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农机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但高速的发展之下,不禁有人疑问:中国农机自动化:靠补贴喂养还是真市场需求?
政策补贴大力支持农机自动化引担忧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之一,目前传统的农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对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需求,农机自动化已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农机自动化的发展——《中国制造2025》提出农业机械装备将朝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与先进制造方向发展;《“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指出要大力推动机械化与智能信息技术相适应,引领推动农机装备创新发展;《关于做好 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支持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集成应用。
此外,我国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通过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农民购买自动化农机设备。
2004年1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应当分别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给予补贴。”
农、财两部办公厅联合印发的《2021—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在补贴资质方面着力突出农机科技自主创新,推广使用智能终端和应用智能作业模式,深化北斗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同时将“农业用北斗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纳入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
这些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推动作用,促使了农机自动化技术的快速普及。然而,也有一些人对于依赖补贴才能推动农机自动化发展的情况表示担忧,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的市场需求,而是靠政策扶持维持的产物。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政策的推动可能是助力器,也可能是“揠苗助长”,只有真正的市场需求才是农机自动化长远自主发展的保障。下文将介绍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此探讨农机自动化是否为农业市场的真实需求。
真实市场需求将推动农机自动化长期发展
首先,随着出生率下降、老龄化加剧,我国的人口红利开始退潮,同时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农业青壮劳动力流失,这更加重了剩余农业人员的劳动负担,而通过农业机械自动化,则能极大精简农业生产中所需的劳动力。
其次,土地流转政策使大量土地由细碎化经营转为规模化经营,农业大规模生产的条件进一步成熟,大面积作业为农业机械提供了更多“用武之地”,这也为自动化农机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最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消费市场对于农产品的要求将不再是解决温饱,而是在品种、口味、无公害、营养价值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单一农业生产方式,显然已经难以满足市场的对农产品的需求,因此,自动化的农业机械应运而生,能够满足更加多样化的生产需求。
农机自动化拥有的种种优势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满足以上需求:
(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自动化生产,可以减少人工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获取更高的生产产出;
(2)提升农业产品质量:采用了自动化生产方式,能够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从而更好地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3)农机自动化节约人力成本:自动化的生产方式将较大范围内的农业生产工作自动化,减少了人力消耗和劳动强度,节约了劳动成本和资金;
(4)农机自动化提升农民收益:自动化机器的质量提高和人力成本的降低直接带来了农机收成的增加以及成本的减少,从而提高了农民的人均收益;
(5)提高农业机器的利用效率:自动化的生产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农业机器的设计优势,从而有效地提高机器的利用效率和机械产品寿命。
综上所述,补贴是推动中国农机自动化发展的一种手段,但并非其唯一的动力来源。农机自动化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得到了农民和农业生产者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农机自动化技术强大的市场需求将推动其长期发展,补贴只是起到了推动推广的过渡作用。随着农机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它将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企业应摒弃依赖心理,切实提高农机自动化水平
在政策补贴和市场需求之外,还有影响农机自动化发展的第三方重要因素,那便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自动化农机产品生产企业。事实上,也有人认为国家补贴已经成为“剪刀手”,既损害了市场机制,又加剧了企业的依赖心理,导致农机自动化发展受阻。
政策的保护确实会使市场优胜劣汰的法则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导致一部分企业在享受补贴政策的同时,忽视了产品技术的创新迭代,不能真正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农业生产难题。
以农机自动化最为典型的代表——农机自动驾驶系统为例。理想中的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在诸如耕种管收的各个耕作阶段,都能够大大提高精细化程度,通过设定好的路线和数据自动驾驶完成既定目标,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然而市场上的一些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却存在着信号弱、精度低、售后差等问题。就信号方面来说,我国很多农田所在区域恰是山区、戈壁滩等偏远地区,两省交界地也会出现通信信号不稳定的状况,而国内大部分农机自动驾驶系统非常依赖通信网络,当通信网络弱的时候会出现系统掉线的现象,导致农机自动作业中断。
为解决这一痛点,国内知名的北斗农机自动驾驶系统生产商——千寻位置,推出了千耘系列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同时支持基于北斗系统的星基增强服务和地基增强服务,能保障信号的稳定性,有效解决了无网和弱网地区的农机自动驾驶不能高精度作业问题。
不仅如此,千耘还支持直线、曲线、对角线等多种作业模式,精度±2.5cm,适应耙地、起垄、开沟、播种、喷药、收获等等多种作业场景。在售后方面,千耘支持远程协助和远程升级。优异的性能和良好的服务让千耘收获了众多农业从事人员的青睐,在全国各地农田迅速普及开来。
正如以上案例启示,企业主体应摒弃依赖心理,莫让政策“补贴”变“溺爱”,成为自身发展的阻力。只有集中于设备的技术改进,提高科研水平,才能真正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成为推动我国农机自动化的正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