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原则随想到的克服偏见的小故事

论偏见

    桥水投资的创始人及管理者瑞达利欧在他的原则一书中提到他对偏见的看法,他引用的是梭罗的原文:“如果一个人和同伴的步调不一致,也许因为他听到的是不同的鼓点,让他跟着他听到的音乐前行吧,不管节奏是迟缓还是激越。”

   这段话很好的引出瑞对偏见的看法,世界是多样化的本就不该有偏见,能用包容的心去接受不一样的看法,从中受益或者能总结出普适的原则才是为人处事应当追求的自我价值实现终极目标。

如何做到理性看待偏见的思维方式呢?有些朋友甚至会说我不觉得我有偏见呢?我想可以参考瑞的做法

首先

你可以有本我的对待事物看待他们解释他们的一套自己的方法,这样就可以说,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偏见,但是我至少现在对某个事物有一个自己的处理方式,所谓不破不立,其实不立不破才是开始吧。

然后

在你已经对某一个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以后,先不急着去下论断,抬起头看看周围,你的朋友、你的亲人、甚至你的敌人,他们又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呢?你会发现,结果十分的有趣,他们会用各种各样不同的角度来阐释同一件事情,还记得小时候父母一直教育我,吃饭的时候有很多规矩,这样不可以那样不能做,有些是为了尊重一同吃饭的长辈或者贵客,有些是为了让桌子上的饭菜保持美好的外观,还有些甚至可能就是一些无神论者会嗤之以鼻的东西。我记得最有趣的一点就是,家里孩子多的时候坐在桌前等待喷香的饭菜上桌前,孩子们会忍不住举着筷子敲碗,往往这个时候大人就会阻止孩子这样做,说这样不礼貌,第一表示催促,那让本来就很忙的厨师会非常着急,第二弄出噪音会影响其他吃饭的人,尤其在公共场合。第三,以前也就只有乞丐才会这样敲着碗求得一口吃的。所以绝对不能敲碗,否则挨打是逃不掉的。既然已经有了以上3个这么充足的理由,那么我当然是一直有这个习惯,绝不发出碗筷相撞的声音。你看我已经有了对待吃饭礼节一个固有的行为模式了。后来改变我看法的是一次出游,来到偏远的一个小山区,当地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在全国都已经在说脱贫致富的时候他们甚至都没有解决日常用电的问题,经常停电抹黑就着炉灶里的柴火亮光吃饭那是很正常的事情,当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我就惊呆了,家里的长辈平辈小孩子每个人一边吃饭一边叮叮当当的敲碗,每一次夹菜都要在自己碗里敲一下然后去夹菜,当时我一度尴尬的不知道把碗放到哪里才好,甚至很想大声的说,你们这个太吓人了,,,,这是全都要去讨饭么?这个家教也太差了吧?但是,不要一时就下定论的小天使跳了出来,提醒我先学着他们一边敲碗一边吃,然后听到了以下一段对话:“小毛毛(这家人一个最小的孙子辈的孩子)你吃了菜怎么还剩一粒米在筷子上又去夹菜呢?别人要吃到你的口水剩饭罗,快点敲一下,给大家听到就晓得你筷子是干净的罗”,我恍然大悟,在我们看来不礼貌的敲碗,在当地其实才是最正式最礼貌的表达干净卫生的做法,所以如果我刚才不学着他们敲,估计都会觉得我这个外乡人很不讲卫生吧。你看偏见其实是可以避免的,这也是我们老祖宗说的入乡随俗是一个大智慧的总结吧

所以,如何才能不被偏见蒙蔽,我想不如就像瑞达利欧说的这样做吧:喜欢在有趣的地方认识有趣的人,并通过他们的眼睛看世界,没有真正通过别人的视角看待事物之前就对别人下判断,就会妨碍对他们所处环境的理解。

对于我来说,这样的方式能给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尝试做一些别人会做你不曾作过的事情,你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解读,也许在我看来是绝路的情况的时候,在别人那里就是大道通途啊!那我就不会被自己的偏见所禁锢。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原则随想到的克服偏见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