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了解了愤怒深层次的原因,并不是世界不公平,而是我们的选择决定了生活的质量。消除愤怒,就是接纳自己,宽恕别人。与其用愤怒来掩盖内疚和后悔,不如行动,改变自己,活得通透。
1.认识死亡,和命运相约
在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内,存放着一块一块雕刻的石碑。这些石碑,不仅仅是古代艺术品,它们其实是出土的墓碑。古希腊的墓碑透露出来的信息,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呢?死亡时刻,人们能够带走什么?最想带走什么?明知道带不走、却眷恋不舍的又会是什么?
这些墓碑能给我们更直观的答案。有的人渴望眷恋着珍贵的珠宝,有的人眷恋自己的青春美颜,有的人难舍的是亲情,有的人眷恋的是权力等等。这样的墓碑,仿佛面对的不是死亡,而是回头询问生活的意义。
死亡,是生活的一体两面。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说过:人从出生开始,便一分一秒在靠近死亡。
中国人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极其避忌谈死亡。但我们都明白,总有一天,太阳照常升起,这个世界却没有你、我。死亡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恐惧,但这并不会带来愤怒。
人们持续地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不是因为对死亡的恐惧,而是生活赋予的乐趣。只有认真凝视过死亡的人,才会真正懂得生命存活的意义。
绝大多数人都是希望长寿的,但如果有的人感到沮丧、不快乐、不幸福,那么就算你告诉他只需要戒烟就能多活好几年,也没多大激励作用。商家在优惠券在标注截止日期,目的是催促人们尽快购买他们的商品。但如果人们对商品本身不感兴趣,优惠券是否到期就毫无影响。
当我们欣赏生命本身,思考死亡才会发挥出积极作用。人终有一死,以怎样的方式活着,还是看个人的选择。充实的一生能够赋予死亡以意义,作为交换,死亡也赋予生命新的意义。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任何生物体如果不再生长,就会走向死亡。世间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与众不同的指纹和脸,有着与众不同的DNA,也都有一个特定的、独一无二的目的。
在人们活得充实、充满活力时,往往会欣然接受那些能给我们生活带来意义的价值观和信仰,它能促使我们进行自我调节。否则,就会踏上逃避现实的道路。如果人生有目标,我们就能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待生与死。 相反,生活没有目标,人就没有信任之锚。我们就会陷入吃喝等死的心态。
“自我”使得人们疯狂追求功名、奖项等东西,这却让我们失去了自己的独特性,被同质化,沦为一种机械化的存在。为了获得最高层次的满足,我们必须与命运和解,摆脱“自我”束缚,超越自我,过上充满意义的美好生活。这需要一份与目标一致的行动规划。
2.规划未来
规划未来,可以帮助我们摆脱拖延。我们看过很多书,听过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自己的人生。因为我们始终无法行动起来。而真实的生活,和我们的价值观具有一致目标的生活,能让我们克服这一障碍——拖延。
散乱的、迷失方向的雄心壮志,和不采取行动本身一样,没有意义。没有计划的行动是毫无用处的,为此,我们需要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的具体方式。如果我们像那个在谷仓旁边射一箭,然后在箭周围画一个圈,作为靶子的人一样,不在乎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你也很难取得太大的成就。
规划未来具体包括:在最基本的层面上,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目前所处的位置,也就是“我们现在是什么样的人?”;然后决定要到哪里,也就是“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自我”的本能,总是让我们想要保留选择余地。自我膨胀得越大,就会放大对承诺的恐惧——我们不能失败,不能犯错。“自我”总会替我们寻找借口,它让我们陷入困境,使我们沦为一个害怕生活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会非常害怕在公众面前演讲,连死亡都被排在了后面。其实,如果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听众以及他们的需求上,就能消除当众演讲带来的紧张感。想的不是自己,就不会感到不自然,你也从索取变成了给予。如果没有“自我“介入,我们就不会产生焦虑感。心无挂碍,则无恐惧。在真实的生活中,我们能超越任何恐惧,而没有恐惧,就不会拖延。
不要让对完美的非理性追求成为拖延的借口,以及持续生成的愤怒和挫折感的源泉。为此,你必须面对真实的自己,制定一份以灵魂为导向的未来行动计划,只有这样,你才能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
3.找回自己
如果你想活得通透,远离愤怒,那么你要知道自己是谁,做你自己,支持你自己,增强自尊心。这就回到了人际关系问题上了。其实,衡量一个人是否高尚、是否成熟的真正标准是人际关系。
自尊心低的人很难维持一份健康的人际关系。但即使心理健康的人,也要小心处理人际关系,因为自尊低的人会损害我们的情绪健康。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人生中所有难以相处的人都消失,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你需要边界感,需要与越界的人划清界限。
由于人际关系的质量和我们的心理健康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保持界限不仅是一个好主意,也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糟糕的界限不仅会导致人际关系破裂,也会导致我们自己崩溃。保持界限不是为了将人们拒之门外,而是为了界定我们的空间和个人责任感。如果你的朋友患了心理疾病,你把治愈他当成你毕业的事业,这明显不在你能力范围之内,这就是边界不清了。你需要做的是想办法发掘你们之间人际关系的潜力,接受他的现实状况和他个人的局限性,你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容易接受这个人了。真正的人际关系指的是双方相互给予、相互索取的关系。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说“不要得寸进尺”。
和别人保持距离并不是一种自私的行为,而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我们需要建立健康的界限,从而使双方的人际关系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
如果你和他之间的界限不甚明确,他会毫不内疚地拿走不属于他的东西——你的时间、精力和注意力。
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我们必须摒弃“自我”,负责任地采取行动,并积极进行互动。要知道,如果出于愤怒而行动,就会受到情感的折磨,我们的自尊心和心理健康也会慢慢受到影响。
否定“自我”,意味着展现真实的自我,让真实的自我驾驭我们的人际关系,并以承担责任和负责任为唯一目标。至于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做出负责任的行为,愿意做一些合理的事情,来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无论结果如何,我们将拥有和睦的人际关系,并让我们保持完整。追求和睦的人际关系,并不意味着容许对方侵入我们的领地。想要坚持自己的立场,你只需要保持强势2分钟,大声说出自己的意见。不要试图掩盖真相,或者选择沉默,这样只会让我们的内心充满愤怒与怨恨。
如果我们为了避免让对方生气而妥协的话,我们不仅做出了不负责任的事,还会生自己的气,并生对方的气。如果我们更深入人的心理机制,你会发现,真正困扰我们的,是我们会被困扰这件事本身。不愉快的环境,以及难以相处的人,会促使我们做出非理性的反应。不管我们的情绪多么消极,平静地做出回应,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屈服于别人会削弱我们的自信心,在这种情况下,不是你在向别人付出,而是对方在向你索取。这时,坚持自己的立场,直接拒绝别人,你会感觉更好。如果你能选择自己的行动路线,你会拥有强烈的自尊心。
好了,这一节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在这一节里,我们讲到了如何活得通透:以更广阔的视角看待生死,好好规划自己的未来,找回自己,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现在,你知道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诀窍了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我们下一节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