脑,是我们在爬行动物的时代发育出来的大脑,主要是负责的本能应激反应;
第二层是我们基于爬虫脑慢慢发育成的哺乳动物脑,主要负责我们的情绪;
第三层是我们人类经过几万年的时间进化出来的新大脑皮层,也称为皮质脑,主要负责理性的思考。
我们知道了爬虫脑、哺乳动物脑、皮质脑各自的特征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会发现大脑喜欢简洁的,而讨厌复杂的。
这就好像我们喜欢和简单的人相处,不喜欢办公室政治一样。
简洁化
读书也是如此,密密麻麻全是文字的书难免有那么一点讨厌,但是如果找一些带有插画和图片版本的书,很多人都会爱不释手吧,这正是大脑偏爱简洁。
比如说,如果晓梦做产品经理的那个小伙伴们看不懂《金字塔原理》,可以选择去读比《金字塔原理》稍微难度低的《结构思考力》。如果依然看不懂,则还可以读《透过节奏看世界》。如果仍然看不懂,还有《重要的事情说3点》,简洁易懂还有图片,非常适合小白阅读。
结构性强
大脑的第二个偏好是,喜欢结构性强的东西。
越有结构性的东西,大脑越容易记得清楚。
比如晓梦在上叶小鱼老师线上课程的时候,总是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等下次听课的时候还要去看笔记上面记得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着实浪费时间,大脑对此也没有系统型的消化。
后来看到别的学员在群里分享思维导图做成的笔记,结构非常清晰,看到导图后,仿佛是小鱼老师又给大家重新梳理了一次这节课的内容。后来晓梦也尝试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做笔记,不管是复习还是记忆,都节省了很多时间。由此可见,大脑喜欢有结构性的东西,这也是一本书为什么都会设置目录的原因。
图像化
大脑的第三个偏好是,喜欢图像化的东西。简单来说,就是大脑喜欢看图。
如果有两本书可供你选择。一本是全是密密麻麻文字的专业书,一本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漫画展示的专业书,你会选择去阅读哪本呢?
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带有漫画那本书,因为带有漫画的那本书生动想象、阅读起来不会枯燥,在你欣赏漫画的时候同时还能吸收专业书的内容,这样的书谁又会不喜欢呢?
奖励自己
大脑的第四个偏好,是奖励自己。
不管做什么事情,大脑都会有疲倦期,要记得时不时给自己的大脑“加油”哦!
当然,这里的奖励自己,不是说读完一本书给自己买一个名牌包包、带自己去大吃一顿、给自己一个长假去旅游。
而是,寻找深层次的内在奖励。
比如说,你读完一本书,觉得特别有收获,你可以把读书感悟发到朋友圈,很多朋友觉得你分享的内容对自己也有帮助,就会给你点赞、评论,如果能收到你非常喜欢的一位老师的点赞或者评论,是不是阅读的积极性更高了呢?这就是寻找深层次的内在奖励。
再或者说,你把书中的学到的东西写成文章分享到自媒体平台,有阅读量、有打赏还会有自己的粉丝,是不是内心小有成就呢?
诸如此类的方法还有很多,这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深层次的内在奖励。
第三:学习
你以为读完一本书,记住一些书中的内容就足够了吗?
远远不够,我们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特别是识记后48小时之内,遗忘率高达72%,所以不能认为隔几小时与隔几天复习是一回事,应及时复习,间隔一般不超过2天。不断地重复才能让需要记忆的东西牢固地印在大脑上。
所以我们要合理的复习,当然这里的复习不仅仅指的是记笔记,看知识要点。更重要的是要去输出、输出、输出。
而输出的方式有很多。
比如说晓梦有一个晨读打卡100天的群,每次读完都会跟群里的小伙伴们互相分享今天的读书内容,小伙伴们也会提出在这方面的疑惑,晓梦在解答的时候,又对这个概念进行了重新记忆。(想要和晓梦一起读书的小伙伴们,可以加v:haixue2013)
再比如说你也可以可以找一些自媒体平台,输出成文字进行分享,在反复的分享中,你自然会掌握书中的知识点和技巧,而不是像上学时期那种死记硬背。
晓梦前两天去一个线上教育公司面试新媒体运营的时候,有聊到销售文案的模板,晓梦差点直接把销售文案的模板思维导图直接发给面试官,因为晓梦觉得任何东西都不需要记忆,我只要有模板,在写文章的时候,只需要去套框架就可以了,而不是去跟对方夸夸其谈,我的写作水平有多高,用的是什么技巧。
当然这也不是鼓励你们面试的时候,遇到面试官类似的问题不去回答,在此晓梦强调的是不需要刻意去记忆书中的知识点,只有通过不断地去输出,去应用,这些知识点和技巧自然而然就可以在大脑上扎根。
小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阅读的本质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个方面是可利用的时间;
第二个方面是自己能够理解的程度;
第三个方面是学习以及输出。
怎么样,这三个方面,对你的阅读有帮助吗?
或者你有更好的阅读方法,都可以在评论区跟晓梦探讨哦!
分享是最好的学习,我是胡晓梦。
这是我坚持写作的第一天,也是我人生中第一篇3000字的文章。
接下来我会每周更新两篇文章,写读书笔记。
为你分享我的读书感悟,为你分享书中的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