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IHILATION:湮灭还是重生?

​图多字多,请一定要耐心看完。本文带有部分剧透,谨慎阅读。

湮灭还是重生?



01



​很多人看完《湮灭》后的感觉是:感觉看了,又感觉没看,还留下了一堆问题。

这种感觉同样也出现在大多数人观看完塔可夫斯基的《SOLARIS》和《STALKER》两部电影之后。

究其原因,这一类的科幻片并没有类似漫威科幻片所拥有的:一个非常紧凑的故事情节和快速推进的节奏。也就是说大部分人无法不动脑或者通过简单思考而获得一个结果,进而带来满足或者共鸣的观后感。

讲真,类似漫威的大部分电影都是可以边吃饭边看了的,而一些悬疑或者类似《湮灭》这样烧脑的电影,是应该关了灯窝在被窝里认认真真看的。



02 


《湮灭》是根据美国作家范德米尔的《遗忘的南境》进行的改编,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线就是:女主人公莉娜的丈夫因为被派遣到一个叫SHIMMER(闪晃)的神秘区域后,离奇失忆并且多器官衰竭濒临死亡。莉娜为了解开谜底、救活丈夫,自愿加入一只由四名科研人员组成的小分队中,进入SHIMMER的故事。



这个电影目前IMDB评分7.0,相较于它的前辈们,如果塔可夫斯基的《SOLARIS》和《STALKER》算的话,8.1的评分也是《湮灭》很难企及的高度。

然而,冷战时期的电影大神来自灵魂深处的拷问已经是一件非常遥远的事情了,而《湮灭》在目前以视觉特技为第一票房力的科幻电影市场里来看,并非一无是处。



03


在夹杂一个倒叙开头后,故事的一开场,是女主莉娜在讲细胞的原始分裂。她的话是:所有的细胞都诞生于原始细胞,而每一个原始的有机体,在这个地球,甚至在宇宙中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是一段很重要的独白:它暗示了SHIMMER里面所谓外星生物体的分裂和侵占形式,即复制,这是电影物理逻辑结构存在的前提。但同时更深层次地,这段话又很隐晦地告知了我们:即便被复制,我们也依然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具体的含义在后面会解释到。



​而接下来的剧情就是波澜不惊的情节推进,一切很好莱坞很西方,一直到一段毫无尿点的床戏的出现:丈夫要出任务了,但是这次和以往不一样,丈夫始终没有透露任务的地点或者具体内容,这让莉娜觉得很奇怪。​



​在经历了几个探险的直线剧情后,关于这个支线剧情的镜头拉回来,我们看到男主要出发前的眼神,充满决绝和痛苦。并且她对莉娜说,我是真的,很爱你。

很多人看到这里,都误以为是男主因为任务危险,抱着必死决心而对心爱的人所进行的诀别。如果真的是那样,那这部电影真的就一文不值了。​


而只有在后来的支线剧情发生后,我们才会知道,这是一个男人在因为发现心爱的女人出轨而决定进行自我毁灭时,最痛苦的隐忍和告别。

理智让我可以装作若无其事和你继续生活,囿于厨房昼夜与爱;但内心深处我无法面对自己和存在于彼此间的你。



莉娜出轨的黑人小哥,就是电影一开头邀请莉娜去参加他和妻子举报的party的同事,丹。莉娜和丹在房间里的对话也很有意思,丹问莉娜:“你觉得他知道我们的事情了吗?”,莉娜说是的。丹又问莉娜:“你讨厌的不是我,是你自己。”莉娜回答:“不,丹,我也讨厌你。”

一个自以为很了解女人的男人,在上了床以后仍然用“我知道你在想什么”这样的想法试图占据话语高地,却被一个因为做错事而挣扎、懊悔、愧疚的女人狠狠打了脸,一方面导演给了一个莉娜拼死要救丈夫的动力一个合理解释,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结尾相拥的可能。​



在后塔可夫斯基时代,我个人认为这段细腻的电影情节可以算得上经典。



04


回归到主线剧情,整部电影最重要的两个暗示来自于主线情节两个不经意的暗示。

第一个在莉娜和谢泼德同在一艘船上的时候。谢说,每个人拼死冒险都是因为之前的生活不美满。



​第二个则在文崔斯在瞭望站和莉娜说,我们每个细胞里大概都有一个毁灭编码,而进行自我毁灭。



整部电影暗示的源头已经很清晰了:所有自愿去SHIMMER里面的人,都是因为生活不美满而渴望得到毁灭。

而这一切,究竟是自我毁灭呢,还是自我重生呢?

莉娜的丈夫,酗酒的安雅,未知原因手腕有伤疤的乔西,失去了女儿的谢泼德,患有癌症的文崔斯(一心想要揭示SHIMMER真相并不能被理解为想要重生,恰恰相反,是对生活失去希望而疯狂投入工作的一种极端表现),都是想要自我毁灭的人,而这些人最终也如愿以偿在电影里被毁灭了。唯独出轨的莉娜活了下来,可能更多的是因为在莉娜身上,寻求自我毁灭和寻求自我救赎同等存在,此消彼长。

那为什么这两个暗示很重要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湮灭》最大的一个疑问:最后回来的,到底是莉娜本人,还是莉娜的复制品,又或者是,带有复制细胞的莉娜?

关于这个问题,网上结论不一。最后回来的,既不是莉娜本人,也不是莉娜的复制品,而应该是带有复制细胞的莉娜。

以下几个细节很值得思考:

1.  复制人被点燃的时候是一脸茫然的,显然它可能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并且身体也产生了复制人才会有的化学反应;而如果是莉娜本人,则应该是正常人体被磷火点燃时候,高温下无法控制的情绪展现。

2. 复制人因为脏器还未完全复制所以感觉不到痛苦,但是情感已经完全复制了莉娜的情感,所以会试图去触摸丈夫的骸骨,从而引发自身毁灭性的灾难,但不同于其他电影里的BOSS知道做某件事情会导致自己毁灭就极力阻止,《湮灭》里的BOSS做事根本毫无目的可言。

这里再回想起文崔斯在哨兵站说的一句话:不过冲动使然,并且在这一句之前是,文崔斯认为作为生物学家的莉娜比她自己更懂得解释这种生物的冲动性。

而从这一点上,也充分体现了这类电影应该有的谨慎和自始而终的观点:外星生物,或者说宇宙中的大部分事物并无目的,也没有人性和感情,所做的事情也是随机的。

不得不感叹编剧和导演的功力。


3.但是,如果回来的是莉娜本人,那么在审问者问莉娜,对方是否外星人的时候,莉娜为何表现的迷茫且沉默?并且,在审问者问莉娜能否描述对方存在的形式的时候,莉娜的回答是不能。

如果是莉娜本人,作为一个正常人类即便遇到很难描述的物体,也会回答难以描述,更何况这种生死攸关的重大场景,以正常逻辑来推导,对浮于空中,类似卵巢的回答也是符合道理的。而只有当自己不知道自己长什么样的时候,回答才会是平静且简单的不能。



4.当审问者告诉莉娜,外星生物应该死了的时候,莉娜做的事情是开始喝水,并且水杯并没有血迹的出现;而让我们回过头看她丈夫回来的时候,喝完水是有血迹的出现的。并且在所谓的外星生物死亡后,她的丈夫也醒了过来并且一切好转。​


那么相对合理的解释是,SHIMMER的本体在丈夫回来的时候还未离开灯塔范围,而在灯塔里外被烧了个精光后,本体已经转移到两个人身上了。

5.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细节是:在两人相拥的时候,瞳孔都同样闪过一阵一样的光芒;而整个画面在同一个场景同一个光源的情况下,镜头却慢慢平移,把整个场景从暖色调转变成了冷色调。

或许这也是一个SHIMMER已经附体的暗示吧!



05


所以在电影最后,回来的应该是被SHIMMER附体的莉娜本人。而毁灭或者重生的暗示,这个可能是《湮灭》想要探讨的人性的观点,在一个完全复制人和一个被附体的人类身上得到了延伸。

被完全复制的丈夫,只拥有对莉娜的部分记忆,从见到莉娜的时候他就说到:我应该是认识你的,我记得你的脸。但是关于之前的感情,个人推测可能从莉娜出轨的节点开始,就因为过于痛苦而被本体强行抹去而不被复制。



​看起来好像在丈夫本体自我毁灭之后,SHIMMER大发慈悲又给了他一个重生的机会,忘掉过去,重新开始;而莉娜也拯救了丈夫顺利回来,看起来得到了救赎,但最后还是沾染了SHIMMER本体,最终的结果也无外乎会被吞噬。


而电影一开头就解释了:每一个原始的有机体,在这个地球,甚至在宇宙中都是独一无二的。


没有记忆没有感情的复制人,是始终无法代替莉娜丈夫的本体的;而被SHIMMER附体的莉娜也只是在往后的岁月中不断复制,一切都丧失了相对的条件,那么在相对条件下的独一无二也就一并丧失了,更多的是一种毁灭。


所以,不管自毁还是他毁,被毁灭的事物终归是被毁灭了,重生也只是相对条件下的重生。而人性的弱点在于,我们常常抛开相对的条件和环境,去追寻,去认可绝对的毁灭和重生。


老祖宗有句老话,叫破镜难以重圆。把一面碎掉的铜镜或者玻璃镜粘起来有什么难度可言,为什么要说难以重圆呢?因为粘起来会变成原来的形状是一个绝对条件,但要忽略碎痕的折射,回到原来的完整无缺却是一个相对条件,我们,是暂时没有办法做到的。


关于《湮灭》,我个人觉得大有继承塔可夫斯基《SOLARIS》和《STALKER》的精神。它对人性探讨的成分,大于快消式的视觉刺激。虽然评分不高,但很多细节,包括细节背后探讨的问题,是评分所不能反映的。


有时间的话,不妨沉下心来仔细看看。


今天就到这,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三更贱叔,晚安。



- END -​​​​

你可能感兴趣的:(ANNIHILATION:湮灭还是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