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笔记写作法》:关于阅读和写作的35条建议 | 推荐收藏

你好,我是发发,今年8月底裸辞成为全职妈妈,开启自媒体副业。我会定期分享读书写作干货、成长感悟、自媒体经验等。欢迎关注,结伴成长。

《卡片笔记写作法》的中文版出版于2021年7月。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德国著名学者卢曼的卡片盒笔记写作法。

他通过这个独创的笔记写作方法,积累了9万张知识卡片,且在一生中写了58本书,发表上百篇论文,而他最初不过是一名普通的公务员。

这本书在介绍卡片盒笔记写作法之余,有大量关于写作的真相和建议,这些建议理清我许多对于“写作”的误解。

这篇笔记我会整理出书中给出关于阅读和写作的35个真相和建议,既是对本书的阅读记录,也是给未来的自己提醒。

1、写作,从记笔记开始。良好的笔记是有效写作的基础,具有优秀结构的笔记是写作者可以信任的写作宝库。

2、写作是最重要的事,它是学习的媒介。

3、阅读时手中随时拿着笔,在思考、阅读、理解和产生想法的同时,笔记就写好了。“写”,能促进思考、阅读、理解和催生想法。

4、好的笔记系统让人不必拼命记住所有东西,而能集中精神去思考重要的东西,如想法、论点。

5、对于写作者来说,写作计划并没那么重要,构建适合自己的写作流程更重要。不成为计划至上者,应成为专家。

6、每一个新方法都需要适应阶段,给自己和新方法一段时间去适应和磨合,把新事物磨合得能嵌入原有的系统,才算是内化了,才会发生质的改变。

7、卡片盒可以成为写作者的生产力发源地,卢曼经常说自己的想法是在卡片盒里发生的。

在这里我解除了一个误会,想法并非“凭空”而来,是从与别人、或笔记与笔记之间的碰撞而产生。

8、如果开始使用卡片盒了,一定要将其融入日常写作流程,卡片盒才能生效。任何笔记,如果只是记录了,但没有用起来,就相当于是废的。

9、一定要定期查看卡片盒,思考笔记与写作和思考的相关性。

10、带着与卡片盒有关的问题去阅读,“这个内容跟我的卡片盒内容有什么关联吗”

11、写作不是要头脑风暴,而是“卡片盒风暴”,选择自下而上的写作方式,主题基于所拥有的卡片笔记(就是素材)。

12、写作应有完整的工作流程,阅读时手里拿支笔,是“写作”这个工作流程的最小动作和始发动作。

拿着笔阅读,在纸上演化纸上的发展过程,建立一个不断增长的外部思想库。

13、阅读时手里拿支笔是小而关键的举措。

举例说明:阅读时手中有笔→理解思考有想法→写卡片笔记→整理卡片盒→获得文章的主题→把笔记变成连贯的文字→写出草稿→修改草稿→完成一篇文章

14、多学习思考工具,用外部架构来思考,以弥补大脑的局限性,这也是查理·芒格说的“普世智慧”。

15、为什么写下来很重要?因为只有写下来,脑子里的想法才存在。有了想法只有自己知道,那就等于没想法。

16、知识的输入和输出无法分割,它们是硬币的两面。学习一定要有“写”的动作才可成立。

17、书中反复提到刻意练习,作者说“刻意练习是让我们更好地工作的唯一重要的方法”,使用卡片盒笔记初期,也需要刻意练习。

18、卡片盒笔记写作法如何刻意练习?

卢曼的做法是,不在所读文本的句子下划线或空白处写评论,而是将引起注意的观点或想法写在一张卡片里,且记录书目信息。

当天阅读写下的卡片,思考它,决定是否让闪念笔记成为永久笔记。

对于我这种习惯直接在书上写笔记的人而言,克制在书上写笔记,直接写在卡片上,就是非常“刻意”的行为了,一开始肯定会很不习惯。

19、带着写作的目的去阅读,能读得更细致,更容易记住要点,当然也更容易产生新观点,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不断思考。

思考什么问题?比如:这个观点正确吗?这个想法与我的现有的卡片笔记有关系吗?这个想法很重要吗?等等。

20、普通人的笔记库,笔记越多越乱,越无法整理。卢曼的卡片盒笔记最大优势就在于,越积累越有价值。

卡片盒中的卡片笔记拥有复利效应,这体现在笔记们具有“群聚效应”的特点。积累多了,所有笔记自下而上自行组织、主动形成某一个笔记群,浮现主题。

21、理解卡片盒笔记的一个简单方法:卡片盒笔记是为了给你呈现已经被你忘记的想法,让你的大脑专注于思考。

当我们写卡片笔记时,一定要通过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这是很珍贵的。

22、闪念笔记,留存一闪而过的灵感,它是一个备忘录,是当下没来及去仔细思考和详细阐述的想法。

写下来后一定要2天内回顾,补充,超过2天就可以直接丢进垃圾桶了。

23、永久笔记必须经过筛选,以自己理解的方式写出来。

永久笔记是一篇包含实际思想或观点的书面文本,是一篇独立的小作文,可以随时被取用插入到合适的新语境当中。

24、没有人从零开始写作,写作从我们阅读时诞生第一个想法时就开始了。

25、写笔记是最小的反馈循环系统。

为什么这么说呢?当我们在写下一张笔记时,一定要用自己语言复述,因此我们可以检验是否理解所读的内容。

写笔记不仅能感知理解能力,还能提高表达能力。

26、写笔记一定要方便理解。

原因①:笔记的对象有2个,别人和未来的自己。如果一时自欺欺人写下一些难以理解的文字,比如直接抄下书中晦涩的片段,那么别人看和未来自己看时,能准确理解吗?

原因②:为了方便后续跟其他笔记联系起来,减少联系的障碍。

27、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所理解的内容,这是一个写作者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

借助这个行为,我们能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写笔记的能力、筛选要点的能力、阅读效率……这就会进入一个良好的能力循环,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

28、要将写作分成多个独立又相关联的任务,并全神贯注于每一项任务,不一心多用,不要多任务同时处理,这样会效率低下。

写作流程有哪些任务呢?阅读、理解、思考、产生想法、做笔记、建立联系、形成主题、寻找合适的词语、结构化、组织、编辑、修正等。(我写读书笔记也有一个类似的流程)

29、写作过程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的专注程度,最常见的例子就是不要边写边改。在编辑时我们是作者,校对时身份是批评家。

在“写”时,我们需要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思想上。如果每次感觉一句话不完美就过早、反复修改,那么会永远写不出东西。

30、写下来,为大脑减负。根据蔡格尼克效应,写下来能让大脑停止思考突发的想法。

复杂的想法,尤其要体现于纸上,在真实的纸上来修改。单单在脑子里,很难变成流畅的文字。

31、尽可能地拆解大任务为小任务。拆解任务的好处是,在完成一项小任务后,可以停下来放心休息,不必担心休息后会忘记从哪里重新开始。

学习过程中的休息很重要,休息可以帮助大脑处理信息并将信息转入长期记忆,由此可以腾出空间来接受新信息。也就是说,休息也是给大脑消化新信息的时间。

32、做笔记的根本目的是:理解它!

任何未经理解就写下来的笔记,都是耍流氓。不假思索抄下来的笔记,仿佛绕过大脑,直接从眼睛传到了手指,这实际上也让它们绕过了对所读文本的理解。

33、关于做笔记的误区:长篇摘抄意图虽好,但无法持续很久;划线、空白处写评论,如果没有及时整理,等于没做笔记。

34、坚持每天记几条笔记,可以通过写笔记的数量来衡量每天的工作效率。从每天3条卡片笔记开始。

如何可视化每天的学习效率?写卡片笔记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35、澄清卡片盒的角色:不是要成为百科全书,而是思考工具。只有在它对我们自己的思考有帮助时才需要写。所以卡片笔记一定是思考的产物。

小结:

这本书给我的收获比想象中要多许多。当然,更重要的是能践行这个方法,并在坚持使用这个方法时获得如书中所言的好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读完此书,我给自己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时写文献笔记,每天积累3张永久笔记。一个月后,我会有90张永久笔记卡片,或许就能尝试从中写出一篇文章。

此外,用书中写永久笔记的要求来写每日分享的读书笔记,这样能极大提高笔记的价值和分享的意义。

《卡片笔记写作法》不是一本单纯意义上的写作或笔记书,但它比很多写作指南书都有用。

读十本如何写作的书籍,不如读这一本《卡片笔记写作法》,它能改变写作者的写作思维和阅读思维。

如果你的写作正进入瓶颈期,就特别适合读这本书,它能给写作者信心。

书:《卡片笔记写作法》

文:发发

图:来源网络

-END-

作者介绍:发发,专注读书写作,个人成长,持续分享读书心得和成长感悟。在阅读中提升,写有价值的读书笔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卡片笔记写作法》:关于阅读和写作的35条建议 | 推荐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