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 我的启蒙作家

今天是坚持写作的第二天。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写,我也不知道写点什么。就在刚刚看到今天的主题是"写启蒙的作家"的时候, 我才明白这些年看的几乎都是些工具书。好像是我的"功利心"在指导我看书,我不爱看散文,也不爱看鸡汤文,而且也静不下心来看小说,因为这些书里 的人名太多太杂,尤其是外国小说里的主人公,英译过来的名字真是不好记。 去年开始坚持阅读,最初读的那几本我记得是心理学。第一本就是武志红老师的《巨婴国》。

这本书是孔姐姐生日的时候,一个朋友送给她的"禁书"。所谓"禁书",也就是购物网站屏蔽了关键词搜索的不容易买到的书。当然,越是这种难得的书,我越是对它充满好奇。在几个朋友的帮助下,我依旧在某宝买到了这本书。我觉得写的还不错,书中的理论确实让倒去年那个迷茫少女认识了自己,便也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地扑在"原生家庭"之类的书上,希望从书中的方法论完成对自我的救赎和了解。

先来谈谈这本书。《巨婴国》描述的是古今社会现状,用"巨婴"的角度来看待一些社会现象。当时的我自以为自己了不起,看完第一章就发觉自己可能也是个"巨婴"——这个词,也是我第一次见。拿到书的时候我以为"巨婴"是指那些啃老族,有手有脚却还靠家里养活的成年人。读过后才知道,这词也可以指心理上还是个婴儿的人,也可以用来解释很多社会现象。今天在微信读书搜了搜这本书,依然是"待上架"的状态。滑了滑评论说,这本书容易引起社会恐慌,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解释有失偏颇,内容的真实性也有待考究。不过,它确实是我的启蒙书。当时我发觉自己也是个巨婴,便想着通过阅读来完成自救,摆脱"巨婴"。后来我也读过作者的其他书,发现还是这本让我印象深刻,颇有感触。从那以后,我就有意无意地改善自己的"巨婴"心理,一旦察觉这种心理作祟,便赶紧提醒自己不要这样。后来暑假去北京实习,这本厚厚的书也就被我搁置在床头。再后来,喜欢上别的关于原声家庭和个人性格关系解读的书,这本也就在床头落灰,至今没有看完。

"不要做个老好人"是我从书里学到的另一个重要观点。回想这一年的里我的改变,我确确实实从一个"讨好型人格"转变为一个略带独立自主的性格。读大学的头几年,我一直想着和所有人打好关系,对他们的要求一味满足,反而忽视了自我。以至于有次宿舍吵架,所有人都忘记了我开学给他人占座的事,觉得我这不好那不好。当时闹到了导员那去了,我也是后来才知道她们是那么迫切地讨厌我。那是我第一次对她们表达不满,和过去的一味顺承不一样,便教她们第二天一早就去导员那联合告状。很是诧异,这种行为我初中就不曾见过了。也是这个缘故,后来我静下心,遇到了这本书。而那次事件后的几个月里,我甚至想过怎么修补这段关系,还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去和导员请教人际关系之法。不过,多半是于事无补。算算到现在,我也已经一年没和她们说过话了吧。拒绝"讨好型人格"后,我开始和自己相处,和内心的小孩对话聊天。过去的重心更多是在他人,而自从转到自己身上后,我开始发现自己身上还有那么多欠缺的地方以及我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所有的评价都是来自别人而已。

后来我开始健身运动,继续阅读,丰富着我内心的荒芜。现在的生活,过着这是惬意。回首过去,那生活简直像坨屎,一败涂地。

今天的自由写作就结束了,看了一下字数居然超过千字了。真是应好好庆祝一番,也该为自己的成长举杯。

你可能感兴趣的:(D2 我的启蒙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