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10- I. 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

题目描述

写一个函数,输入 n ,求斐波那契(Fibonacci)数列的第 n 项。斐波那契数列的定义如下:

F(0) = 0, F(1) = 1
F(N) = F(N - 1) + F(N - 2), 其中 N > 1.
斐波那契数列由 0 和 1 开始,之后的斐波那契数就是由之前的两数相加而得出。

答案需要取模 1e9+7(1000000007),如计算初始结果为:1000000008,请返回 1。


示例:

输入:n = 2
输出:1

输入:n = 5
输出:5


提示:
0 <= n <= 100

转载来源:力扣(LeetCode)


题目分析

斐波那契数列大概是每位计算机人接触的第一个递归思路的题了吧,这里就不展开讲怎么推导了,直接给出方程:

  • n == 0 -> return 0
  • n == 1 -> return 1
  • else -> fib(n - 1) + fib(n - 2)

这种做法就是典型的递归做法,它很好理解,也很快就能将代码写出来,但是有两个缺点:

  1. 重复计算,如下所示,计算fib(4),需要fib(3)和fib(2),而fib(3)又需要fib(2),重复计算了fib(2)
    1.1 fib(4) = fib(3) + fib(2)
    1.2 fib(3) = fib(2) + fib(1)
    1.3 fib(2) = fib(1) + fib(0)

  2. int 溢出,在Java里,int是32bit的,其中最高位是符号位,所以int范围是-2147483648~2147483647,在n足够大的时候,int分分钟被爆掉

优化:

  • 牺牲空间来换取时间
    对于重复计算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内存来保留先前已经计算的结果,例如fib(4)里求得了fib(2),在求fib(3)的时候就不要再算一遍fib(2),直接从内存里获取就好
  • 取余式储存
    在这里通过举例子来说明:{
     3、4、5 求和,结果对2取余
     3 mod 2、4 mod 2、5 mod 2,结果求和,再对2取余
    }
    以上结果是一样的,数学证明也很简单,(ax + 1)+(bx + 0)+(cx + 1)的结果就是(a + b + c)x + 1 + 1,其中x就是要取余的数,取余只是早取晚取的区别而已

但是,凡事都有但是,越早取余运算量就越大,计算机系统的知识告诉我们,取余和除法其实是一致的,需要的时钟周期数远远大于加减法,所以计算fab(10)就对每一项结果都进行取余可能会造成过多的性能损耗。

    fun fib(n: Int): Int {
        if (n == 0 || n == 1) return n
        val array = IntArray(n + 1){0}
        array[0] = 0
        array[1] = 1
        for (i in 2 until n) {
            array[i] = (array[i - 1] + array[i - 2]) % 1000000007
        }
        return array[n]
    }

你可能感兴趣的:(面试题10- I. 斐波那契数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