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高效读书?

笛卡尔说:阅读好书,就像跟过去最优秀的人物对话一样。


或许这个说法更侧重工具书或者自传。


因为在读小说的时候,能看到的远不止作者对人物的偏爱,还有对过往时代的无限遐想。


在读《云雀叫了一整天》时,看到朋友的一段书评:


读到《论悲伤》的 “ 不过我所说的悲伤,和别人所说的悲伤是两样的 ”,我想到了鲁迅先生《小杂感》的“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我才意识到,读书是一个触类旁通的过程,对于我来说,只有抱有一定目的性,我才能记住些什么,让读书变得高效。


所以就想聊聊关于读书的看法:




发现问题


在听辩论赛时,有一个辩手就教育分享了一个故事:


当小孩放学回来的时候,我们会问,你今天有没有听老师的话?


犹太人会问自己的小孩:你今天有没有提出什么有意义的问题?


虽然犹太人的人口占世界人口不足0.3%,但在历届诺贝尔奖个人得主中占了大约20%,是举世公认的最具有智慧的民族。


发现问题是一种能力,当养成了提问、阅读同时进行的读书习惯,会提高兴趣和关注的持久力,从而加深对内容的印象。


倾听


喜马拉雅、懒人听书和微信读书上,除了对书籍原文的朗读,还会提供一些书籍讲解。


不同的主持人会有不同的分析风格,不同的书籍会有不同的观点。


读完一本书以后,出于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会对同一个人物形象或故事情节有不同的看法。


尝试着多聆听一些其他人的看法,能够丰富对细节新的认知。


分类


“我发现自己读书有明显的阶段性。


最开始读的大都是各种励志书或者小说,比如孙皓辉的历史小说《大秦帝国》。


这类书读多了以后,感觉自己空虚得太久,便去读工具应用权谋类的书,比如《批判性思维》《金字塔原理》《潜规则》。


之后,开始读心理学之类的书,愿意更多地去了解自己,比如《进化心理学》《梦的解析》《爱的艺术》。


再然后,读历史,读哲学,将各种现象去归类,也整理了自己,比如《存在与虚无》《林中路》《人性论》。”

                                                                     

尝试给自己读过的书分类,加以对比,会有额外的收获。


跳读


读《革命清单》时,我总会因为一些专业术语没办法理解这本书的部分内容。


如果遇到不明白的部分,完全可以跳过去,先读理解的部分。


如此一来,回头再看难懂的部分,就能对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


输出


我曾多次回想《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的情节,发现自己并不能完整的讲好这个故事。


或许内容能在脑中积淀下来,但若找不到机会调取,那就和没读过的差别不大了。


因此,定时输出的优势也就很明显了。


无论是和朋友讨论情节还是做读书笔记,都可以有效地保持输出。


正如八月长安所说,这世上有些事就像一场不知名的花开,粗心的人只嗅到香,有人却会停下来问一问,记住它的样子。


谁又能否定哪本用心读过的书不是冥冥中的一场邂逅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样才能高效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