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初唐四杰之卢照邻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人,初唐四杰之一。

卢照邻出身于高门望族,小时候师从曹宪、王义方学习诗书和经史,史书中说他从小就“博学善属文”。

据张鷟《朝野佥载》记载,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卢照邻担任了邓王李元裕府的典签。李元裕对他非常器重,曾经对人说:“此吾之相如也。”把卢照邻比作了西汉文学大家司马相如。李元裕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十七子,是当时皇帝李治的叔父,家中藏书特别多,卢照邻得以博览群书。

到了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卢照邻被朝廷任命为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这是一个很小的官职,卢照邻并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到了总章二年(669年),卢照邻连这个小官的位置也没能保住,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朝廷免去了他的职位,历史上只说他“考秩满去官”。

离开蜀地后,卢照邻寓居洛阳。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一度被抓进了监狱,幸亏在朋友的救助之下得以免祸。

卢照邻后来得了风疾,住在长安附近的太白山。他开始信奉道家的服药养生之术,却因为吃丹药中了毒,弄得手足残废。他后来迁居到少室山中的东龙门山,最后又迁居到阳翟的具茨山下。他在这里买了几十亩田地,凿通了颍水,让它环绕着住宅。他还事先给自己挖好了坟墓,没事干的时候就躺在里面。

政治上的坎坷失意使他一直心情郁闷,《新唐书》里说他:“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著《五悲文》以自明。”

后来他的病越来越严重,双脚萎缩,一只手也残废了。最终无法忍受疾病的痛苦,和亲属道别后,卢照邻投颍水自杀。卢照邻投江自尽的同一年,他的师父孙思邈逝世,于是也有人认为,卢照邻是为了追随他的师傅而去的。

卢照邻的一生凄惨而又平淡,但他的诗歌却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擅长七言歌行,他的诗词采富艳,境界开阔。他的代表作《长安古意》中有“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两句,是千古名句。这首长诗的最后四句是: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这几句用穷愁著书的扬雄来比喻自己,和诗歌前面所写的长安豪华人物对照:前面长安市上,热热闹闹;而这终南山内,“寂寂寥寥”。前面是任情纵欲、倚仗权势,这里是清心寡欲、不慕荣利。而前者声名俱灭,后者却以文章流芳百世。这个结尾不但在迥然不同的生活情趣中寄寓着对骄奢庸俗生活的批判,而且表达了像作者这样不遇于时者的愤慨寂寥和自我宽解。

卢照邻还有一首诗也写得非常不错,题目叫《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这首诗是卢照邻在益州新都任职期间所作。时任沛王府修撰的王勃,因写《檄英王鸡》一文触怒高宗,被赶出沛王府,在这年六月远游到了西蜀。卢照邻从益州来到梓州和王勃相会。九月九日重阳节,在蜀地任官的邵大震与王勃、卢照邻同游玄武山,三人诗歌酬唱,这首诗即是卢照邻当时所作。诗里写了在旅途中度过重阳节时登高远望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浓浓的思归情怀。

你可能感兴趣的:(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初唐四杰之卢照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