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一个人有多放荡,就有多深情(四)

文/麦大人

10

任期满后,老白有感于如今的朝廷昏聩,政治相互倾轧,他并不想留在京城这个是非之地,于是请求外放到地方,为民办点实事。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老白运气极好,来到有天堂美誉之称的苏州和杭州任刺史。

先到杭州,疏浚西湖,修筑堤坝,缓解农田灌溉,疏浚六井,解决百姓饮水问题。

在这人间幽境,老白诗兴大发,一首《钱塘湖春行》把西湖的美描写地淋漓尽致。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在苏州,作为一名地方官,白居易主持修筑了道路,整治了交通,便利了市民们的出行生活。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作为文人墨客,游山玩水那是少不了的消遣。姑苏城外的天平山,是他经常跑去读书之地。

他因病辞任北上之时,当地老百姓纷纷悲啼,有诗云:“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多年后,当他身居洛阳,却是非常怀念在苏杭的这段羁旅岁月,江南的旖旎风光让他流连忘返,于是作了三首小词《忆江南》。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今天,不知多少人读到这优美的诗篇,勾起了对江南的心驰神往?


11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上次一别,时间匆匆过去十八年,年过花甲的白居易途经符离,探望湘灵,只是当年的那个邻家女孩已不知所踪。

据说湘灵已遁入空门,以践终身非他不嫁的承诺。但她不愿老白看到自己色衰年老的样子,于是给他留了一封信,大意是:

有赖父母的理解支持,我才能坚守终身非你不嫁的承诺;父母去世后,兄弟们也很理解我,我得以继续留在佛寺中。

如今家境还好,温饱无忧,三十年来,我诵经念佛早已习惯。红尘往事已了,你也不要再来找我了。

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

白居易终是心有不甘,盘桓数日,他写了一首诗给湘灵:

别来老大苦修道,炼得离心成死灰。

平生忆念消磨尽,昨夜因何入梦来?

湘灵看了后淡然一笑,让弟弟传话:既然梦中已见,就是话别了——那就极乐世界再见吧!

或许湘灵是想让老白一世相思,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为什么老白始终没有娶湘灵,有人说后来老白在官场待久了,已经没有往日的纯真之情。或许吧,亦或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自此,他们从11岁相识,历经51年的悲欢离合,终究是相爱不能相守,湘灵似乎要他永远记住她15岁的样子吧。

缘分总是阴差阳错,人生总是造化弄人,希望天下有情人在天作比翼鸟,在地为连理枝,而不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2

经历了早年的磨难,中年的忙碌,晚年的白居易官运亨通,一路顺遂。宦海沉浮多年,让他清醒地认识到朝堂的波诡云谲,尔虞我诈。

虽然皇帝三番五次要把他调入京师,最后任命为太自傅,但他却选择远避朝堂的洛阳归隐。

他对郊外的香山寺情有独钟,白天常常带着美酒和书籍来到寺中,结交僧友,并自号“香山居士”,希望死后葬在这里。

此外,在香山期间,他还把自己一生的作品编订为十卷,名为《白氏洛中集》。

831年,好基友元稹在武昌病逝,白居易痛不欲生,亲自为其撰写墓志铭。

呜呼微之!始以诗交,终以诗诀,弦笔两绝,其今日乎?

呜呼微之!三界之间,谁不生死,四海之内,谁无交朋?

然以我尔之身,为终天之别,既往者已矣,未死者如何?……

与公缘会,岂是偶然?

多生以来,几离几合,既有今别,宁无后期?

公虽不归,我应继往,安有形去而影在,皮亡而毛存者乎?

特别最后一句,就是现在版的“你死了,我也不活了”,可见两人交情之深。

有意思的是他们的感情,似乎超越了性别,互相唱和之作多达180余首。千古第一好基友,当然要属于白居易与元稹了。

一次,元稹出使到东川,白居易与好友李建同游慈恩寺,席间想念元稹,就写下了《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而此时正在梁州的元稹也在思念白居易,他在同一天晚上写了一首《梁州梦》: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后来,两人先后被贬,于是他们经常联络,互相鼓励和慰藉。白居易这样评价元稹“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并说他们之间的友谊是: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在元稹离世九年后,老白夜里梦见当年和好友一起同游的场景,这份知己之情令人感怀。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细品这首《梦微之》,堪称最佳注解。


13

846年,白居易在洛阳去世,享年75岁,生前交代儿子让李商隐为自己撰写墓志铭。

老白不仅仕途顺达,更是唐代诗人中生前名气最大的一个。他的粉丝群体,上至王公贵族下到贩夫走卒,可以说360度无死角全覆盖。

白居易被后世尊称为“诗魔”,他和李白、杜甫为唐代三大诗人。

在日本,他是神一般的存在,日本人奉其为“诗神”,影响力可比李白杜甫大多了。

嵯峨天皇把《白氏文集》当成宝贝,压在枕头底下天天看。醍醐天皇也把白居易当偶像,曾说:"平生所爱,白氏文集七十卷是也。"

在民间,日本人正儿八经地建起了 "白乐天神社 ",大家把他当作文殊菩萨来膜拜。渤海国宰相更是以每首诗一百两银子的价格,收购白居易的诗篇。

在白居易的墓碑上,用中文和日文刻着这样一段话:

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先生,你是日本文化的恩人,你是日本举国敬仰的文学家,你对日本之贡献恩重如山,万古流芳,吾辈永志不忘。

白居易,千古大家也。

你可能感兴趣的:(白居易:一个人有多放荡,就有多深情(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