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就成了你(140)

这是在别的城市过的第七个年头。七年,终于把他乡变成了常驻地,也把自己变成故乡的游客。仅仅在春节的时候才会踏进那个看我长大的房子,才会与有些陌生的双亲重逢。

昨天,我和朋友在兰州拉面馆吃了碗面,加了一个鸡蛋。别看我工作了这么多年,可就在去年,我所有的积蓄都被我投在一个网络投资APP里,化为灰烬了。一年过去,我终于快要把借的钱还完了。吃拉面加鸡蛋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不是因为我居然连两块钱的鸡蛋都吃不起,而是近一年省吃俭用的习惯告诉我,想吃煮鸡蛋自己买生鸡蛋回去煮就好了,两块钱能吃好几个,没必要非在面馆吃。因为是故人,所以在饭桌上,不自觉和朋友聊起家乡的事情。朋友说,她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做饭,几乎每天都定外卖。“不要总点外卖,外卖都不健康。”这句话居然是我说的。说完我就哈哈大笑。这话真是耳熟啊,前几年我工作很累的时候几乎也是每天点外卖。那时候三天两头就给家里打一个电话,聊一聊每天的工作,每天吃啥。不过聊到吃饭这件事情,一定是家里人最头疼的事情,也是我每次胸有成竹去辩驳的话题。“不要总点外卖,外卖都不健康。”和老妈的每一次通话我都能听到她反复强调这句话。可是那时候,因为工作忙啊,回到家哪还有精力做饭。而且,刚毕业的小年轻哪有几个在家里做饭的,活到二十几岁,从六岁开始就在学校食堂吃,早就习惯了。虽然每一次打电话总能在吃饭这件事情上耗费掉最长的沟通时间,但双方都保留各自的意见,从未达成共识。没想到,在不经意间,这样的观点早已经固化在我的脑海中了,我甚至也在不知不觉按着这样的方式生活。

我看过很多种不同的成长方式。有人说,当你不得不扛起家里的担子时,你就长大了;有人说,当你有一天意识到父母很老的时候,你就长大了。电视剧里也说:“成长是一瞬间的事情。”我赞同所有的说法。我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认识到父母的年迈。高中开家长会的时候,我爸妈和别人的爸妈坐在一个教室里,我就看出了他们之间年龄的差距。爸妈深陷的皱纹,不仅仅是因为风吹日晒雨淋的谋生方式导致的快速衰老,还有他们原本就高出其他人10岁的年龄。我是90后,我出生的时候,我妈已经30岁,我爸32岁。而3年前,在火车站门口,我爸拎着一个包裹,因为承受不了包的重量而变成高低肩的时候,我更加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从那以后,在每一年的春节,我在他们面前都格外懂事、勤快、温和。我不再向他们发火,不再抱怨他们唠唠叨叨,不再不耐烦地说他们思想老旧。我开始理解他们没有跟上时代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我不再要求他们成为开放、新潮的父母。我希望他们能够继续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按照自己习惯的、轻松的方式生活。这一生,他们所承受的所有生命之重是我无法想象、无法读懂的。正如我今天所承受的生活压力,我被生活的洪流推着不得不向前走的无奈,也一样不被他们所理解。我记得有一本畅销书里写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不能相互理解,就相互谅解。”说谅解就一些言重了。我们,谁有错呢?是工作多年,仍囊中羞涩孤身一人未能衣锦还乡的我?还是每一次相见,眼中满是恨铁不成钢,总在失望叹气的双亲?是害怕听到失望叹气,索性选择报喜不报忧的我?还是远在故乡,早已习惯注视儿女背影的双亲。

前几天,我在网上看了一个段子,很有趣。孩子和老爸的共同话题是,当老爸回家只看见我的时候会问:“你妈呢?”当我回家,只看家老爸的时候会问:“我妈呢?”我第一次看这个的时候,是真的笑出了声。回想一下,我和老爸坐在家里,除了看电视之外,就是各自玩手机。三十年来,仿佛两个熟悉的陌生人。我知道老爸每天几点起床,知道老爸爱吃的零食,也了解他每天吃完饭都会去散步消食,就是不知道他心里想什么。老爸是个话痨,即使坐火车也能和同坐的人聊一路。可唯独我们之间,似乎从来没有什么能聊起来的话题。只有老妈也参与话题的时候,我们才会多聊一聊生活中有趣的事情,或者小时候的事情。

我总是很矛盾。我清楚地知道我现在应该多和父母相处,应该多陪伴他们,但是在我没有光鲜亮丽的光环时,我甚至无法接受在他们热切盼望的目光中所带有的一股失望的神情。就是这一点失望,让我觉得我糟糕透顶。我不愿让他们失望,我只能避而不见,选择用距离将不够成功的我的模样变成他们眼中逐渐模糊的影像。

习惯于独自消化生活喜怒哀乐的我,已经逐渐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本就存在巨大的无法翻越的沟壑。我们的阅历不同,成长经历不同,视角不同,但是具有的情感却相似。以前,我去姥爷家玩的时候,老妈总喜欢在姥爷家住一两个晚上,而我总是吵着回家。姥爷家没有网络,没有同龄的朋友,没有玩具,甚至周围没有可以去买零食的小卖部。我只能对着电视看我已经看过很多很多遍的《欢天喜地七仙女》。老妈则忙着做饭、洗衣服、收拾屋子,然后倒一杯热水,倒出一盘瓜子,悠闲地和姥爷唠嗑。我不能嘴馋、不能随随便便躺在沙发上,我要给大人让出我最喜欢躺着的沙发,我要把电视的声音调到几乎听不见。我一直无法理解老妈的这一行为,为什么她总喜欢去姥爷家坐一坐,总喜欢和姥爷聊一成不变的柴米油盐。直到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视频里女生也和她的妈妈去看望老人,她的妈妈悠闲的躺在沙发上,看着电视,吃着老人刚洗的水果,桌子上摆了老人自己做的麻花、肉干。我那时候才明白,在我的家里,我是孩子,妈妈是那个为我遮风挡雨的屋檐。只有在姥爷家,妈妈才被允许变回孩子。多年以前的我,如果知道多年以后,我如此懊悔自己的任性,就不会一次次剥夺妈妈变回孩子的机会吧。后来,奶奶生病以后,老爸也开始奇奇怪怪的行为。他总爱在奶奶家待着。奶奶因为身体原因,几乎一整天都躺在自己的卧室。老爸总是躺在客厅的沙发看电视,渴了就自己热水,到饭点就起身做饭。他们两个人几乎零交谈。很多时候,即使妈妈做好饭,也只能放进冰箱。爸爸总爱在奶奶家吃晚饭,还总是在奶奶家待到晚上九点。也许,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其实用在他们身上最合适吧。奶奶在,爸爸才有机会变回孩子。

爱是永恒的吧,随着一代一代人逝去,爱被流传下来。可是,每个人能够亲身体会到的爱,一生中也就来源于那么一小部分人。我们与他们生活在一起,思想不断碰撞,会产生矛盾,甚至会有很多争吵,这些都将随着生命的改新换代,一去不复返。所有人都真实存在过,后人总能带有前人的生活色彩,只是时间尽头,又仿佛谁都不曾来过。

刘慈欣说:“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我目光短浅,只能看到生活的琐碎,却还是被近乎于洗脑的能量感动。世界上不断地有孩子出生,不断地有孩子长成大人,不断地有大人成为老人,最后消失。我无法避免的带有父母的影子,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影子,我以他们为根,终于成长为和他们相似有有一些不同的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