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末夏诗雨
01
武汉,真的不负号称“中国四大火城”之一,以至于我差点忘记它还有另一个正儿八经的称呼叫“江城“。
连日来的燥热,成功的把我、儿子--昊同学,昊同学的表姐--莹和堂姐--曼困在家里好些天。
这些天我们重复着同样节奏的生活。
时间久了,我们经常会感觉好像只过了一天,而且从早到晚待在空调房里,不时会感觉头昏脑涨。
即便这样,我们也不愿出门。偶尔想试着对抗一下炎热空气的冲击,便拉开阳台的玻璃门。
毫无悬念,一股股热浪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就要充斥整个客厅,客厅巨大的立式空调也显得无能为力。
好几次尝试后,我们终于放弃。阳台上的吊床秋千,只有一门之隔,我无奈地望着玻璃门,怀念躺在上面读书的美好时光。
02
不知重复了多少个同样的日子,今天到了我必须打针的时间。每月一次,持续半年,手机早已设置好闹钟,这是我做得最长久的一次提醒。
早上6点就把三个小朋友从睡梦中叫醒,6点半准时出发去医院。
没有太阳的早晨让我们颇为欢喜,即便牺牲了睡眠时间,也倍感值得。一路上,我们享受着车窗外拂面的阵阵凉风。
在武汉的夏天,不用封闭着车窗开着空调驾车的感觉真好。
如果不是因为必须要去医院,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出门的。既然出来了,我们都认为干脆撒欢个够再回家吧!
外面的世界到底还是诱惑极大的,除非你不去靠近它,一旦你踏出了脚步,怕是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的。
正如我们不惧阳光暴晒,热浪侵袭,也不想早早回家一样。
但我们这样勇敢的决定却是明智之举,因为我们在K11发现了物外书店。
03
进去书店,三个小朋友貌似比我目标更加明确,很快找到了自己要读的书。
昊同学拿了本俄国作家屠格列夫的《猎人笔记》,国内的名著他基本读过了,不过都是浅读儿童文学。10岁的他能不能读懂这本原滋原味的世界名著,我不确定。但他对名著喜欢,我倒是倍感欣慰。
莹拿了本法医秦明的《尸语者》,看着封面我就觉不能接受,可怕至极,如我般胆小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涉及这类书籍的。12岁的莹却兴趣极大,而且跟我谈论起作者头头是道。她告诉我作者秦明是医学和法学双学位,出版了一系列的悬疑作品。我终于明白她为何痴迷于此,因为她的理想是以后读法学呀。
曼拿了张爱玲的《半生缘》,旁边还摆放着一本《北大历史课》。14岁的孩子,早读完余华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现在默默地读起这两本书也让我诧异不已。《半生缘》有点早熟了吧?《北大历史课》有点深奥了吧?随她去吧,只要是自己喜欢的都无所谓。后来我才知道,曼的理想是长大后专研历史学。
我惊讶小朋友们的选择,在我眼里,他们始终是天真稚嫩的孩子,没想到早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远大的理想。
这让我不再厌恶这燥热不堪的天气,看到孩子们的变化,瞬间觉得今天的出行变得十分有意义。
04
我仍然漫无目的地翻阅着,想通过封面、扉页和目录挑选出一本最喜爱的书,我相信第一眼缘份呢。
正当矛盾之时,一个熟悉也亲切的名字映入眼帘,她就是“余秀华“。
作为一个身患残疾的农民女诗人,我是发自内心钦佩的,而且她还是我们钟祥石牌镇人呢,离我老家居住的地方,开车也就半小时吧。但我们不曾相识,也无任何交集。
我其实对诗歌懂得不多,也鲜少研究。前段时间听说她出了散文集,我倒是挺感兴趣,没想到今天竟让我遇见了。
我好奇一个身患脑瘫的农村女子,是凭借怎样坚强的内心和乐观的心态一步步走过来。
于是,毫不犹豫地随同孩子们找了个僻静的位置,静心赏读起来。
本想着用一下午时光,应该可以读完。没想到刚读第一篇,我就发现自己想错了。
我完全被吸引了,我由衷地赞叹她那优美又富有哲理的文字和内容,我惊讶她有如此深邃的思想和丰盈的内心。
我读过靠着华丽词藻拼凑的浅显的散文,也读过真情流露朴实深奥的散文,她的《无端欢喜》却两者兼具。
我不想错过任何一句话,一个词。每读一句,我都竭尽全力想要去体会感悟她当时在键盘上敲打出来的心境。
这是我最近最用心读的最慢的一本书,2个小时过去了,我才品读了一小半。我知道,这本书我一定会读第二遍。
梭罗说,一切经得起再度阅读得语言,一定值得再度思索。
我万分赞同。
现在,我坐在电脑边平静地敲打着这些文字,窗外不再有刺眼灼热的阳光,余秀华老师崭新的《无端欢喜》包裹着透明的薄膜,就在我眼前,我竟不舍拆开。
隔着玻璃的大树像是被约束了一整天不准动的孩子,不小幅度地摇摆着树枝,一片片茂密的树叶毫无方向地舞动着,我知道,起风了。
这个夏天,这样的一天,竟让我无端喜欢。
完
末夏诗雨:江城女子、自由职业,干着自己喜爱的事,做着自己喜欢的梦,不念过去,不畏将来永怀希望。
如果你也是渴望自由的人,关注我一起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