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信仰”杂感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网友提供

从书架里翻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蒋勋先生的《生活十讲》,书作的很漂亮,洁白的底色与深邃的蓝组合,干净悦目,马上勾逗起阅读的欲望。近几年,买了好几本这个出版社的书,文质兼美,算是没辜负买书的初心。


没按顺序读,在目录里看到“新信仰”几个字,便先翻到了第四讲。


这几年,偶尔会想到信仰这个事情,是过往的生命不曾留意的,不知这算不算时间的作用力。

“新信仰”给信仰的概念很宽泛,一个宽泛意义上的信仰,更适合普通人,适合普通人寻找、确定、努力、实现。


“信仰最有价值的力量就是实践”,知行合一,信仰本来就是包涵着“理”和“行”的,没有“行”的支撑,“理”将永远飘浮,无法落地生根。


信仰下一个台阶,比如我们常谈的目标,最有份量的地方也在实践,没有“做”的功夫,目标也只是镜花水月,看着漂亮而已,无益于事,无补于人。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每每一年的起头儿,无数人开始立目标,朋友圈里差不多被新年小目标刷爆,也有很多人,私心里还有暗自下的大目标。年复一年的怪圈是,圈里那么多朋友的目标居然是上一年的重复,一年复一年,目标一遍遍,多少人的目标仅仅止步于目标,又有多少人的目标只有个开头。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目标的完成,其实就是简单的两步:第一步,确立目标;第二步,实践目标。

目标后面要跟着踏踏实实地实践,不怕苦不畏难地“做”下去,绝大多数人没有实现自己的小目标,往往都折在坚持“做”这件事上。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没有实现的目标的人,往往拚命地在第一步上纠结,他们反复认证目标的可行性,反复寻找达成目标的途径,到处寻找亲友团情感的支持。然后,就没有了。下一年,下一个目标,再重复一遍旧年的思维。慢慢地,他们变成朋友圈里最重复小目标的那种人。

他们还有一个特点。喜欢读鸡汤文并转发鸡汤文。

在他们那里,鸡汤只是没有变成鸡血罢了,表面看上去他们并没有损失什么。没有实现小目标,不过重复从前的日子罢了。他们,也不过重复昨天的“我”罢了。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倘若不甘于重复,就得有勇于实践、坚持实践的觉悟。

目标和信仰,都隐藏着一个涵义:一直做下去。


蒋勋先生看出来很多人的信仰是受功利目的指引的。这种信仰包含着功利目的的交换,因祈求而去信,因需要而去信,这种信是迷信。如今教堂数量潜滋暗长,寺庙香火极盛,还有许多小团体跟着个师傅在精舍里修行,不同宗教的信众似乎都很多很多,这其中,有多少人是纯粹的正信,又有多少人是功利性的迷信呢?

在迷信之路上刻苦,属于南辕北辙的现实版,最终也无法抵达信仰的目的地。


“所有的宗教最后都是教我们从自己身上找到力量”,蒋先生信过天主,学过佛教,他这样理解宗教。

只能自度。

不管是去彼岸乐土,还是在此岸沉浮,都只能自度。

不要依赖他人,也不要抱怨,在平常的日子里,做好自己,尽力地做准备,这是自度者的态度,也是生活本来如此的应该。

我们让小孩子学习,相较于教学资源、家庭环境、先天禀赋这些不可变的因素,最根本的还在于激发出学习者内在的学习动力,好好学习,就是学习者要做的最重要的事。

世界那么大,个体那么微小,好好学习怎样自度,应当是每个生命最重要的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信仰”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