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理论

在理性人的基础上,投资者的决策就很好确定,每个人都会理性地买入让自己期望效用最大的资产,即那些期望收益高、风险低的资产,金融资产的价格就这样的博弈中被确定下来。很多传统的金融理论,比如投资组合、CAPM,都是在这个框架里进行的。但是在这个框架下面,参与市场的人的情绪被忽略掉了。

但实际上人们在决策时,并不像传统经济学所假设的理性思考,而是凭直觉行事。处理复杂问题时,人类的惰性会使人更容易使用“直觉”而不是“逻辑”。人类身体深处是根植着非理性,在投资市场上占据重要位置

前景理论是行为金融学的经典理论,是描述和预测人们在面临风险决策过程中表现与传统期望值理论和期望效用理论不一致的行为的解释。它在传统金融学里引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试图从人的心理偏误,也就是非理性的角度来理解金融现象。

一、前景理论的要素

1.参照点

在你的投资收益确定的情况下,在与其他人对比的时候,会出现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在期望效用理论中,你的满足感不会有任何区别。可以人有嫉妒、攀比的天性,绝大部分思考都是有参照点的。

参照点不同,心里的感受千差万别

2.损失厌恶

在牛市和熊市里,你有仓位没仓位的时候,对不同收益的满足感是完全不一样的,你的倾向会反映在交易行为中,最后反映到价格里。受益和亏损同样的东西,亏损的痛苦远远比同等的收益带来的愉快要大

研究发现,你的厌恶需要两倍的价格才能够克服和补偿。

3.风险态度的非对称性

损失厌恶会让我们更倾向于投资自认为比较安全的资产。和损失厌恶相连的状态是,我们在面对确定的损失和收益时,心态其实会发生非常微妙的变化。

对面确定损失的时候,赌性就上来了,反正要亏钱,不如赌一把;面对确定收入的时候,就想着落袋为安。在期望效益理论中,面对损失和收益的时候,我们对风险的态度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我们会看到自己的行为完全与之相违背。

4.概率权重

在期望效益理论中,我们是根据收益X概率的值来衡量期望收益。但实际上我们会因为大额的数字,而选择性的忽略它极小的概率。博彩业的兴起,也是因为这样的效应。从期望效益上来考虑,买入100块去博彩,它的收益可能只有80;但是人们着重关注它的收益(赔率),而把概率抛在脑后。

以上四个因素,都是常见的心里特征。而这些特征会影响到我们的决策和判断。

期望前景理论将这四个要素引入效用函数,构建了一个非完全理性行为下的效用函数,解释了很多异常现象,被视为行为金融学里面一个奠基型的理论。

二、处置效益

市场中的“处置效益”,就跟前三个因素紧密相关。处置效益就是说人们会过早地卖出赚钱的资产,然后死守着亏钱的资产。在对真实交易账户的研究中,Terrance Odean教授发现人们持有亏损股票的时间比持有盈利股票的时间要长20%;一个股票盈利,投资者就想着抓紧出货,比一个股票亏损后出货的概率差不多多了60%。

这个现象很奇怪,理论上以及一些大师的做法都是应该清仓亏损的,留着赚钱的股票。难道是投资者知道这些盈利的股票,未来会亏损,所以提前卖出;亏损的股票以后会盈利,提前做了安排?

然而Terrance Odean对数据做了更加详细的分析,发现那些被卖出的股票比被持有的股票每年的年收益要平均高出4%,投资者又被打脸了。同时,基金经理也呈现一样的行为偏误。这是一个集体性偏误,而克服偏误的投资者,他们的业绩就有所提高。

股票的亏损,账面上的损失感觉是浮亏,然后一旦割肉,就变成了实际亏损。这种对损失的极度厌恶,就让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迟了卖点。

然而手里的股票一上涨,人心里又会有另一种倾向。就是心里开始急,最大的问题就是以过去的价格为参照,然后担心未来会跌,总之就是希望落袋为安。所以很多人说多年前如果买了比特币,现在已经财务自由。然而就算那时候买了比特币,随着它大起大落,很多人都已经下车了;或者买在了高点,一直被套牢。

三、永远算不过精算师

保险、博彩都是利用概率来盈利的行业。人们会愿意为一各概率小,但是赔付金额很高的事件付很高的保费;很多人也会孜孜不倦的购买福利彩票,为了中500w的大奖。在这里挣钱的,永远是极小部分的人;如果很多人想在这里获益,那这些行业的利润又从何而来。

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到高额的赔付或者中奖金额上,而忽略了它发生的概率。从全社会的角度,大样本上极小的概率,对于发生了的个体而言就是100%的收益。而决策都是个体做出的,所以人们对概率的感觉和实际概率完全不一样。人们对巨大收益或者巨大损失的小概率长尾事件特别敏感,在决策时给这些事件更高的权重

在面对不确定问题的时候,个体决策和集体决策的不同就在这儿。那些以问集体的最优解就是个体最优解的观点,都是忽略了人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前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