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信机基本结构
在收信机系统中,收信机前端性能至关重要
因为空间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电磁波信号,有用信号和无用信号混杂在一起,如何既有效的接收到有用信号,同时还需尽可能的将无用信号抑制下去,一直是无线通信技术领域中一个主要研究课题。
上面我们粗略的介绍了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事实上有些现代的无线通信系统,不仅上述部分在变化发展 ,还有其他的一些组成部分 ,如:
1.自适应选频,自动侦测,选择最佳的通信信道,甚至通信方式。
2.同步系统,对于跳频通信系统(载波频率随时在跳变),就有同步问题。
“软件无线电”
发信机与收信机之间的信道为自由空间
----恶劣的信道条件
由于天空大气的复杂与多变性,无线信道存在变化很大的衰落现象; 空间电磁波传播途径的多样性,可以说任一接收点受到的均是多径信号的叠加结果,它也是一种衰落现象;还有其他信道的干扰; 移动时的多普勒频移等等。
区别于有线通信的要求
(1)良好的频率选择性
(2)低噪声、高动态范围
(3)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4)很低相位噪声的变频本振
(5)带外辐射要小
(6)低功耗技术
(7)高DC-RF转换效率
随着数字处理芯片与ADC/DAC工作频率的提高,模拟电路部分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
但就整个频段的通信而言绝不会消亡,另外模拟电路本身现在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集成模块愈来愈多。
分立电路应用愈来愈少,设计师愈来愈多的工作在于如何选择与应用好集成电路。
因此方案设计尤为重要!
(1)选用合适的调制方式与解调措施
(2)足够的选择性与灵敏度
(3)高效率功率放大器
(4)发射信号的优良频谱纯度(特性)
(5)良好的天线效率
(6)天线及收发信道间隔离度
★↓
接收系统任务:从众多电磁波中选出有用信号,经变频、放大后解调出基带信号
从空间中接收到微弱信号
频带选择:射频滤波器从众多的电波中选出有用信号
低噪声放大:放大到解调器所要求的电平值后
由解调器解调, 将频带信号变为基带信号
RF接收系统 主要性能指标 ★
1、高增益(高灵敏度)——长传输距离、保证特定通信距离和正确解调
2、高选择性(邻道抑制能力)——提高频率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相邻信道的干扰
3、高隔离度(收发双向)——提高接收模块和发射模块的隔离度。对于单机收发系统,当共用天线时,收发信道必须有良好的隔离度
4、高灵敏度——在满足一定误码率性能的条件下接收机输入端所需最小信号电平。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
5、高动态范围(抗阻塞)——增大覆盖面
6、低噪声——高质量(抑制内外噪声)
7、低失真(线性:通带平坦;非线性:杂散抑制)
8、互调分量抑制——接收机接收有用信号而抑制互调干扰信号的能力
9、杂散辐射抑制
选择性考虑
例如900MHz GSM通信,信道间隔200KHz,对选频滤波器要求较高。
灵敏度考虑
空间信号不但微弱,而且路径多样性,其信号大小起伏变化。
低中频接收机
全数字接收机
基本思想:
先将射频信号搬到中频段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信号再变到低频段
超外差接收机的主要优点:
1、解决了载频泄露产生的影响
2、中频放大易于实现高增益、低噪声和良好的频带特性
3、易于实现自动增益控制(AGC)
超外差接收机的主要问题:
1、引入了镜像频率干扰
2、增加了设备的复杂性
f i = 2 f c − f : f 0 − B / 2 ≤ f ≤ f 0 + B / 2 f i 0 = 2 f c − f 0 {f_i} = 2{f_c} - f{\rm{ : }}{f_0} - B/2 \le f \le {f_0} + B/2\\ {f_{i0}} = 2{f_c} - {f_0} fi=2fc−f:f0−B/2≤f≤f0+B/2fi0=2fc−f0
镜像频谱只能靠接收机射频输入滤波器滤除。
中频滤波器不能抑制镜频干扰。
过渡带难度系数 η ≈ Δ f f c ≈ Δ f f 0 \eta \approx \frac{{\Delta f}}{{{f_c}}} \approx \frac{{\Delta f}}{{{f_0}}} η≈fcΔf≈f0Δf,其值越小越难
镜频过渡带 Δ f i = 2 f I F − B \Delta {f_i} = 2{f_{IF}} - B Δfi=2fIF−B
镜频滤波难度 η i = Δ f i / f 0 {\eta _i} = \Delta {f_i}/{f_0} ηi=Δfi/f0即滤除镜频的难度,数值大则难度低
中频滤波难度 η I F = Δ f / f I F {\eta _{IF}} = \Delta f/{f_{IF}} ηIF=Δf/fIF即滤除邻频的难度,数值大则难度低
中频 f I F {f_{IF}} fIF过低,镜频过渡带过小,镜频滤波难度过大(数值过小),中频滤波难度小(数值大),难以滤除镜频
中频 f I F {f_{IF}} fIF过高,镜频过渡带过大,镜频滤波难度过小(数值过大),中频滤波难度大(数值小),难以滤除邻频
抑制镜频和抑制邻频矛盾的解决方案:
高本地振荡混频:本地振荡频率 f L O {f_{LO}} fLO > 射频频率 f R F {f_{RF}} fRF
中频频率 f I F {f_{IF}} fIF=本地振荡频率 f L O {f_{LO}} fLO - 射频频率 f R F {f_{RF}} fRF
镜像频率 f i m {f_{im}} fim=射频频率 f R F {f_{RF}} fRF + 2*本地振荡频率 f I F {f_{IF}} fIF
低本地振荡混频:本地振荡频率 f L O {f_{LO}} fLO < 射频频率 f R F {f_{RF}} fRF
中频频率 f I F {f_{IF}} fIF=射频频率 f R F {f_{RF}} fRF - 本地振荡频率 f L O {f_{LO}} fLO
镜像频率 f i m {f_{im}} fim=射频频率 f R F {f_{RF}} fRF - 2*本地振荡频率 f I F {f_{IF}} fIF
例:GSM下行频段935-960MHz,若选 f I F {f_{IF}} fIF= 10MHz
求本振频率 f L O {f_{LO}} fLO及干扰镜频 f i m {f_{im}} fim范围。
高本地振荡情况
f L O = f R F + f I F = 945 − 970 M H z {f_{LO}} = {f_{RF}} + {f_{IF}} = 945-970MHz fLO=fRF+fIF=945−970MHz
f i m = f R F + 2 f I F = 955 − 980 M H z {f_{im}} = {f_{RF}} + 2{f_{IF}} = 955-980MHz fim=fRF+2fIF=955−980MHz位于频段内高端
f R F {f_{RF}} fRF位于频段低端
低本地振荡情况
f L O = f R F − f I F = 925 − 950 M H z {f_{LO}} = {f_{RF}} - {f_{IF}} = 925-950MHz fLO=fRF−fIF=925−950MHz
f i m = f R F − 2 f I F = 915 − 940 M H z {f_{im}} = {f_{RF}} - 2{f_{IF}} = 915-940MHz fim=fRF−2fIF=915−940MHz位于频段内低端
f R F {f_{RF}} fRF位于频段高端
所以若选择 f I F {f_{IF}} fIF=10MHz,无论选择高本振或低本振时, f i m {f_{im}} fim都位于有用信道之内,无法用BPF1滤掉,成为干扰信号。
若增大 f I F {f_{IF}} fIF至70MHz,则采用高本振或低本振,镜频都不会进入通信频段,故可用BPF1滤除掉,从而消除镜频干扰。
缺点★(文光俊教材上1.2.2.2)(小标题和助教给的参考答案一样)
1.2.2.2 单次变频超外差接收机的干扰分析
第一中频ωIF1尽量高,以便于抑制镜像频率干扰,有好的信道选择性
第二中频ωIF2尽量低,以便于抑制邻道干扰和降低解调器难度,有利于IFA的稳定性
信道增益的大部分由IFA2完成
二次变频超外差式接收机射频前端为什么能解决单次变频超外差式接收机射频前端存在的接收灵敏度与选择性之间的矛盾,设计的基本要点是什么?
(助教给的参考答案)(文光俊教材1.2.2.4的话)和自己整理
设计基本要点: ω I F 1 {ω_{IF1}} ωIF1
第一中频 ω I F 1 {ω_{IF1}} ωIF1尽量高,以照顾灵敏度,以实现抑制镜像频率干扰,频带选择性好,有利于镜像频率抑制。选择尽可能高的频率使得有利于抑制镜像干扰的前提下,选择组合频率小的频率,最好是固定频率
第二中频 ω I F 2 {ω_{IF2}} ωIF2尽量低,以照顾选择性,以实现抑制邻道干扰,信道选择性好,降低解调器技术难度或便于进行A/D转换,易于信道滤波器高 Q 值。选择确保不影响解调的前提下,尽可能低的频率使得有利于信道滤波和稳定的高增益放大
图中的第二中频滤波器完成提取有用信道和抑制邻道干扰的任务
解决了灵敏度与选择性之间的矛盾
信道增益的大部分由 IFA2 完成
结构复杂,功耗大
ω 0 = ω c {\omega _0} = {\omega _c} ω0=ωc
数字零中频接收机
★↓
零中频接收的优点★
1、简单、低成本
2、无镜像干扰
零中频接收的缺点★
1、高频载频反向泄漏——造成不稳定直流输出
元器件的非理想性、空间辐射等
2、高频放大器增益不可能很高,滤波效果也不好。
3、高增益低频放大器相对频带很宽,级联工作不理想
( AC耦合、通频带、噪声)
优点(12345是文光俊教材1.2.3的话)12是(文光俊PPT的)(助教给的参考答案)
1、本地振荡频率=射频频率,将接收的射频信号直接变频到基带信号,故不存在镜像干扰,因此无须使用高Q值的镜像干扰抑制滤波器。正交下变频产生I和Q两路信号,以便对信号进一步处理。
ω L O {ω_{LO}} ωLO= ω R F {ω_{RF}} ωRF,从而将调制的 RF 信号直接变频到基带信号,不存在镜像干扰
2、结构简单、功耗低,易于单芯片集成实现。
3、射频滤波器的性能要求较低,而且也不要求它的频率可以调节。
4、混频器后的低通滤波器也很容易实现。
5、由于有用信号被直接下变频到基带,这样对模数转换器的要求也降低了
缺点 1234(助教给的参考答案)(文光俊PPT的)
优点
结构简单,功耗低
中频fIF低,可用交流耦合消除自混频的直流偏差/漂移、 1/f噪声效应
缺点
端口间隔离度相对高些
存在镜像干扰
设输入信号为 R ( t ) = A ( t ) cos { ( ω c + ω I F ) t + θ s ( t ) } R(t) = A(t)\cos \left\{ {({\omega _c} + {\omega _{IF}})t + {\theta _s}(t)} \right\} R(t)=A(t)cos{(ωc+ωIF)t+θs(t)}
上支路
R ( t ) ∗ sin ω c t = A ( t ) 2 { − sin [ ω I F t + θ s ( t ) ] + sin [ ( 2 ω c + ω I F ) t + θ s ( t ) ] } R(t)*\sin {\omega _c}t = \frac{{A(t)}}{{\rm{2}}}\left\{ { - \sin \left[ {{\omega _{IF}}t + {\theta _s}(t)} \right] + \sin \left[ {(2{\omega _c} + {\omega _{IF}})t + {\theta _s}(t)} \right]} \right\} R(t)∗sinωct=2A(t){−sin[ωIFt+θs(t)]+sin[(2ωc+ωIF)t+θs(t)]}
滤波后 − A ( t ) 2 sin [ ω I F t + θ s ( t ) ] - \frac{{A(t)}}{2}\sin \left[ {{\omega _{IF}}t + {\theta _s}(t)} \right] −2A(t)sin[ωIFt+θs(t)]
希尔伯特变换(-90度相移)后 A ( t ) 2 cos [ ω I F t + θ s ( t ) ] \frac{{A(t)}}{2}\cos \left[ {{\omega _{IF}}t + {\theta _s}(t)} \right] 2A(t)cos[ωIFt+θs(t)]
下支路
R ( t ) ∗ cos ω c t = A ( t ) 2 { cos [ ω I F t + θ s ( t ) ] + cos [ ( 2 ω c + ω I F ) t + θ s ( t ) ] } R(t)*\cos {\omega _c}t = {\rm{ }}\frac{{A(t)}}{{\rm{2}}}\left\{ {\cos \left[ {{\omega _{IF}}t + {\theta _s}(t)} \right] + \cos \left[ {(2{\omega _c} + {\omega _{IF}})t + {\theta _s}(t)} \right]} \right\} R(t)∗cosωct=2A(t){cos[ωIFt+θs(t)]+cos[(2ωc+ωIF)t+θs(t)]}
滤波后 A ( t ) 2 cos [ ω I F t + θ s ( t ) ] \frac{{A(t)}}{2}\cos \left[ {{\omega _{IF}}t + {\theta _s}(t)} \right] 2A(t)cos[ωIFt+θs(t)]
上下支路相加 A ( t ) cos [ ω I F t + θ s ( t ) ] A(t)\cos \left[ {{\omega _{IF}}t + {\theta _s}(t)} \right] A(t)cos[ωIFt+θs(t)]
设输入信号为 I ( t ) = N ( t ) cos { ( ω c − ω I F ) t + θ n ( t ) } I(t) = N(t)\cos \left\{ {({\omega _c} - {\omega _{IF}})t + {\theta _n}(t)} \right\} I(t)=N(t)cos{(ωc−ωIF)t+θn(t)}
上支路
I ( t ) ∗ sin ω c t = N ( t ) 2 { − sin [ − ω I F t + θ n ( t ) ] + sin [ ( 2 ω c − ω I F ) t + θ n ( t ) ] } I(t)*\sin {\omega _c}t = \frac{{N(t)}}{{\rm{2}}}\left\{ { - \sin \left[ { - {\omega _{IF}}t + {\theta _n}(t)} \right] + \sin \left[ {(2{\omega _c} - {\omega _{IF}})t + {\theta _n}(t)} \right]} \right\} I(t)∗sinωct=2N(t){−sin[−ωIFt+θn(t)]+sin[(2ωc−ωIF)t+θn(t)]}
滤波后 N ( t ) 2 sin [ ω I F t − θ n ( t ) ] \frac{{N(t)}}{2}\sin \left[ {{\omega _{IF}}t - {\theta _n}(t)} \right] 2N(t)sin[ωIFt−θn(t)]
希尔伯特变换(-90度相移)后 − N ( t ) 2 cos [ ω I F t − θ n ( t ) ] - \frac{{N(t)}}{2}\cos \left[ {{\omega _{IF}}t - {\theta _n}(t)} \right] −2N(t)cos[ωIFt−θn(t)]
下支路
N ( t ) ∗ cos ω c t = N ( t ) 2 { cos [ − ω I F t + θ n ( t ) ] + cos [ ( 2 ω c − ω I F ) t + θ n ( t ) ] } N(t)*\cos {\omega _c}t = {\rm{ }}\frac{{N(t)}}{{\rm{2}}}\left\{ {\cos \left[ { - {\omega _{IF}}t + {\theta _n}(t)} \right] + \cos \left[ {(2{\omega _c} - {\omega _{IF}})t + {\theta _n}(t)} \right]} \right\} N(t)∗cosωct=2N(t){cos[−ωIFt+θn(t)]+cos[(2ωc−ωIF)t+θn(t)]}
滤波后 N ( t ) 2 cos [ ω I F t − θ n ( t ) ] \frac{{N(t)}}{2}\cos \left[ {{\omega _{IF}}t - {\theta _n}(t)} \right] 2N(t)cos[ωIFt−θn(t)]
上下支路相加=0
多级变频
第一变频主要解决镜像抑制问题
第二变频主要解决邻频抑制问题
只要方案设计适当,可达到很高指标
镜像抑制变频
从理论上讲可以不用前置滤波器,镜像抑制依靠上下支路的一致性抑制镜频(幅度一致和相位一致)
一般能提供20dB左右的镜像抑制
更高的指标需要配合前置滤波器和多级变频
★↓
发送系统任务
完成基带信号对中频载波的调制
将其上变频至特定的 RF 频段
对已调制的 RF 信号放大
以足够的功率馈入天线,经天线有效地发射出去
无线发射系统设计考虑
无线发射系统效率包括
5. 功率放大器的效率
6. 天线的发射效率
7. 信道中信号传输效率(匹配,线路损耗等)。
直接调制发射机为早期经典发射系统方案
主要用于AM、ASK等简单调制方式通信
要求线性功放,导致发射效率低,邻道抑制不好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复杂调制方式已能直接由LO产生,使这种方案焕发新春。
图 1.16 直接变换正交调制发射机
直接调制数字发射机特点
优点
缺点
调制和上变频分开的发射机-在较低中频上完成信号调制, 再将已调信号上变频至RF频段。
优点
缺点
1.3.1 发射机射频前端的主要性能指标
现代发射机的方案设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字处理的输出方式,大致分为两种。
1、基带调制(I/Q信号为数字基带信号)
基带调制的主要问题是基带信号的低频频响,一般需要直流耦合,电路设计困难。由于数字调制一般是双边带调制,因此采用直接调制比较方便。
2、中频调制(I/Q信号为数字中频信号)
中频I/Q信号分为两种,其调制方法有所不同
数字基带信号 I ( t ) Q ( t ) I(t)Q(t) I(t)Q(t)
数字射频信号 I ( t ) cos ω C t + Q ( t ) sin ω C t I(t)\cos {\omega _C}t{\rm{ + }}Q(t)\sin {\omega _C}t I(t)cosωCt+Q(t)sinωCt
两路中频信号为 I ( t ) cos ω I F t I(t)\cos {\omega _{IF}}t I(t)cosωIFt、 Q ( t ) sin ω I F t Q(t)\sin {\omega _{IF}}t Q(t)sinωIFt
继续变频需要进行单边带调制,直接变频方案实现比较困难,一般要求I/Q信号的带宽相对较小,中频载波相对较高,模拟调制后需要滤波。
两路中频信号为
I ( t ) cos ω I F t + Q ( t ) sin ω I F t I(t)\cos {\omega _{IF}}t + Q(t)\sin {\omega _{IF}}t I(t)cosωIFt+Q(t)sinωIFt
I ( t ) sin ω I F t − Q ( t ) cos ω I F t I(t)\sin {\omega _{IF}}t - Q(t)\cos {\omega _{IF}}t I(t)sinωIFt−Q(t)cosωIFt
由于Q路信号为I路信号的希尔伯特变换,因此,用正交调制器可以直接进行单边带调制。这样,直接变频方案比较简洁。
但注意实际上由于器件的非理想性,镜频抑制也只能做到20dB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