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随笔(十八):论人品和文品问题

图片发自App

今年鲁迅文学奖评奖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冯骥才《俗世奇人》进入决赛提名,有好事者各说己见。

“冯老文笔清新,人品更是如此!”

“某某奖项颁奖,冯老亲自到场领奖,人品非同一般。和莫言相比,高下立判。”

“冯老有文人的风骨气节,值得敬佩!”

总之,他们认为冯老人品和文品一样,是我们仰慕的。

我才疏学浅,真的好像没有读过他的任何作品,所以他们在谈论冯老作品如何如何的时候,我只能是看官的份,冯老的人品问题,我更无从说起。因为,不论是人品或者是文品,都是要接触、感受之后,才得出的结论。而且人品和文品,也有一定的阶级性,立场和角度不同,就会对人品和文品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所以,把冯老和莫言硬生生地拉在一起品人论文,我觉得有点过于牵强。更何况,我无从理解:他们如何判断莫言和冯老的人品文品呢?至少,莫言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如果认为诺贝尔文学奖是以揭露社会阴暗面来获取国外评委的好评,那我认为至少这些阴暗面确实能打动评委,撇开莫言文章的现实真实性,从纯文学的角度去看,也算是成功了,至少有一定的故事性。因此,莫言文品至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委认可。至于说诺贝尔文学奖的份量,自有公论。

有者言,冯老的作品给当下社会引领正确的风气。所以,他的人品高。不错,社会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但也不能一片赞歌,一团和气。“打鸡血”是需要的,也是必要的。我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听着《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这首歌,也是热血沸腾。我认为这样的正能量是应该的,也是社会主流的!然而,莫言说了母亲的心酸经历,也是生活中确实不可回避的现实。母亲在那样一个年代,为了养家糊口,面对拥有“无上”权力的村干部,几乎没有了生存的空间。所以,后来“莫言”们日子稍微好过点之后,看到街上落魄的曾经飞扬跋扈的“村干部”,那样的心情,难道是假的吗?我们不必要拔高自己的人性情感。莫言把人性中不能回避的真实展现出来,我并不认为就是人品有问题。

至于鲁迅文学奖,当然不容小觑。不过,我相信,鲁迅先生如果还在世,他也不希望看到自己奖项提名者去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比人品文品高低吧?因为高低在开口时已经显露了。

莫言把“计划生育”国策融入他的作品,这又有何之错呢?作品本来就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既然是一项国策,那应该就有面对世代人评论的担当。而现在这项国策已经发生了改变,回头看看,是莫言有哪句话是摸黑了国策呢?

因此,敢于直面人生的作家,才是真的文品人品可嘉。至于赞歌,给一些有用的人去唱吧。

记得有一篇文章说过:“为什么民国时期社会如此千苍白孔,而最终没有亡国,是因为文人没有堕落……”。文人堕落,是社会最后一道防线的崩溃,而集体唱赞歌,也不过是一种美丽的假象罢了——各自心怀鬼胎。

你可能感兴趣的:(医生随笔(十八):论人品和文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