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我是妈妈的小会计,你小时候过年是怎么样的?

小时候虽然缺吃少穿,但那时候盼望过年啊,过年好开心。

过年会有一套新服穿。那套新衣服真是珍贵啊,一年到头是不添置衣服的,多旧都穿,破了洞就补,常常是补丁摞补丁。那时候都穷,穿打补丁衣服很正常,一点也不难为情。还有更可怜的,家里孩子多,大人忙,破了洞没时间补,只能破着穿,能补个补丁都算是好的了。

过年还有双新棉鞋穿。一到腊月,母亲会赶工,日赶夜赶,除夕前每个孩子赶出一双新棉鞋。

年前还有一件开心的事,就是去县城买布料。母亲会选个日子,用自行车驮着我,去县城买一家人过年衣服的布料。妈妈左挑右选,和布料摊主讨价还价,对比几十家,把整个市场走遍,终于选中一家准备买,这时候开始算买多少布料。妈妈会算很久,算得很精细,最终算下来,往往是几尺几寸几,母亲连一寸一厘也舍不得多买,最后算下来往往是一个挂了很多零头的数,比如几尺几寸几。但是布料的单位是米,论米卖的,每米布料的价钱也是母亲和摊主讨价还价了很久协商出来的,也是挂着零头,比如1米布,2块3毛7分,等等,诸如此类。

母亲没上过学,不认识一个字,吃苦耐劳,斤斤算计可以,算这些价钱肯定是算不来的。摊主说的价钱母亲不信,摊主明知道农村妇女算不清楚这些(其实不要说一个农村妇女,就是现在的在校生,也未必用心算快速准确地算出来这么复杂的乘法题),往往往多里说,母亲不愿意上当,就让我算帐。那时候没有计算器,也没想过带纸笔,全凭手算加地算(在地上划拉标记)。

我记忆最多的场景是母亲告诉我尺寸价钱,我来复算该付多少钱。小时候我经常做的数学题是:“小明需要买2尺3寸7 的布料做新衣服,1米布的单价是2块4毛6分,小明该付多少钱?”

我心算手算加“地算”,有时候摊主还故意催促来扰乱,我还得抓紧算。 凭着我优等生的数学功底,我总是在最短的时间里,在摊主能接受的时间里算出正确的结果,绝大多数时候,总是比摊主要的价钱少个几毛几分,摊主笑笑,按我说的结果让母亲付钱。虽然我戳穿了摊主的诡计,摊主也不生气,忍不住还夸我一句:“这小妮儿真厉害!”

这时候母亲很开心,不但原谅了摊主一开始多要了她钱,反而高高兴兴付了钱,带着我再去买下一个需要买的布料。我想母亲的开心包含了三种含意:第一,没有被摊主糊弄,没有上摊主的当,没有多付钱,保住了自己的钱财,母亲很开心。第二,女儿算得这么好又准,连摊主都折服,母亲很有面子!第三,女儿这么优秀,母亲很欣慰。

后来看女儿的奥数书,回想起来,我那时候的算法中,情急之下,应用了奥数的算法。看来奥数也是来源于生活!我直接得到的好处是:在那个人人辍学的年代,同样没有文化并且严重重男轻女的母亲没有让我辍学,容忍我读完了初中,我的数学成绩在学校万年第一。我们那时,很多孩子几年级就辍学了,母亲对的我最高期望就是让我辍学,我印象中,妈妈盘算了无数次让我辍学的场景。但最终妈妈没有真的开口让我辍学。据后来母亲回忆说没让我辍学,是因为村里的老师一见着母亲就对着母亲夸我,说我多么聪明,多么学习好。但是我想,我帮母亲算各种帐,也促进了母亲容忍我读书。

买齐了家里所有人的衣料,母亲就去裁缝摊上,请裁缝把所有人的新衣服裁剪好,锁好边。

然后,母亲继续用自行车驮着我,我坐在后座上,抱着一个装得鼓鼓囊囊的兜子,那里面是我们全家人的新衣服,心里可美了。妈妈又是白天天晚上地赶工,夜深了,我还总是听到妈妈登缝纫机的声音。总算赶在除夕前把所有人的新衣服做好了,然后去邻居家借来烙铁,在煤火上烧,烫熨完所有的衣服,钉扣子,锁扣眼,新衣服彻底做好了!!

过年还要蒸馒头,几家人搭伙蒸,用大锅,大笼屉,把一个正月的馒头、包子、花糕、枣花都蒸好,眼看着起锅,那些热腾腾的枣花、包子真好吃啊。我早早就跟着大人忙碌,围着大锅打转,只等着起锅。

吃的穿的都准备好了,买好了鞭炮,包好了饺子,欢天喜地准备过大年喽!

大年初一,大伙比谁家起床早,起得越早,财运越高!半夜2、3点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烧香、敬神、煮饺子、放鞭炮、拜年。冬天结冰的路面上,一伙一伙的人结伴去拜年。大家说着吉祥话。老人们早早起床,铺好垫子,准备好糖果、零钱,坐在八仙桌旁,等着晚辈们来拜年。晚辈们一来,老人拿出糖果,分给众人,不光吃,还给小孩子的兜里装上糖果,零钱。我们小孩子的兜里糖果都装不下了。拜年结束,小孩子在一起,互相炫耀自己收到的糖果,压岁钱。

每到过年,村里还会唱大戏。台上锣鼓喧天的,台下乌乌洋洋的全是人,各种叫卖声杂在一起,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过年不但有吃也吃不完的好吃的,还有零钱花,可以去合作社买各种小玩意和好吃的,还能去看大戏,就是犯点小错误,大人们也尽量不打骂孩子。那时候的小孩子,最幸福、最快乐、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过年了,在自己家、串门、串亲戚,不管到哪里,大人都把好吃的拿出来招待。

所以说,最好不过过年。有一出戏,戏名,戏词我都全忘了,只有一句台词记忆深刻,好像刻在了脑海里,至今记得清清楚楚,这句戏词是:什么好?过年好. ___那我天天过年。什么香?香油香。___那我喝一缸。

如今生活富足,随时可以吃好吃的,随时可以买新衣服。再加上远离老家,平时也没啥亲戚朋友,离开了全是熟人的村子,过年反而索然无味,过年只是多了几天假,能够休息几天,再有没有了儿时在村子里过年的年味了。

那时候虽然穷,但是年味十足,至今念念不忘,如果可以,我愿意穿越,我真想再回到小时候,再过一次老家的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过年,我是妈妈的小会计,你小时候过年是怎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