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7长尾

今天上午在看模拟芯片行业的研报,提到了“长尾价值”这个词。我听过长尾理论,但是没有研究过,这次看到了德州仪器公司走的是“长尾价值”的营销模式,正好是个契机来了解长尾这个理论。

百度长尾理论,定义是这样的:长尾理论就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当,甚至更大。

所谓“长尾价值”是指那些原来不受到重视的销量小但种类多的产品或服务,由于总量巨大,累积起来的总收益超过主流产品的现象,在互联网领域,长尾效应尤为显著。从人们需求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的需求会集中在头部,而这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流行,而分布在尾部的需求是个性化的,零散的小量的需求。而这部分差异化的、少量的需求会在需求曲线上面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而所谓长尾效应就在于它的数量上,将所有非流行的市场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流行市场还大的市场。

它也是个幂函数,同时也是打破了二八法则的禁锢。TI公司的营销就是遵循这样的逻辑:客户不分大小,产品平台式销售。TI 遵循客户普遍原则,不区分客户大小,一视同仁,极尽攫取产业链上的长尾价值。

传统行业中的二八法则是20%客户贡献了80%的利润,但是放到互联网上就未必了。我想到的是就是阿里巴巴公司,它创立之初的愿景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专为中小企业服务,利用互联网拓展业务。除此之外,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公司都是这种营销模式。

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模式呢?这是由互联网的模式绝对的。因为互联网的崛起,你的潜在客户可以无穷大,而且很难有头部客户,像亚马逊、当当网、淘宝网、拼多多这样的互联网平台公司,它的受众就是全网,不存在集中的客户。所以它的长尾客户所贡献的利润,绝对是打破二八法则的约束的。比如图书销售行业,一家大型书店通常可摆放10万本书,但亚马逊网络书店的图书销售额中,有四分之一来自排名10万以后的书籍。这些“冷门”书籍的销售比例正以高速成长,预估未来可占整个书市的一半。这意味着消费者在面对无限的选择时,真正想要的东西、和想要取得的渠道都出现了重大的变化,一套崭新的商业模式也跟着崛起。简而言之,长尾所涉及的冷门产品涵盖了几乎更多人的需求,当有了需求后,会有更多的人意识到这种需求,从而使冷门不再冷门。

自媒体营销也是一样。微信公众号、抖音等这种自媒体的受众都是全网,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它的客户都是个体,但是体量巨大。互联网的出现,使得电子内容保存时间被无限拉长,你在此刻产生的所有内容都会被互联网收录并长期保存,它与流量为主的营销不同,它所产生的收益价值不会立竿见影,而是细水长流维稳供给,久而久之,细水长流产生的累积价值会超过峰值价值。

所以如果要输出个人价值,打造个人IP,传播的路径必定是依赖长尾效应,而不是二八法则。这对我的启示,一是输出的写作,要考虑的潜在受众是普罗大众,所以输出的必须是接地气,通俗易懂的,不能是阳春白雪,高高在上,自娱自乐。二是要坚持细水长流,不断输出。通过时间的复利效应,总的价值量必定会错过爆款所带来的流量。

今天这个长尾价值给我带来了很好的思考,拓展了自己的思路。也要时时抱有绿灯思维去阅读学习,不要让自己的原有知识和价值封闭了自己成长。成长就是打破禁锢,让自己在舒适区之外折腾,然后拓展舒适区,循环往复。

我每天的要事第一就是要在最有效率的时间做最重要的事。每天上午的主题就是“投资”,必须培养并固定下来。每天上午不要去阅读通识类、育儿类和效率类的知识,充分利用好这3个小时的时间。下午的1.5个小时比较短,可以看投资以外的书籍,运动等。晚上就是纯碎片化的时间,可以运动、看新闻、网购、搞卫生等等。这是我前天和昨天看了要事第一这个习惯琢磨出来的,从昨天开始执行,今天是第二天。

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前面7天特别是前3天是最难的。这意味着要打破原有的固化路径,需要大量的能量消耗。如同火箭升空一样,一开始点火垂直上升的阶段所消耗的燃料,超过升空后斜绕着地球,乃至冲破大气层包括空间环绕飞行,这一系列行为所消耗能量的总和。

以上行为也可以用物理学来解释。一开始物体的速度慢,需要的加速度增加,就需要大量的做功。等到速度上去了,不再需要加速度,匀速行驶时只需要抵抗助力即可。汽车在启动和加速时需要的油门是最多的,耗油也是最大的,等到速度上去了,只要一点点油门抵抗路面的摩擦力即可。

所以,刚刚开始实行要事第一,固化自己每天的时间,一定要认真并坚持。等到习惯养成之后,再去培养新的习惯,慢慢改善自己的思维模型。

长尾理论对我而言,是绿灯思维应用的又一次实践。所以提醒自己,任何时候不要被思维固化了,这也是自己要坚持的另一个习惯——不放弃选择的权利的诠释。突然觉得,绿灯思维、反过来想和不放弃选择的权利这3个习惯是一脉相承的,甚至可以做到和谐统一。

我想要再去想想,能不能把这3个习惯融合下,更精炼地表达出来并执行。这当是给自己留了个作业,为自己的习惯进行迭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11-17长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