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传习录》中答周道通书02

【原文】

        来书云:“日用工夫只是立志,近来于先生诲言时时体验,愈益明白。然于朋友不能一时相离,若得朋友讲习,则此志才精健阔大,才有生意。若三五日不得朋友相讲,便觉微弱,遇事便会困,亦时会忘。乃今无朋友相讲之日,还只静坐,或看书,或游衍经行,凡寓目措身,悉取以培养此志,颇觉意思和适。然终不如朋友讲聚,精神流动,生意更多也。离群索居之人,当更有何法以处之?”

        此段足验道通日用工夫所得。工夫大略亦只是如此用,只要无间断,到得纯熟后,意思又自不同矣。大抵吾人为学,紧要大头脑,只是立志。所谓困、忘之病,亦只是志欠真切。今好色之人,未尝病于困忘,只是一真切耳。自家痛痒自家须会知得,自家须会搔摩得。既自知得痛痒,自家须不能不搔摩得,佛家谓之“方便法门”。须是自家调停斟酌,他人总难与力,亦更无别法可设也。

【译文】

        你来信说:“先生平时教诲:‘学问用功,关键在立志。’近来对先生您这句话时时体验,越来越明白。但是,我一会儿也离不开朋友。如果有朋友一起讲习,这志向愈加精神专注健壮,开阔大气,生机勃勃。如果三五日没有与朋友相互切磋,就觉得这志向弱下去了,遇到事情就会困惑,有时甚至忘记志向。

        在没有朋友讲习的日子,我就静坐沉思,或看书,或到处走走,举目投足之间,都不忘记培养自己的心志,也觉得心态平和舒适,但是,始终不如朋友讲求那样精神振奋,更有生气。那离群索居之人,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保持志向呢?”

        这段话,充分验证了你平时用功的收获。学习立志的功夫大概如此,只要你不间断,到得功夫纯熟,自会感觉不同。大抵学问,最重要的就是立志。

        所谓困惑、忘记了之类毛病,根源还是在于志向不够真切。好色之徒,从来没人激励就忘记了好色,没精神头好色,只因他好色的欲望真切。持志如心痛,自己的痛痒,总是自己才晓得。你自己痛了、痒了,自然要去挠痒按摩。佛家说‘方便法门’,或许和朋友讲习就是你的方便法门吧,这必须得自家调停斟酌,别人帮不上忙,也没有别的方法可用。

【浅谈】

1、学习贵在立志,先生首先强调立志的重要性。当然,每个人不坠青云之志方法不一,人人可自有方便法门。道通是用与朋友讲求讨论来立志,这特别类似孔子讲的共修。我们今天的读书群亦是如此。

2、道通的体会是确实真切的。学习读书,最重要的就是交友。读书是通过与古人对话交友,与书友共修是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和古人、今人对话,都是精神流动,古人是单向贯输,是道通;和朋友对话,精神流动,是双向互动。

4、朋友更是一把测量进步的标尺,每次见到朋友,他有新的变化,新的进步,对你的激励也更真切。所以孔子言“无友不如己者。”,“三人行必有我师”。

5、三日离益友,困;数日学问不讲求,忘。今亦每每如此。半年《传习录》不更文了,便觉面目可憎;多日不与老师相见,甚至少读、少抄、少诵《道德经》,就如同精神上缺乏维生素,没着没落。

6、人生得一二知己足矣,有共同兴趣爱好,便不会寂寞。但困或忘之病从哪里来?关键立志还不够恳切,不够真切,如好色之人去好学,决不会有困或忘!好色之徒,始终不困,始终不忘。

7、方便法门,便是因材施教,如中医治疗,药方自要针对不同的人,季节,病情做不同调整。否则把药方当教条,如同把佛经当依据,那真是害己又害人。

自己的病,痛痒只有自己最清楚。人人一定有针对自己修行的具体方法,每个人的都不可能完全一样。

8、道可道,非常道。我们学习阳明心学,无非也就是七条原则: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诚意、立志、慎独、事上磨。具体怎么落实这七原则,全在于你自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道通说修行离不开老师和同学,儒释道三家的主旨都是要培养独立思考、独立人格。先生自然要纠正他,要他收拾精神,自做主张。有朋友一起讲求固然好,离群索居亦能自立,才算大丈夫精神,人要自信!

你可能感兴趣的:(144《传习录》中答周道通书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