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讲课前后

      今天要上《小石潭记》,我很重视这节课。对于自身来说,就想通过这节课求证这半年来的读书,写作,听讲座是否有效。

二,课中

接下来就让我们读美文,赏美景吧。清代评论家林纾说:“此为文之景,以王维以画入诗,也不如肖也。”那么就让我们看看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潭水的清冽。文中说“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直言小石潭水的清澈空明,尤格外之意,表程度;“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在翠竹掩映之下,作者一路寻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听到潭水琤琮,内心不仅喜悦,闻声便知水质的清。“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撤,影布石上。”偌大一个小石潭,百来条游鱼一览无余,清晰可见。柔暖的阳光照到水中,印出石头的影子,表面是在写鱼,实则是在写水的清凉。无论是正面还是侧面,视觉还是听觉,潭水的空灵澄澈尽收眼底。(二)潭石的奇特“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岻,为屿,为嵁,为岩。”“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案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不仅形状奇特,仅以一块石头为底,而且岸的形状参差不齐,时隐时现。嶙峋怪异。(三)潭树的蓊郁。“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小石潭在翠竹掩映下,微风一吹,树叶生姿,摇曳婀娜。(四)潭鱼的悠然。“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憨态可掬的游鱼,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四方面就勾勒了小石潭的美。“一切景语皆情语。”面对此情此景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开始是听闻水声,心乐之。看到游鱼的欢快嬉戏,“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柳宗元达到了物我相融的境界了。”柳宗元的心情一直都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当他坐在潭边,感受到寂静寥落的小石潭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的时候,悲从中来,不能自已,感到孤凄悲凉。作者试图抑制自己内心的隐痛慢慢泛起,弥散开来。景色优美的小石潭如果地处闹世,可能会趋之若鹜,人向往之,而处于荒凉,荒僻,荒寂的荒野之地就无人问津。柳宗元却对小潭情有独钟,这又是为何?处境相似,潭就是我,我就是潭。“柳宗元不仅乐山乐水,更重要的是他与山水融在一起,用山水来写文章,用山水来写人生,用山水来表达心灵深处的思想,山水自然而然成为了他灵魂的写照。”那就让我们再一次读起这传世不衰的佳作吧。

      有人把这篇文章的主题定为:作者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了自己怨愤悲凉的心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其实柳宗元并没有因为自己政治的多舛而郁郁寡欢,消极避世,而是努力克服内心时起时落的负面情绪,借游历永州的奇山异水来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写出了许多传世佳作,透过小小的石潭,我们看到了柳宗元大大的情怀!愿同学们在学业中也能“长风破两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石潭记》讲课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