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模式

服务器端编程经常需要构造高性能的IO模型,IO模型有五种:

1. 同步阻塞IO(Blocking IO):即传统的IO模型。
2. 同步非阻塞IO(Non-blocking IO):默认创建的socket都是阻塞的,非阻塞IO要求socket被设置为NONBLOCK。此NIO非Java的NIO。
3. IO多路复用(IO Multiplexing):Reactor设计模式,也称为异步阻塞IO,Java中的 Selector(NIO)和 Linux 中的 epoll 都是这种模型。(redis多路复用)
4. 异步IO(Asynchronous IO):即经典的Proactor设计模式,也称为异步非阻塞IO。
5. 信号驱动IO。(不常见)

明确一个概念,如果只有一个线程,一个任务,那肯定是BIO快,没有多余的动作。优化是基于并发的,多个任务怎么办?多个线程怎么办?

1. 同步阻塞IO

image.png
//伪代码
{
    read(socket, buffer);
    process(buffer);
}

2. 同步非阻塞IO

  • 同步非阻塞IO是在同步阻塞IO的基础上,将socket设置为NONBLOCK。这样做用户线程可以在发起IO请求后可以立即返回。
  • 由于socket是非阻塞的方式,因此用户线程发起IO请求时立即返回。但并未读取到任何数据,用户线程需要不断地发起IO请求,直到数据到达后,才真正读取到数据,继续执行。
  • 虽然用户线程每次发起IO请求后可以立即返回,但是为了等到数据,仍需要不断地轮询、消耗了大量的CPU的资源。一般很少直接使用这种模型。
  • 轮询有什么用?反正还是等。我说了,如果只有一个任务,就是阻塞IO最好,但如果开十个线程,同时处理一百个任务,主线程可以将先获取到的结果进行其他处理,同时轮询socket,不香吗?
//伪代码
{
        while(read(socket, buffer) != SUCCESS)
        process(buffer);
}

IO多路复用

单线程下的IO多路复用毫无意义,就是平白无故的多了个select过程,又要socket监听,又要select来轮询事件,那为什么用呢?多线程。

3. Reactor模式下的IO多路复用
  • Reactor:非阻塞同步IO模型,可以理解为:来了事件我通知你,你来处理。用户提供事件,reactor提供数据,然后用户自己读。
  • Proactor:异步IO模型,可以理解为:来了事件我来处理,处理完了我通知你。用户提供事件和buffer,Proactor将事件处理,并把输入放入buffer,再通知用户。
  • a. 单Reactor单线程(redis多路复用)
  • 缺点:这个模式reactor和handler在一个线程中,如果某个handler阻塞,会导致其他的handler无法执行。
//伪代码
{
     select(socket);
     while(1) {
         sockets = select();
         for(socket in sockets) {
               if(can_read(socket)) {
                      read(socket, buffer);
                      process(buffer);
               }
          }
     }
}
while前将socket添加到select监视中,然后在while内一直调用select获取被激活的socket,
一旦socket可读,便调用read函数将socket中的数据读取出来。
  • b. 单reactor多线程
  • 由于decode、compute、encode的操作并非IO的操作,多线程Reactor的思路就是充分发挥多核的特性,同时把非IO的操作剥离开。
  • 但是,单个Reactor承担了所有的事件监听、响应工作,如果连接过多,还是可能存在性能问题。
  • c. 主从Reactor多线程
  • 优点:【1】父线程与子线程的数据交互简单职责明确,父线程只需要接收新连接,子线程完成后续的业务处理。【2】且父线程与子线程的数据交互简单,Reactor主线程只需要把新连接传给子线程,子线程无需返回数据
  • mainReactor建立连接,多个subReactor负责数据读写。 缺点:编程复杂度较高
  • 4. Proactor模式下的IO多路复用(异步IO)
  • 在IO多路复用模型中,事件循环将文件句柄的状态事件(是否可读、可写)通知给用户线程,由用户线程自行读取、处理数据。而在异步IO模型中,当用户线程收到通知时,数据已经被内核读取完毕,并放在了用户线程指定的buffer内,内核在IO完成后通知用户线程直接使用buffer的内容即可。
  • 异步IO模型使用了Proactor设计模式实现了这一机制。
  • Proactor模式和Reactor模式在结构上比较相似,不过在用户(Client)使用方式上差别较大。
    Reactor模式中,用户线程通过向Reactor对象注册感兴趣的事件监听,然后事件触发时调用事件处理函数。
    Proactor模式中,用户线程将AsynchronousOperation(读/写等)、Proactor以及操作完成时的CompletionHandler注册到AsynchronousOperationProcessor。AsynchronousOperationProcessor使用Facade模式提供了一组异步操作API(读/写等)供用户使用,当用户线程调用异步API后,便继续执行自己的任务。AsynchronousOperationProcessor 会开启独立的内核线程执行异步操作,实现真正的异步。当异步IO操作完成时,AsynchronousOperationProcessor将用户线程与AsynchronousOperation一起注册的Proactor和CompletionHandler取出,然后将CompletionHandler与IO操作的结果数据一起转发给Proactor,Proactor负责回调每一个异步操作的事件完成处理函数handle_event。虽然Proactor模式中每个异步操作都可以绑定一个Proactor对象,但是一般在操作系统中,Proactor被实现为Singleton模式,以便于集中化分发操作完成事件。

你可能感兴趣的:(IO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