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工作两年,真的焦虑没有时间了

醒来就听见外面密集的蝉叫,拿起床头柜上的手机,时间七点半,再看下天气预报,38度天。想起来两年前的今天,我第一天正式踏足职场,同样的炎热焦灼。

24岁研究生毕业,到今天整整工作两年,按老家惯数虚岁的算法,已经27岁了。夸张一点四舍五入,我居然这么快地滑向30岁大关,但“立”起来的根基却才刚搬了几块砖。

都说刚工作的前两年最苦,还没毕业的时候不以为然,总觉得学历还行,总归也不会让自己饿死。没有幻想两年升主管,五年当经理,十年走上人生巅峰,但最起码还是憧憬着30岁能在漂泊的大城市有个自己的窝。等现在的积蓄连块地板砖都买不起的时候,就觉得,人还是前期悲观一点比较好,至少不能想太美。

去他的,拥抱变化

刚毕业就年薪二三十万的人的确有很多,但大部分都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待遇的确让人眼红,可别人给你多少钱,你就得出多少命。后知后觉招聘时令人心动的“弹性工作制”并不是早晨睡到自然醒去上班,而是默认的每晚加班到十点才下班。长途跋涉回到出租屋,先栽倒在床上躺着恢复元气,再洗漱、玩会游戏、看会剧,舍得睡的时候又是一点了。

父母还有日益变差的体质都在提醒年轻人要早睡养生,但不甘心呐,如果不玩点什么,这一天就只有机械性的忙碌,没有意义,仅仅是午夜交替时分悄无声息被替代掉的一个数字。

现在我身处文化行业,虽然也会加班到深夜,但至少不是每天都如此,再想起两年前校招时被阿里“拥抱变化”,已经不觉得特别遗憾了。当年过五关斩六将拿到口头offer,最后等了一个多月等来一通道歉电话,也曾忿忿不平,质疑命运的多舛,后来想清楚了,这是社会给我上的第一堂课:要拥抱变化。

没有什么是不会变的,个人是不可能让时代、企业机器配合迁就你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居安思危,随时准备接受各种不可抗的变动,并迅速地适应下一阶段的环境。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努力加快羽翼丰满,让自己有能力决定是否要“变化”。

道理已经懂了,但是再遇到打击,崩溃还是会的。毕业时当我在几个offer中挑挑选选,最终选了待遇最差但就平台、行业而言都最喜欢的公司阅文集团后,万万没想到,入职才两个多月,老大决定带着分部的同事创业。试用期都还没过的我,得知这个消息,瞬间脑补:一只弱弱的菜鸟,刚扑腾着飞起来,就被晴天霹雳劈焦了翅膀,栽倒在沙坑里。

我仰天长叹:苍天呐,你为什么要这么玩我!我不就刚开始想去家平台牛的公司待两年,学习一下顺便镀镀金么!我,我现在还没有信心可以在创业公司做出成绩呀,这简直就是挂着实习的牌照你就让我去赛车啊!!!

爸妈说,你要靠自己了

于是,在我刚入职两个月的时候,我就面临着选择:是暂时留下来,在分部被裁撤之前重新找工作,还是跟着氛围融洽的团队一起创业?

经验值几近于零的菜鸟完全没有判断力,可怜兮兮地问爸妈意见。

妈妈说“你已经大了,工作上的事情我们已经不懂了,一切要靠你自己去拿主意了。我们唯一能教你的是,要从长远发展考虑,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

爸爸说“没关系,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最差的后果也不过是再重新找工作,天下总有你一口饭吃,实在不行回来,爸爸总不会让你饿死。”

那一天,我忽然意识到,已经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犹豫不决的时候,回头看爸妈的眼色行事了。他们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我托上了自己无法达到的高台,剩下的山峰要靠我自己去攀爬,他们已经触不可及、无能为力了。

要做最终决定的前几天晚上,我默不作声涂了四个小时的涂色绘本,然后下定了决心。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放弃原先在大公司做一个小透明攒经验值的打算吗,在人生最年富力壮的时候,选择成为一个前锋上阵拼搏打江山,才是这个年纪最应该做的事。即使失败了,也不过就是浪费一段时光,还有大把元气可以拼回来。如果现在没有勇气,难道三四十岁的时候还能更义无反顾吗?

创业就是把自己磨成好钢

跟着创业团队一起干,刚开始最直观地变化,就是对外谈合作没有原来雄厚的背景可以加持。反而是身为一名营销部的新媒体小编,需要做的是恰恰是包装、宣传新公司,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是做什么的。

我负责运营的公众号作为一家新文化公司的主打品牌阵地,从无到有,从零起步,一边是KPI考核,一边是格调的坚守。最能吸流量的明星绯闻不能写,偏激有煽动性地观点也不适合做,特别深奥的阳春白雪也没人看,每天早晨我要翻阅关注的三百多个公众号找选题灵感,上厕所、排队、等菜间隙都会习惯性地刷热点。

我经常会害怕休假,节前要储备很多天的内容不说,最怕玩耍途中得知热点,没办法及时追,心头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好像错失了让我们小透明公众号一夜爆红的机会。

有次深夜十一点半,正准备关机睡觉,收到新闻推送某某著名武侠作家去世,那一瞬间心里有两只小人在打架:一个小人说,睡觉吧,明天上班再写也不会有人说你的。另一个小人说,作为一名新媒体编辑,你难道不清楚迅速抢占热点对一个小号来说有多么重要吗?挣扎了两分钟,还是狠狠锤床起身打开电脑写文。那会家里没装宽带,临时写稿就得开着手机热点,等编辑完将稿件推送出去,正好是凌晨十二点半,又有了公众号图文推送额度,但手机流量额度没了。骂了句“我靠”,困顿地躺下,心安理得地睡去。

后来又接了个美食视频的运营项目,公众号推文时间是每晚八点,推送完还要在粉丝社群里进行互动。项目组成员都没有视频产品运营的经验,市场数据起色缓慢,再加上团队协作有时候会失误,经常晚上十一点多接受讨论群里项目合伙人指出的低级错误,无地自容,第二天醒来开机又要反馈前一天的数据问题,心情沉重。加上新租的房子在拆迁农民房小区,人员复杂,环境嘈杂,我从“睡神”变成了半夜要醒好多次,由内到外感到疲惫。

有天晚上和好久没见的朋友一起撸串,我说不知道为什么始终觉得特别累,我这么乐天的性格都无法彻底排解。朋友说,可能是因为你太久没有真正休息过了,精神一直是紧绷的,你看你连周末、假期甚至是春节都还要担心内容、数据的事。我愣住了,细细数了下,是了,我已经有几百个日子没有一天可以彻底抛开工作过了。更沮丧的是,累,但是工作上却没什么突出的亮点。

我真害怕自己就这样一直做着半死不活的项目,籍籍无名下去,更害怕被同学、朋友们越甩越远。学校和家庭灌输的精英意识让我一直想往前,往上去。然而我深刻地明了,挡在我上方的天花板已不再是个人能力或工作态度的问题,而是触及的资源体和格局的问题了。

在一个周末,一口气补看完了《士兵突击》,本来只想找个励志的剧补充点正能量,没想到让我有了很多的联想和思考。许三多属于乍一看不起眼还有点死心眼,但他内秀,给他一件事,哪怕他学得慢,但会一直精专的磨下去。还有成才,天资卓越还有企图心,玩任何事都会想出类拔萃,但功利心太强,难以让人亲近。

我想始终提醒自己,哪怕天性决定了我做不到许三多的实诚、死心眼、刻苦,但仍要学习他专注做一件事的诚心。也要警惕,可以向成才那样一心向上,但不能好高骛远、玩弄心机、让别人的利益、情谊受损。

是时候主动拥抱变化了

处理好了消极情绪,我开始正面解决工作上的问题。一方面,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即使这份工作再不喜欢、再疲惫,拿一天工资也得把这一天的活干好,这是一个人的本分。想好了公众号改革的方向,并尝试着去做,一个月后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另一方面,我重拾了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开始认真思考,在我确定不喜欢现在的职业,并且不准备再继续浪费时间、精力发展下去的情况下,我可以做什么。

人生很多际遇都是可遇而不可求,我很幸运的是,在纠结转变的时候,老大给了我一个从未想过的岗位选择,做她的助理。她明白我的焦虑,也懂得我现在欠缺并急需提升什么。我有了一个机会,站在管理者的身边,去学习、感受上位者的全局观。

这段时间的转岗过渡期也很难熬,有太多东西要学习,理解业务,设计PPT,学习财务基础概念,更重要的是转变思考问题的方式……进展缓慢,过程痛苦,但我知道,如果有一天觉得前路特别的艰难,那一定是这次的收获特别的巨大。我期待下一个两年后,当我28岁的时候,我已经想清楚了可以为之奋斗十年的事业。

之前和几个前辈聊,他们觉得我太过焦虑,刚毕业两年完全没必要这么着急。我也曾怀疑自己是否太过心急,后来发现同学、朋友两年内基本都已跳过槽,大家对自己的现状都不太满意,害怕进步停滞。

很多企业主觉得90后雇员非常的不稳定,累了跳槽,挨批了跳槽,不喜欢公司的食堂也跳槽,但更深层地原因在于,大家觉得焦虑,因为时间浪费不起。

我们这一代人,因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全民教育的普及,很多家庭都希望孩子深造学习,等毕业出来已经二十五六了。从象牙塔里一出来,又迅速地陷入了房子、婚姻、养老等问题的泥沼中。这种情况下,再以上一辈人的经验来要求我们,18岁开始打拼,脚踏实地一块砖一块砖的攒起,攒到30岁成家立业,没有时间了。

我们能做的唯有目标明确,尽量少走弯路地去做,如果形势不明朗,要有魄力及时止损。

想以一句话送给就业两周年,即将迈入第三个年头的自己:不是因为有希望而战斗,而是因为不战斗就没有希望!

与君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26岁工作两年,真的焦虑没有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