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为什么应该受到谴责?

前几日发生了令人发指的滴滴乐清凶杀案,事情的经过原委想必大家都已经知晓,就不再多说。

网上一片对滴滴的大加讨伐之声,但也同样有人认为此事件为偶然的小概率事件,怎能完全归罪于滴滴。如今,嫌疑人钟某被抓,又有不少人为嫌疑人的犯罪找借口,找其所谓的无奈之处。

有同情心是好的,但是滥用同情心就很成问题了。

因圣母心泛滥而彻底丧失了自己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这问题就太严重了。

滴滴无辜吗?

当然不。在这次事件之中,滴滴难辞其咎。

此凶杀事件一出,网友们立刻想到了5月份的空姐遇害案。

不过短短的三个月,相似的悲剧再次发生不能说这只是一个偶然。


滴滴存在的问题至少有五:

1、滴滴的注册身份审核并不严格,加大了发生不幸事件的机率。

5月份的空姐遇害案中,司机是有犯罪前科的。网约车需开无刑事前科证明,这应是最基本的规定。

可以用他人的身份证随意注册,存在注册人与使用者身份不符问题,给了居心不良者可乘之机。

没有严格的审核程序,说明滴滴网约车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2、

滴滴在管理监督方面存在问题。

乐清凶杀案中,司机可以随时要求乘客取消账单,改为微信支付,并且对双方无任何影响,这至少说明滴滴在订单管理程序上存在漏洞。

空姐遇害案中,司机用其父亲的身份证注册信息,人车不符,滴滴监管不利。

3、当然,最备受谴责的,是滴滴客服部门对于客户投诉的无视与拖延。

在赵女士受害之前,犯罪嫌疑人就曾被林女士投诉过,投诉原因是图谋不轨。这已经是很严重的投诉,说明他已经有了强烈的犯罪意图,然而客服竟然无故拖延不加以处理。

如果不是忽略与漠视,也至少说明了处理问题的效率之低。

4、所谓社交因素的加入。

出行产品为什么非要加入所谓的社交因素,来看两张顺风车的宣传海报吧。

涉及性因素的产品总能更快速的获取市场份额,滴滴的意图不彰自明。

顺风车的个人页面上,曾有乘客的个人标签,车主可以随意评价。

大多顺风车乘客大概只关注了价格的优惠低廉,但是不知滴滴不只把你当做客户,也当做产品,你的性别、相貌、衣着、言语都被提供给车主再次消费。

滴滴就是这样,一方面利用部分乘客追求低价的心理,另一面又利用了车主无聊寂寞的心理,以此获利。

对于滴滴而言是谋利之途,对于乘客而言却是正真的害大于利。

5、毫无诚意的道歉与声明

滴滴发表的道歉与声明大家想必也已经看到了。但是这份道歉与声明也是无丝毫诚意。

充满了谎言借口与责任推卸之言辞,只不过是社会舆论压力所迫。

声明中说他们在得知此事的第一时间配合警方开展调查工作。

事实却是,事件发生后,受害人赵女士的朋友向滴滴获取车辆信息,未果。

警方向滴滴获取司机信息,遭到拒绝。

声明中说案发车牌是钟某临时伪造,然而该车牌是后来证明乃嫌疑人长时间使用,并非临时伪造。

滴滴是何用意呢?是想让大家都以为是警方办事不利,还是嫌疑人太过狡猾?

以虚假之言辞误导公众的舆论言辞,恐怕不是一个上市公司、一个行业老大应有的行为吧。

如此恶性事件发生之后,不是应该立刻进行公司内部整改么。

可声明中却说未来平台上发生的所有刑事案件,都将按人身伤害标准给予3倍补偿。

看,滴滴想的并不是如何在未来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率,而是给钱就行了?

这笔账滴滴算的真是清,因为哪怕给所有未来可能的受害者3倍的赔偿,也远远不及内部系统与完善的费用。

只是这样一个以金钱来计算估量人命,对生命毫无尊重的企业,到底能走多远呢?

哪怕现在已成垄断之势,也毕竟经不住自己作死,这个市场位置是多少商家企业觊觎已久的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滴滴为什么应该受到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