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炮,病毒与钢铁

001

为什么有的大陆在很久之前(公元前8000年)就开始进行了粮食生产活动,有些大陆地区直至现代依然进行着狩猎采集?也许在一开始的时候,这两种活动在我们祖先看来并无优劣之分,相反狩猎采集还会占上风。这两种生产方式在同一时间下,共同竞争,有些地方选择了农业采集,有些地方则选择狩猎采集,更有甚者有些地方是混合生产模式即又农业生产且采集狩猎。人是一个很功利的物种,尽管我们的祖先不能清晰的知道哪种生产方式的优势与劣势,但是他们还是根据自己所居住地方的环境、资源的丰富等因素,选择了最适宜他们的生产方式。

002

书中很多例子表明,很多区域内的人们清楚的知道狩猎采集和农业生产,并且分别从事这两者活动的族群还互相进行产品交换,但是他们有的很迅速地接受了农业生产,有的则依然狩猎采集,还有部分先转变为农业生产,再又回到狩猎采集方式。以上种种行为表明,我们的祖先都是在根据自身所居住的情况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生产方式,居住在富饶地区的人们狩猎采集肯定比农业生产更划算,毕竟农业生产地物品不会即时生产,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而狩猎采集则是即时生产即时收获。气候的因素使得地球上大部分区域的大型动物灭绝,尤其是欧亚大陆,人们开始大规模地从狩猎采集逐渐转变为农业生产活动,再加上粮食贮藏技术的发展,从而带来一系列的文明,所以郑也夫先生就说过文明只是副产品。

003

农业生产活动的基础就是动、植物的驯化。我们的祖先是不可能有现代植物培植技术和意识的,那他们又是怎样将人类必须的谷类、豆类、纤维类的植物驯化的?从植物视角来看,它们也想将自己亲代基因传递给子代,但是它们又不能像动物那样四处奔跑迁移,所以他们只有两种方式将自己的种子散播出去:一,使自身的种子易于随风飘扬和水中漂浮,比如:蒲公英;二,使自己的果实外形变得鲜艳,果肉甘甜但果核种子必须变得苦涩,不然果核种子会被动物嚼碎,从而失去发芽机会。至此,大部分得以驯化的植物,比起野生种类,它们的果实会更加硕大,颜色也更加鲜美。它们通过动物四处散播,在动物的排泄物上生根发芽。我们的祖先无意识的吃了一些果实,并把他们的果核随机的撒在自己的果园内。谷类的成长周期是几个月,而果树的成长周期从三年到十年不等,所以必然先驯化谷类,人类开始习惯定居,人口密度变的稠密,才会有耐心等待果树的开花结果。野生小麦跟驯化后的小麦有一个极大的区别:前者麦穗变大后则会自然脱落,后者不会;前者是自然进化的结果,而后者因为基因突变,麦穗成熟不掉落而被人类驯化,则迅速在人类区域传播开来。野生豌豆荚跟驯化后的豌豆荚在发芽方式上也有极大区别,前者依然符合自然进化模式,后者则违背。由此可知:在进化过程中,没有绝对的优势和劣势,在某些时期优势劣势会互为转换。

004

感悟:我们祖先虽然不知道现代培育技术,但是人天生的本能,会使人类在偶然接触到一些基因突变的谷类和豆类时,将其进行播种,从而使其亲代基因一代又一代的传播下去。第一代基因突变的植物,肯定处于劣势,但因为人类的介入,劣势反而成为其优势。演化从来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不知道未来具体的发展趋势时,保持自身的多样化,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枪炮,病毒与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