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精要(61)

        《四圣心源》精要(61)

                      黄岐之

                        “气血”

[摘录1]  气统于肺,血藏于肝,而总化于中气。胃阳右转而化气,气降则精生,阴化于阳也;脾阴左旋而生血,血升则神化,阳生于阴也。精未结而魄先凝,故魄舍于肺,气魄者,肾精之始基也;神未发而魂先见,故魂舍于肝,血魂者,心神之初气也。

      气,阳也,而含阴魄,是以清凉而降敛;血,阴也,而吐阳魂,是以温暖而升发。及其魂升而神化,则又降而为气,魄降而精生,则又升而为血。盖精血温升,则蒸腾而化神气,神气清降,则洒陈而化精血。精血神气,实一物也,悉由于中气之变化耳。

[意义]  肺主气,肝藏血,气血由中气化生。胃阳右转而化气,气降则生精,因此,阳生阴;脾阴左旋而生血,血升则神化,因此,阴生阳。精未结(没有生成)而魄先凝,故魄舍于(消失在)肺,气魄是肾精之始基(初始);神未发(没有生成)而魂先见,故魂舍于(消失在)肝,血魂是心神之初气。

      气为阳,而含阴魄,是以清凉而降敛;血为阴,而吐阳魂,是以温暖而升发。魂升而神化,则又降而为气,魄降而精生,则又升而为血。由此,精血温升,则蒸腾而化神气,神气清降,则洒陈(飘落)而化精血。精血神气,其实为一物,是中气之变化不同的结果。

[感悟]  阳生阴,气为阳,而含阴魄,胃阳右转而化气,气降则生精。阴生阳,血为阴,而吐阳魂,脾阴左旋而生血,血升则神化。胃阳右转脾阴右转来自中气。

      精血神气,其实为一物,气血是中气之变化不同的结果。

[摘录2]  火金上热,则神气飞扬而不守;水木下寒,则精血泄溢而莫藏。故补养神气,则宜清凉,而滋益精血,则宜温暖。

      气秉辛金清凉之性,清则调畅,热则郁蒸,畅则冲虚,郁则滞塞,滞塞而不降,故病上逆。血秉乙木温暖之性,温则流行,寒则凝瘀,行则鲜明,瘀则腐败,腐败而不升,故病下陷。

[意义]  心肺上热,则神气飞扬而不守;肾肝下寒,则精血泄溢而不藏。故补养神气,则宜清凉,而滋益精血,则宜温暖。

      气秉辛金(肺)清凉之性,清则调畅,热则郁蒸,畅则冲虚(恬淡虚静之态),郁则滞塞,滞塞而不降,故病上逆。血秉乙木(肝)温暖之性,温则流行,寒则凝瘀,行则鲜明(明亮),瘀则腐败,腐败而不升,故病下陷。

[感悟]  神气补养,宜清凉;精血滋益,宜温暖。气病上逆,气郁则滞塞,滞塞而不降。血病下陷,血瘀则腐败,腐败而不升。

[摘录3]  气滞之家,胸膈胀满,痰嗽喘逆,半缘上中之虚热;血瘀之人,紫黑成块,杯碗倾泄,多因中下之虚寒。下寒则肺气之降于肝部者,亦遂陷泄而不升;上热则肝血之升于肺家者,亦遂逆流而不降。此气血致病之原也。

[意义]  气滞的病症,胸膈胀满,痰嗽喘逆,一半的原因是上焦和中焦之虚热;血瘀之人,紫黑成块,杯碗倾泄,多数的原因是中焦和下焦之虚寒。下焦寒则肺气之降在肝部,逐渐陷泄而不升;上焦热则肝血之升在肺,逐渐逆流而不降。这是气血致病之原因。

[感悟]  气滞的原因,一半是上焦和中焦之虚热;血瘀的原因,多数是中焦和下焦之虚寒。气血致病之原因,下焦寒则肺气之降在肝部,逐渐陷泄而不升(肝不升);上焦热则肝血之升在肺,逐渐逆流而不降(肺不降)。

(“《四圣心源》精要”文集为原创系列文章,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圣心源》精要(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