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赏析

【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①。大小多少②。报怨以德③。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④,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注释】

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此句意为把无为当作为,把无事当作事,把无味当作味。一说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事有所无事,品味出有味与无味。

2.大小多少: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另一解释是大的看作小,小的看作大,多的看作少,少的看作多,还有一说是,去其大,取其小,去其多,取其少。还有一说分清生活中的大事小事多事少事,就是要学会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3.报怨以德:此句当移至七十九章“必有余怨”句后,故此处不译。一说圣人胸怀天下,无私仇,只要能感化天下人,有时以德报怨不拘一格。

4.不为大:是说有道的人不自以为大,做事小心翼翼,重视细节。

【译文】

做事情要有自己的道(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事有所无事,并有能力品味出有味与无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运用这个规律,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志向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这样才容易长久坚持下去。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而一蹴而就,所以才能最终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承诺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重视困难,循序渐进地解决它,所以就很少遇到大的困难了。

【赏析】

(一)防微杜渐与谨小慎微。对这段话的理解,《韩非子》的《喻老》篇中理解得非常深刻,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鉴: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故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故曰:“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故曰: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是以白圭无水难,丈人无火患。此皆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者也。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早)从事焉。”有个词语叫谨小慎微,现在一般当做贬义词,实际上它是有很深的防微杜渐的道理。

(二)一诺千金的秘密。儒释道三家都特别讲究信用,讲究言出必行,一言九鼎。即使付出非常大的代价乃至生命,都要说到做到,不可言而无信。道家却用非常智慧的方法去做到一诺千金,那就是不要轻易作出承诺。老子知道“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的道理,所以对待承诺非常重视:诺言能够做到才应答,不能做到就不要应答,因为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最终就没有什么大的困难情况发生了。

(三)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这句话的多层理解。当反复对应思考后面几句话的时候,发现这几句话与后面也是有关联的,那就是防微杜渐, 图难于易的道理。根据这个意思来翻译这三句话,那就是:(做事情要防微杜渐,从小做起)要在别人没有作为的时候就开始作为,在别人没有发现事情端倪的时候,就开始做准备事项,在别人还没有品味出事物味道的时候,你就能闻出味道,有这三项能力的时候,才能够防微杜渐,提前做好准备,防止事情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