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交淡如水,反目成仇也深似海。

历朝历代都少不了那种相濡以沫的贤人人雅士,像管仲与鲍叔牙,苏轼与佛印。君子之交淡如水,却有这么两个人,是闻名于世的贤士,是危难中的生死之交互相扶持,最后却落得一个反目成仇恨不得致对方于死地。

陈余(?—前204年),魏国大梁人,大梁即现今河南开封。魏国名士,于张耳为刎颈之交。

张耳(前264年—前202年),魏国大梁人,魏国名士,与陈余为刎颈之交。后归顺刘邦,封赵王。谥号赵景王。

张耳画像

张耳早年是魏国公子无忌的座下客,游历四方,娶外黄富人女子后,广交豪杰而闻名,刘邦也曾追随过张耳。后谋得魏国外黄县令官职。陈余与张耳是同乡,陈余精通儒家学问也曾游历四方,陈余年少,对张耳像父亲一样崇敬。张耳陈余惺惺相惜,很快就成为了可以祸福相依的好友。

公元前225年,魏国灭亡。张耳陈余隐姓埋名逃到陈县给人做了门卫,秦国知道二人是魏国名仕,高额悬赏二人的头颅。两人在陈地的时候,当地酷吏鞭笞陈余,不堪受辱的陈余想要反抗,瞧出苗头的张耳踩住陈余的脚警示陈余。事后,张耳告诫陈余“你难道忘了我们隐姓埋名嘛?你一身的本领,怎么能和小吏一般见识。”顿悟的陈余,拜谢了张耳救命之恩。

陈胜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入陈县。张耳陈余前来投靠,白丁出身的陈胜等人早已听闻张耳陈余的大名,知道他们来投靠高兴的接纳了二人。自此二人在陈胜手下做事。

在二人投靠陈胜后。陈地的豪杰都建议陈胜称王与秦朝分庭抗礼,张耳陈余却向陈胜建议立六国后人为王,转移秦朝的注意力让秦朝疲于奔命,这样陈胜的军队就可以急袭关中咸阳,统一天下。但格局不大的陈胜对称王的诱惑实在没有抵抗力,拒绝二人的提议自立楚王,建立“张楚”政权。

二人画像

陈余复说陈胜,愿为陈胜北上收复赵国燕国故地,陈胜于是封张耳陈余两人为校尉归武臣统领北上收复河北,二人就此离开了陈胜。北上的行动十分顺利,因为不满陈胜轻视二人才能,再加上陈胜听取谗言对在外行军的各路将军多有猜忌,此时羽翼丰满的张耳陈余拥立武臣为赵王,陈余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不过武臣此人能力一般,虽然称王,但对张耳陈余两人还是言听计从。手下将军韩广收复燕国,但韩广反而在燕国称王兵戈相向,赵燕两国兵事将息,将军李良又投靠秦军叛乱,杀死了武臣。张耳陈余都是聪明人,谁愿意在风口浪尖上称王,拉起了赵国后人歇为赵王,打败了李良,却又碰上了北上击赵的章邯。此时的章邯才击杀项梁,楚国乱作一团。面对声势浩大的秦军,赵国军队节节败退,赵王歇和张耳退入巨鹿城内,陈余收复残兵败将屯兵巨鹿北,秦将王离涉间包围巨鹿,章邯屯兵巨鹿南支援王离。张耳陈余二人这正是在巨鹿一战中决裂。

面对强大的秦军,兵少没粮的张耳惶恐不已,几次催促陈余出兵解救巨鹿,但同样面临着难题的陈余自认为赵军软弱,出击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只能求救楚国,此时困在巨鹿城内的张耳濒临崩溃,陈余不愿出兵,在张耳眼中无疑是见死不救,曾经相信生死相依的张耳感觉自己被背叛了,平时大义的陈余原来也只是个背信弃义的小人。张耳派出自己的亲信陈泽,张黡再次前往催促陈余出兵,这次还带来了张耳的口信:“我与您是生死相交的兄弟,如今我与赵王有性命之忧,而您拥兵输万却无动于衷,难道忘了我们的交情与道义了吗?如果您信守道义,为什么不出兵与秦军决一死战,或许还有胜利的希望。”一番话充斥着对陈余的恼怒与失望,陈余看着面前的二位将军,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即使现在全军出击,也救不了赵国与张先生,反而会全军覆没,就像给猛虎送肥肉一样,有什么好处呢?我陈余是个惜命的人嘛?我死不足惜,只是死而无益,不过就按张先生与二位将军说的,出兵。”

陈余给陈泽张黡二人五千人打头阵,但就像石沉大海,五千人马很快就全军覆没,此时诸侯援军到来,让陈余又减缓了自己全军出击的计划,此时项羽在南边大破秦军,王离涉间阵亡,秦军退却。陈余与各路诸侯才出兵前进。

影视作品中的陈余

看着孤身前来的陈余,张耳冷眼相待,问及陈泽张黡时,陈余一番“全军覆没”的言辞并不能让张耳信服。因为陈余的不作为而心中已认定陈余小人的张耳认为,陈余杀掉了陈泽张黡,又几次追问下,陈余明白了,张耳已经认定他背叛了自己,对于自己所说的事实在张耳看来也不过狡辩。陈余说:“没想到张先生竟如此怨恨我陈余,您以为我是舍不得这军权嘛,那您拿去吧”,陈余解下自己将军的信印出去了,没想到陈余反应如此激烈的张耳此时也犹豫了起来,最终在别人怂恿下张耳收下了陈余的将军信物。回来的陈余看到张耳已经收下信物而无一点表示,心中也认定张耳不过是要夺权而已,先前的行为近乎于侮辱自己的人格,带领自己手下的亲信去黄河边上过起了渔猎的生活。

张耳随项羽入关,公元前206年,项羽册封十八位诸侯,封张耳为常山王统领赵国,而赵王歇则封为代王,在陈余曾经的宾客的进谏下,项羽封陈余为候。知道后的陈余大为恼怒,认为与张耳等功的自己被封候,张耳凭什么封王?自己凭什么就不如张耳?恰逢田荣造反,陈余找到田荣借兵袭击张耳的封国赶走了张耳,重新迎赵王歇统领赵国,赵王歇为感谢陈余封为代王,但陈余依然就在赵国辅佐赵王,这恐怕还有另一层意思:“你张耳与我陈余立赵王,却在项羽帮助下赶走赵王自己为王,如今我重新迎取赵王,你张耳不过是个背信弃义的小人,我陈余比你更懂大义,能力也远超你。”流落的张耳最终归顺了刘邦。

刘邦起兵还定三秦需要帮手,此时赵王与陈余是最好的人选,而陈余表示“拿张耳的人头来,我才愿意出兵相助”要置张耳于死地,不过刘邦不愿杀张耳,找了个与张耳相似的人杀了,送与陈余得到了赵国的帮助。彭城之战刘邦失败,察觉到张耳没死的陈余也背叛了刘邦投靠项羽,在与刘邦定下北伐战略的韩信,带着张耳北上开辟第二战场,陈余的赵国成了首要目标。张耳与陈余的恩怨此时也接近了尾声。

韩信背水一战,赵国主力失败,得胜的汉军一路凯歌,在泜水河畔杀死了陈余,在襄国追杀了赵王。刘邦封张耳为赵王。公元前202年,陈余死后两年,张耳去世,谥号赵景王。

张耳陈余就像刘邦项羽,曾经共事过兄弟相称过,最终却还是落一个自相残杀的下场。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能素未谋面的两人也出于道义救人于危难之中,张耳陈余在巨鹿一战,二人的猜疑都近乎于践踏对方的原则,两位君子间的反目成仇,似乎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反目成仇也深似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