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典型》听课复盘

黄青海老师讲文学典型的讲课分成了三个部分,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以此说明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这是一种文学的高级形态。

在我的理解中,文学之所以具备优秀的特性,能够穿越年代、跨越国界的传承,也在于其典型的人或者物自带光环,给人以深刻的经久不衰的形象。他们的魅力和意义已经超过其本身,成为时代特征、代言人,影响广泛。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黄老师的课程逐渐将这些给人深刻影响的人或者事物一起搬到前台来,进行剖析,剖析其深刻甚至成为经典的原因。也不妨说,我们对于经典文学,通过解析的理解,从而更好的掌握人物特征描写的技巧,从而将这样的写作技法运用到我们的写作阶段中来,提升我们写作的水平。

首先,特征性的分析。“特征”具有两种属性:其一,它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其二,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文学作品的具体、生动、独特是有其根本原因的,细节是其富有生命力的原因所在,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而这些日常生活看起来都很平常,需要通过观察,从中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提炼出来,或者描写人物,或者抒发情感,或者表达观点。

“特征”,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个事件、一个人物等,高明的作家可以通过特征化把以上各个因素,成为了作品本身的标签,放射出丰富多彩的魅力,最终变为传世之作。

譬如陆游的《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通过了一个临终遗言,将对国家命运的极大关注注入了作者的生命形象里,升华了作者的人格魅力。我们以后很多的文学创作习惯运用这首诗作来歌颂爱国情怀,究其原因,这首诗浮现出了一个鲜活的爱国人物形象。

契可夫的“黑色幽默”名作《一个官员之死》,仅仅从看戏时一个小官员打了个喷嚏行为出发,引出了小官员鲜明人物印象,胆小懦弱,小官员之死貌似荒诞不经,但足以充分体现当时社会体制的诟病。人们同情或者试图批判迂腐的官僚体制,通过小官员的人物一系列描写也就完整的建构起来。

我们再来回顾对小官员的描写。得到大将军的呵斥之后,“他肚子里似乎有什么东西掉下去了。他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退到门口,走出去,慢腾腾地走着……他信步走到家里,没脱掉制服,往长沙发上一躺,就此……死了”。

其次,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于1601年问世,几百年过去了,从西方演到东方,至今仍然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堂·吉诃德在中国一样引起哄堂大笑;《三国演义》在日本引起的轰动不亚于在中国;林黛玉已从古代“活”到现代;阿Q已从东方步入西方。

黄老师说,文学典型总是这样没有国界,超越时空,而富于永久的艺术魅力。

我想跟随《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来理解文学典型的灵魂所在。林黛玉,她的一颗心灵显得那样晶莹,那样高洁,那样美丽可爱。她多彩的性格侧面主要有三个:那是聪慧过人的、柔情万种的少女之心;又是诗意充盈的、敏感多思的诗人之心;还是一颗饱读诗书的、超凡脱俗的士子之心。同时,她既有贵族少女的孤僻、乖张,又有着世俗女子的软弱和小性子。

我们看到林黛玉和贾宝玉恋爱史里,不断地拌嘴、误解和流泪,而林黛玉的叛逆和反抗多存在于心灵的领域,并很难冲破封建礼教的规范。实际上,这一切都是封建礼教的必然结果,当然这是作品背后的寓意。从作者的角度看,其实这是他的人格和情感“精诚之至”的表现。

最后,一起来理解老师对本次课程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因素。

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所谓环境,就是那种形成人物性格“并促使他们行动”的客观条件。

这个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水浒传》中的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宋王朝的高级官吏,要这样的人造反是不容易的。

但是作者的社会和时代环境有改变了林冲的命运,反过来说要让人物发生改变,那就去描写发生环境的变化,或者让人物进入新环境。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水浒传》在前后五回里,通过“岳庙娘子受辱”“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大闹野猪林”“火烧草料场”“风雪山神庙”等情节,让他与环境发生强烈的冲突,而被一步一步地逼上梁山。原本林冲没有理由造反,但环境不断变化,逼得他不得不造反。

由此我们说,典型人物的刻画是离不开典型环境的,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赖以生存发展的现实基础。

再一起来回顾课程关于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关系,其实这是具体而有深刻内涵的两个不同环节的共同体,但是作者要写出来,关键要深入的思考,通过体验生活种种。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给我们的写作历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学典型》听课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