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读书笔记

第二章 

1、自古以来,印度的传统就将人民分为四个种姓,也就是四个等级,一为婆罗门,即僧侣和教师;二是刹帝利,即武士、军人;三是吠舍,即商人、地主、牧主、放债者;四是农民,叫首陀罗。此外,还有不配列入种姓的帕里阿,即贱民,包括屠夫、鞋匠等。而且,

2、虽然佛祖生而平等的教导后来传遍了整个东南亚,甚至世界的其他地方,但婆罗门的强大势力,却使佛教最后几乎在印度绝迹。而20世纪的生雄甘地,也曾为“贱民”的权益四处奔走,他宣称“贱民”为“天之骄子”,如果“不可触摸者”这个侮辱性的称呼不消失,那么,印度教就必须消失。出身于高贵的婆罗门种姓的印度总理尼赫鲁,为消除这种等级的罪恶,甚至把取消“不可触摸法”写进了宪法。

3、1947年8月,英国人离开了印度,印度终于获得了独立,但是独立后的印度却被认为地分割成两个国家,西为巴基斯坦,东为印度。分裂使印度失去了丰美的农业基地,粮食更加不足。而巴基斯坦又失去了工业基础,它的原材料必须出口到印度去加工。

4、在现实生活里——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还有一道我们的眼睛看不见的高墙。我们在这道高墙内吃喝玩乐,心安理得,假装这个世界没有悲惨,或者,假装看不见这个世界的悲惨。

第四章

1、在印度,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间经常会发生矛盾和冲突,有的甚至从不往来,即便到了今天,他们的关系仍然没有明显的改善。

第九章

1、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利,那就是出生权。这个权利是上帝赋予的,任何人都不能,也不应该,从他们手里夺走。

2、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先知》一书里写道: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凭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第十章

1、今日世界最严重的疾病并不是肺结核和麻风病,而是被讨厌、被忽视、被遗弃的感觉。当代最大的罪恶不是别的什么,而是缺少爱与慈善,是对街角正遭受痛苦、贫乏、疾病伤害的人们,所表现出的可怕的冷漠。

2、被遗弃的病症,是一种不治之症。一个人,一旦感觉到被遗弃,就很难有痊愈的那一天了。所以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不能让自己身边的人产生被遗弃的感觉。

第十二章

1、在姆姆眼里,爱和忠诚是人类最重要最神圣的品质,也是最重要最神圣的承诺。忠诚里有伟大的力量,无论是对人的忠诚,还是对信仰的忠诚,都是如此。

2、清贫原就是叫我们从物质的牵挂和物质的拥有欲中解放出来,然后,以这样的自由,去守一地爱。

3、在照料那些病人的时候,修女们从来不问他们得病的原因,也不对他们作任何的判断。她们知道,这是病人的秘密,也是他们最敏感的自尊。

4、我们当中有这么一些人,向远方的人表达爱心很积极,比如热情地参加各种慈善募捐、志愿者活动等等,却对身边的人,甚至自己的父母,很冷漠。如果你连身边的人都不爱,你又怎么可能真的爱远方的人呢?你所做的,不过是为了成就一种个人的功名而已。

5、在西方很多富裕的过度里,很多人实际上是生活在一种精神和心灵的深度贫穷里。比如有些青少年,他们的父母因为忙于工作而无暇照管他们,或者,只顾及到他们的物质需要,而对他们的心灵需要不感兴趣,以至这些年轻的生命被焦虑、疑惑和巨大的虚无感所困扰,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另有许多老人,则在孤独和寂寞里孤零零地等死。因为做子女的根本无暇陪伴他们。德兰姆姆认为,这是贫穷的另外一种面貌。

6、姆姆看来,家庭应该成为爱的泉源——爱是一切美德的灵魂,除非这个泉眼里涌动着源源不断的活水,否则我们无法保证我们的善心永不干涸。

第十三章

1、喜悦有其严肃的一面,并非笑声满堂,它可能是清淡的,却带着极其深沉的和平感,就像一对父母面对自己的新生儿一样。

2、我并没有比别人更优秀,我只是学着以人性来回应每一种情况。你给予的越多,你得到的就越多。但你在给予人、爱人、帮助人的同时,这世界就已经变得很丰饶了,比我们只关注自身的时候所能看到的更多。

3、事实就是这样,很多义工带着心灵的贫穷和疾患而来,但当他离去的时候,却成了一个健康完整且身心明媚的人。

第十四章

1、让我们在我们的人生里,也学习着培育这种信任吧,信任会使我们活在一种美妙的状态里——轻松、自由、释放和简单。信任是一种更高级的爱,能够信任绝对是一种幸福。事实上,信任也是一种施予,你越信任,你收获就越是丰厚。

2、爱是一切的出发点,也是唯一的目的地,如果你预期回报,那就不是爱。

3、德兰姆姆有一个奇特的运算逻辑,听起来似乎很荒唐,但事实上合乎自然:我们分什么东西给人,什么东西就越来越多。

第十五章

1、她说她就像一个流浪者,从这一件工作流浪到哪一样,直到死。

2、爱的果实是服务,这个服务就是“我们既不说、也不讲、只是做。”

3、抢救一个饥饿的老人,比参加一个反饥饿大会更重要。

4、忘记自我,你便能找到自我。

5、爱是一颗奇妙的种子,它一旦被种进合适的土壤里,就不仅会生长出真和善、美德和高尚的心灵,还会生长出更丰盛更充盈的爱。

第十六章

1、她留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生命是有价值和尊严的。

2、她不关心政治,更不关心阶级,她只关心人,每一个具体的人,不管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爱是最高超的道。爱超越一切,是各种美德的灵魂。其他的一切最终都会消失或终止,但爱会留下来。

---------------------------------------------------------------

特蕾莎修女(Blessed Teresa of Calcutta,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又称作德兰修女、特里莎修女、泰瑞莎修女,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因其一生致力于消除贫困,于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2009年10月4日,诺贝尔基金会评选“1979年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获奖者之一。(其他两位是1964年和平奖得主马丁·路德金、1921年物理学奖得主爱因斯坦。)

关于她的生平,她的所言所行,总会给人温暖的力量,如果信仰在,就会被指引。除了信仰,爱也很重要,爱的源泉——家也显得更为重要。我们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力所能及的具体的一件件小事,而不是设立远大的目标,却总是畏手畏脚甚至望而却步。

人生而不平等,可是特蕾莎,用自己一生的行动力和一点点建立起来的影响力,曾改变了上百万人的人生轨迹,也曾挽救了无数人临死前生而为人的尊严,为妇女、儿童、老人、病人和极度贫困的人,带去了人性的慰藉。她用生命在践行,爱的平凡与伟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