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从新传角度了解短视频

一、发展背景

自2015年开始,信息传播的阵地进一步分化,由“两微一端”延伸出“三微一端”(微博微信微视频和移动客户端)。2016年是中国短视频元年,经过两年的市场厮杀,短微视频仍然竞争激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8月,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6.09亿人,占网民总体的76%,手机视频用户规模为5.78亿人,占手机网民的73.4%。有公开调研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6月,短视频综合平台和短视频聚合平台活跃用户规模达到4.72亿和1.61亿。

有网友引用安迪·沃霍尔“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的观点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借助短视频“一个人成名只需要15秒钟”。2016年的papi酱借助另类的表达风格以短视频为载体一跃成为全民关注的超级网红,在典型人物的示范下,UGC、PGC、OGC的短微视频时代拉开大幕。秒拍、抖音、快手和梨视频已经成为当前中国互联网空间中一道景观并迅速获取受众注意力,在百度、360、今日头条也涉足短微视频领域的同时,短微视频本身的问题也开始涌现。

根据中国网信网消息的数据汇总显示,继今年7月六部门开展网络短视频集中整治,依法处理了“内涵福利社”等19个网络短视频应用。国家网信办指导督促各主要短视频平台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自查自纠,共封禁违规账号113万余个。

(一)激发个性参与,闪动平凡人生

卸载媒介技术的繁琐枷锁,增能社会主体的文化想象力——短视频应用通过技术升级与释能,为文化众创奠定了现实基础;内容生产技术门槛与准入标准的重新界定,让普通用户可借助平台所提供的“模仿性”、“半智能型”创意模板,生产出质量较高的短视频内容。

“话题挑战”仿如平凡生活场景中的召唤铃声。通过模仿,拍摄同款,个体想象在一个低准入的、简易性的技术引导下,创造出文化共时性、想象共情性的参与场景。曾经对短视频拍摄剪辑技术、对自我影像记录犹豫不自信的大量用户,纷纷尾随跟进,参与创作,分散上传,并形成独特的虚拟仪式感与文化认同感。在刺激内容生产者之间隐性竞争的同时,“话题挑战”更是激发出每一位平凡大众的创新创造活力。在此过程中,平凡大众的信息获取、使用与再传播的文化惯习也在潜移默化改变——从最初的内容消费、内容共创,进而演变为信息和情绪共享的社会个体与网络群体,短视频用户自觉不自觉地重塑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本土创意被纳入到短视频生产的各种镜像之中,并以积极唤醒的传播心理,召唤大众的认可,突破圈层传播的局限,激活网络回音,实现社交共振,催生大众创新的网络接力。 

从贵州山区暴雨中跑来的年轻养蜂人,到吐鲁番日光下笑对镜头的农场青年;从浙江街头突然起舞的女孩,到故宫石阶上手持专业相机的大娘;从春晚现场的幽默调侃与文字钩沉,到观山海华美神兽的15秒亮相——平凡大众的文化想象力及意义生产,藉由短视频形成了一幕共时性的、却又不平凡的生命景象。

(二)创新日常经验,改写平淡青春

改写日常生活经验,释放平淡景象的视觉能量——短视频提供了最全面、最真实的社会“微”记录,记录下新时代新青年的新常态。当随手拍与上传、分享与点赞,犹如“脱口而出”般便利,短视频成为人们即时交流的“口语”。它以一种“日常经验”的“非日常”表达,让社会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每个细节、每个创意被更直观、更生动、更有趣、更丰富地“说”出来。

(三)重构交流情境,拥抱技术赋能

重新塑造社交情境,展现新社会、新文化与新生活场景——短视频平台通过提供多样化的视觉场景和背景音乐,辅以简单易学的视频拍摄和剪辑模块,让大众获得了内容创作及分享传播的技术能力,点赞、留言、转发、私信、直播等无门槛的技术应用重塑了人们的交流情境。消除技术壁垒,让用户“无中介地表达和展示自己”,短视频的发展就是一个与新技术不断结合,又不断消除技术门槛、不断形成新应用从而不断赋能美好生活的过程。

(四)印刻群体影像,时代随手拍下

如果说短视频发展初期,其功能还更多在于“观看”,那么,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尤其是迅速迭代的新技术发展,今天的短视频已经超越了“观看”的意义,在呈现生活方式、服务生活需求、表达生活观念的深度、广度与速度上,都获得了极大扩展。    短视频主打“移动优先,用户参与”,它不只是传递信息,也在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化的共处情境。在特定情形下,短视频具有了更强的情绪穿透力和共情呼唤力。 

(五)群体智能集聚,走向共享共创

短视频重塑情感连接模式,集聚群体智能,短视频平台通过社区化运营进行情感维系,打造文化共振与共享机制,让更多的平凡大众因话题、分享、知识、兴趣等聚合在一起,人们依托短视频平台自由漫谈,你应我答,语轮转换,不断衍生出丰富而多元的内容,建构起更加紧密的关系。

在分众化和去中心化传播时代,每个个体都是社会创新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借助网络建立关系维系,个体力量凝聚成集体力量,实现创新集聚。由单一的用户分享,发展到小规模群体共享,再到网络大规模社群共创,短视频生产过程不断社会化,创造出一个广泛参与、包容透明、自下而上、协作共创的活动空间,这也是社会创新的基石。  

二、定义

短视频即短片视频,是一种互联网内容传播方式,一般指在互联网新媒体上传播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内容。短视频依托媒介平台传播,具有特有的盈利方式。短视频是以移动互联网为传播渠道以移动屏幕为主要接收终端,内容较为短小适合在移动场景下观看的影像。

短视频是一种视频长度以秒计数,主要依托于移动智能终端实现快速拍摄与美化编辑,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实时分享和无缝对接的一种新型视频形式。它融合了文字、语音和视频,可以更加直观、立体地满足用户的表达、沟通需求,满足人们展示与分享的诉求。

三、特点

(一)规范性与高效性

伴随相关政策、管理规定相继出台实施,平台自律责任不断增强,从准入门槛、内容生产、经营管理等多环节严格监管,短视频内容管理规范化程度得到提升,短视频生态得到优化,基于短视频的共享共创也不断趋向理性与规范。

人人都能参与内容生产决定了短视频的社会广泛连接,使得社会创新能被迅速放大可见,实现裂变式传播,每个人都成为裂变的核心,短时间汇聚成集体力量并集中爆发,驱动共享共创更加高效。

【案例】2019年7月1日,由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指导,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国家卫生健康委“健康中国”、全国妇联女性之声、中国法院网联合发布的“红色记忆”主题活动,追忆往昔峥嵘岁月,讲述新时代奋斗故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截止7月18日,该话题已获得7亿次播放。 

(二)移动性与继承性

短视频以其浓缩的内容迎合以手机为终端的伴随化、碎片化的场景观看,满足受众在不同场合的信息获取需求。同时短视频形成了新的视听文化流。它突破了电视的线性时间流,借力技术法则,让众人参与的个性表达源源流淌,形成了新的意义接力流;它突破了固定收视的制约,让观看的空间“流”动起来,让人们随时、随地、随机地看视频、用视频。

在短视频建构的社会交往场景中,人际传播形式和社会资本的积累方式被重构。移动端社交让我们在社会资本积累过程中所需要付出的人际交往成本极大降低。创作者通过一次的自我披露,就收获了数以万计的社会资本——这种资源内涵广泛,既可以是信息、情感、信任,也可以是作为集体而存在的价值观、社会规则等。借助强大的社会穿透力和情绪感染力,通过激活关系、激发能力,短视频成为人与人情感沟通、文化承续的活动空间。

   抖音平台上的“四世同堂”短视频一度火遍全球,四代人在一声声“妈”、“爸”的呼唤中依次出场,用最简单淳朴的方式表达着中国式亲情,充满正能量,此后在国内外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同款短视频,其走红的背后是人们自发地温暖传递。

(三)自主性和多元性

制作发布和分享的技术门槛比较低,可以充分调动UGC的力量,完成对日常生活、新闻现场、突发事件的即时速写和分享,使得“人人皆媒”成为可能。个体之间又通过彼此的分享和模仿接力,让自主学习成为习惯,成为动力。短视频呈现现实经验,表达多元的诉求和愿望,构筑多主体、多元化的信息空间。【可加入政务传播案例】

(四)普适性与共构性

蹲视频加权信息普适普惠的公共服务能力,多方参与凝聚共构全新的数字化、移动化、中国化创新场景。创新门槛被降低,人人创新指间创新随时创新成为可能。创新成为一种主动行为,成为人们不断学习和自我学习的常态认知。

政府、企业、媒体、公民个体等多元社会主体协作参与、集体共构出具有中国特色数字化、移动化共享共创场景,成为随时随思可以发起和践行的社会事业。

四、分类

纵观2013到2016年的短视频市场发展,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短视频可以分为六类:

1.社交类短视频(抖音、快手等)

2.资讯媒体类短视频(西瓜、秒拍等)

3.BBS类短视频(B站Bilibili、A站AcFun)

4.SNS类短视频(陌陌、朋友圈视频等)

5.电商类短视频(淘宝、京东主图视频等)

6.工具类短视频(小影、VUE等)。而其中基于移动社交和推荐算法的抖音、快手则成为领跑者。

五、内容生产(侧重于内容层面,较为微观)

(一)内容生产现状

1.KOL内容扩张,搞笑题材最受欢迎

KOL(key opinion leader)即意见领袖,指在行业内有话语权的人,KOL一般拥有更多、更准确的产品信息,且为相关群体接受或信任,并对该群体购买行为有较大的影响。在短视频领域,粉丝数量超过10万的网红被认为是KOL。

短视频以“模仿”为出发点产生的病毒效应,促使了UGC内容的大行其道,目前UGC仍是KOL原生内容的主要提供者,在其推动下KOL内容占据短视频内容大片江山,2018年短视频行业KOL内容朝着细分化、垂直化、精品化深耕。

2.内容细分引发社会效应

由于短视频细分内容专业化和影响力扩大,一些内容细分赛道开始引发社会效应。从旅游和知识、音乐三个领域来看,其相应内容分别在社会范围内掀起网红景点旅游热、知识普惠风潮以及网红歌曲传唱热潮。

3.VLOG短视频政务号异军突起

Vlog即“视频博客”,也称“视频网络日志”。2018年,明星欧阳娜娜16段Vlog总观看量超8000万,借助明星效应,Vlog大面积进入国内用户视线。Vlog无商业色彩,去表现化,强调真实人格的特征使其区别于其他短视频,在内容上更具传播优势。

2018年入驻抖音的政务号共5724个,发布近25.8万条短视频,累计获赞43亿。政务号内容呈现出两个特征:一是着重传递正能量,以普法、救灾、助人、爱国教育、军政形象宣传为主;二是表现手段符合短视频用户审美品味和收看习惯。这些政务短视频在寓教于乐,减少抵触心理,传播正能量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4.MCN强势发展

MCN(Multi-Channel Network),MCN模式源于国外成熟的网红经济运作,其本质是一个多频道网络的产品形态,将PGC(专业内容生产)内容联合起来,在资本的有力支持下,保障内容的持续输出,从而最终实现商业的稳定变现。

MCN作为专业的内容生产扶持机构,其巨大价值在于将内容产业变为一个追求生产效率,规模效应和工业化的产业。MCN的出现使内容生产的效率大大提高,不仅实现了内容的量产化,而且实现了红人养成的工业化,包括筛选、定位、养成、流量放大、社群维护等。

5.短视频新闻成为主流媒体的突围

海南警方借“网红”大漠叔叔拍摄警务视频,充分发挥其诙谐幽默的风格,恰似一股清流注入到严肃刻板的政务媒体当中,宣传效果令人耳目一新。视频中的主持人为知名法律博主@大漠叔叔 ,其微博粉丝量超过10万,他也是B站Vlog领域优质up主,发布原创稿件52件,粉丝量已达55万。

从2019年1月30日起,@海南警方 共推出了35部Vlog,平均每个月4部,更新快速,内容精彩。在众多政务新媒体账号中,它用勤奋和诚意,赢得了网友的尊重和喜爱。而8月16日,@海南警方 发布了一段视频,将查抄的昌江“黑老大”二十多亿资产进行展示,在微博上的播放量超过6百万次,引爆网络。

6.商业内容植入加深

随着广告商对短视频市场的青睐,短视频内容植入逐步深化。在模式上,商业内容植入逐渐由冠名、口播、产品展示等硬植入转化为测评、短剧、互动活动等定制型智植入。KOL是广告商投入的主阵地。内容植入是短视频商业变现的重要手段,商业资金流动有助于增加市场活性,激发创作者生产优质内容的热情。

(二)成因

1.KOL专业化拓展

2.用户需求和消费场景升级

3.跟风和创新并举的市场驱动

4.严管和引导发挥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1.内容粗放、生产同质化、价值观异化

“跟风型”内容生产同质化和算法的指向性引发受众的审美疲劳;为迎合受众,获取流量而生产低俗低质内容有碍观瞻;UGC(用户生成内容)缺乏专业指导,用户创作能力与平台创作机制均存在粗放化问题;内容侵权现象频发;以金钱为导向的消费主义导致社会价值观异化,也造成平台假货横行,扰乱市场纪律。

2.KOL更迭速度快

3.MCN受头部平台方与内容方双向挤压

一方面,头部平台方直接扶持垂直化内容方,在内容领域对MCN形成市场挤压。2018年,腾讯和百度投入大量资金补贴内容方,促进旗下腾讯微视和百度nami进军短视频行业,企图抢夺优质内容和KOL资源。另一方面,内容生产者自主向MCN转型,越来越多MCN机构加入竞争。如papi酱成立MCN机构“papitube”。

4.视频主与受众存在非理性倾向

在视频主方面,主要表现为非理性模仿短视频行为,非理性追求KOL梦。“出名”、“露脸”等诱惑导致的跟风行为,带动用户走向非理性心理误区。

在普通受众方面,主要表现为难以控制的沉迷,用户醉心“即时满足”。非理性沉迷不仅使用户对短视频产生心理和行为的依赖,还削弱了用户的内容鉴别能力。 

5.消费主义扭曲社会价值观

6.消费红利消退

短视频领域在经历快速生长之后,已由蓝海变为红海,短视频用户市场趋于饱和,市场格局稳定,用户增长红利趋于消退,进入瓜分存量市场的阶段。短视频行业逐渐由流量竞争转为内容竞争。


(四)未来的趋势

1.内容生产全面升级

实现精细化优质内容生产:未来KOL仍旧是内容生产主力,流量增长虽减缓,但用户粘性很高,优质内容是竞争关键。内容的专业化、细分化、垂直化、差异化是主要升级方向。

兼顾国际视野,融入对外宣传:短视频打破了语言障碍,视频呈现形式易于理解,易引发情感共鸣。随着中国短视频应用在国外的热度升高,对外宣传中国形象,表明友好态度,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认同等内容应纳入短视频内容生产规划,为此要兼顾国际视野,尊重文化差异,加强自身算法优化和内容审核,成为对外关系的新助力。

2.搭建商业生态系统,简化内容生产流程

3.完善内容生产机制

4.渠道优化:头部规范化、腰部垂直化

头部平台需要面临的主要形势是政府的监管与整顿,在这种情况下,头部平台的首要任务是改善自身存在的问题,完善内容生产机制,避免触及政策底线,同时要以优质内容和完整营销网络作为核心竞争力,争夺存量用户和优质内容生产者。

而腰部平台在红海中与头部平台竞争希望渺茫,应向三四线城市下沉,抓住垂直领域,如本地生活、社交,生产符合该群体偏好的内容。

5.兼顾国际视野,对外宣传融入内容生产

6.流量思维转向用户经营思维

平台发展重心需要从拓展用户规模向深度挖掘单个用户价值转向,以应对用户红利消退。简言之,未来平台方在战略定位、内容布局、商业模式上都将迎来垂直时代,从用户感知的角度寻找细分定位机会,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从而形成垂直化定位,巩固平台品牌形象。 

六、发展前景

(一)新内容:短视频内容产品不断创新

彭兰教授把当下的新内容定义为“内容生产2.0”,她认为在内容生产2.0时代,智能化技术成为内容生产的新底层支持,并渗透到生产全程,内容生产的几个环节也因此变得更加智能化。其实新内容不限于内容生产,它还涉及新的内容传播和新的内容消费。

短视频这一新内容彻底颠覆了过去的内容体系。新内容生产于传播之中。短视频生产于分享之中,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呈现和他者观看并存,用户互动和平台推送并行。基于算法推荐和平台分发的短视频具有强大的传播力。

从内容生产2.0还可以推演出内容消费2.0:个性化与社交化交织、消费与生产一体。彭兰教授认为个性化和社交化这两种坐标可能会形成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是个性化内容平台与社交化平台融合;另一种是个性化分发与社交分发融合,带来智能分发和粉丝分发结合的“智能社交”。短视频用户既是内容的消费者也是内容的生产者。 

(二)新产业:短视频助推互联网产业升级换代(跨界融合协同发展)

新内容一方面引发内容生产新一轮的创新与创业,另一方面也会形成互联网新生态,进而催生互联网新产业。

第一,BAT和头条系早已入局短视频的红海领域,竞争愈演愈烈。当短视频的“流量红利”逐渐消失,原创、优质的垂直内容成为短视频行业关注的重点。部分门槛较高的垂直领域细分市场仍然有待内容生产者的创意涌入和资本市场的青睐。

第二,现在的短视频内容仍以三四线城市的日常生活分享居多,一二线城市白领和社会精英阶层的群体仍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根据用户需求,开发例如计算机办公软件教学、外语学习、商业知识拓展、职场趣闻分享等自我提升类的专业短视频也是新渠道的拓展。

第三,向下深入农村地区,开发短视频+农业的渠道,凸显商业变现功能。短视频本身就是深耕于三、四线城市及广大农村地区,因此“短视频+农业”具备优良的用户土壤。随着5G到来,未来的电商模式由图片展示变成视频在线观看,这是必然的趋势。对于三农电商来说,可以通过高清视频在线展现地方特色产品的外观,讲解产品的功能和特点展示给消费者,促成商品成功交易。

第四短视频未来将与5G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2019年被称为5G元年,基于对 5G 时代短视频发展的无限想象,各大媒体和互联网平台着手布局5G时代,以抢占主动权。短视频大战的表面之下,底层价值观决定了短视频平台不同的操作系统,乃至未来不同的走向。我们更希望AI技术在短视频的智能把关上有所作为。互联网技术赋能短视频,短视频也反哺科学技术及普及。2019年3月,抖音与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等四家机构联合发起“DOU知计划”的全民短视频科普行为。

最后,对于一些经济附加值高的内容,平台可以采取一定的内容付费的模式,并结合智能移动终端的定位系统和场景识别功能进行端口接入,通过连接相应的电商平台进行付费转出,此类基于内容自身变现的模式比流量变现更加高级、健康、持久。

展望未来,短视频正形成新的传播链、产品链和产业链。2018年6月27日,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要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让亿万小农户与瞬息万变的大市场更好对接。”短视频是深耕于三四线城市和乡镇的互联网产品,“短视频+农业”就是“互联网+农业”的排头兵。“短视频+农业”或许会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下一个风口。

(三)新生态:短视频成为结构性力量

新内容革命不是新内容的革命而是新的内容革命,这个革命的核心是内容与形式的融合创新。其本质是“连接一切”,连接人,连接服务,连接设备。在互联网生态的建构和重构中,媒介、技术、权力、平台、资本等有可能成为结构性力量。这种结构性力量显示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短视频对互联网行业的影响。《2018上半年中国网络直播行业景气指数及短视频报告》指出:短视频行业呈现出融合加速的态势,短视频的关系产品正在迭代出新。短视频+直播、短视频+电商、短视频+音乐、短视频+资讯、短视频+社交等创新移动App不断涌现,“短视频+”模式加速渗透,“短视频+”模式全面铺开。“短视频+”已成为推动内容传播、构建垂直社群和创新商业模式的利器,使得互联网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其次,是短视频对其他行业的影响。短视频全面嵌入各行各业的传播系统中,比如在政府传播中,政务短视频已成为政务新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形象塑造与传播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互联网农业中,短视频所打造的网红也助推农产品销售。

再次,当今各大互联网平台借助短视频打造自己的生态系统。社交、资讯、电商等领域纷纷采用短视频作为内容的展现方式,多种业态积极与短视频融合。如“钉钉”用短视频形式呈现求职简历、企业介绍等信息;“唱吧”上线短视频功能,增加独立内容板块和录制功能;淘宝在搜索页面增加“视频”图标,点击可跳转到以视频信息流为展现形式的商品挑选界面;“一下科技”通过秒拍、小咖秀、一直播三个产品打造“短视频+直播”的产品矩阵。当前各类互联网平台在“短视频+”玩法和商业模式上不断创新,各放异彩。

(四)新场景:场景拓展服务升级

短视频长于建构当下、此时、此地的文化新场景,更精通拓展场景深度的维度、切面、棱镜效应。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加持下,短视频几乎能以一种复眼模式映射人们所有的活动场景。场景、内容、体验等的多样化、个性化使得基于短视频的消费不断获得升级,短视频的工具属性也将更加凸显,其开始成为新的创新服务入口,人们可以在各种场景中轻松参与创新,创新创造活动场域得到拓展。与此同时,基于场景创新的理念汇聚、融合、创新,为共享共创发展提供更多方向,进一步驱动社会共创服务升级。

七、在新闻业中的应用举例

(一)严肃报道中的短微视频

1.举例

两会召开时推出的《我是代表委员》《两会三分钟》《两会创意短视频:rap动画唱两会》

2.作用效果

短微视频就某一事件话题进行具体呈现,通过场景再现,个性叙事、碎片整合、故事讲解等多元化方式,将新闻的严肃性与短视频的活泼性高度整合。从而有利于拓展主流话语的传播空间,构筑基于新媒体的主流话语传播矩阵,丰富主流话语的传播形式,进而增强新闻报道主题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

(二)热点新闻事件中的短微视频

1.举例

红黄蓝幼儿园事件,高铁霸座扒门事件

2.作用效果

热点事件中的短微视频以其真实性、冲突性、矛盾性吸引受众的猎奇心里并激发二次分享的欲望,使得短视频结束人际网络和社交关系实现病毒式传播。但也因其信息来源模糊和考证难度,常常会有大量移花接木的网络谣言,进而对社会舆论环境带来严峻威胁。


八、存在问题

(一)侵权问题

短视频侵权包括侵犯隐私权和著作权。不少短视频采用偷拍、偷录或摄像头监控的方式获取素材,在未确定是否构成侵犯隐私权的情况下上传至互联网分享;或用户未经许可对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进行剪辑加工传播。

案例:2018年9月国家版权局约谈抖音、快手等15家重点短视频平台企业,要求短视频平台企业进一步整改。

(二)低俗问题

在短视频内容审核机制的不够完善和流量就是收益盈利模式的导向下,视频内容趋于低俗化,三俗成为了短视频变现利器,甚至有“低俗信息的搬运工,未成年人怀孕生子”等视频内容。

短视频的低俗化污染舆论环境,宣扬低俗趣味和非主流价值观念,对主流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起到对冲作用,甚至导致观众尤其是未成年群体的跟风模仿。


(三)网络谣言泛滥

短视频往往采用掐头去尾的重新编辑方式传播谣言,通过事实的场景化再现,将毫无关联的素材贴上标签从而诱导舆论欺骗受众,造成网络谣言传播泛滥。


九、理论支撑

一、短视频传播热下的奇观消费及其意义缺失

景观社会中,人们借助一系列的景观认识世界。媒介的日新月异使得景观的制造和生成变得越来越容易。如今,短视频日益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视觉影像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人们在消费短视频的同时,获得了即时的快感和心理的满足。

1.首先,短视频强调去中心化的内容发布和分享方式,不同用户都可以选择在短视频平台上关注、搜索、发布、分享短视频作品。

2.第二,短视频市场竞争激烈,面对有限的注意力资源,策划者和创作者都试图生产出有视觉冲击力的、出人意料的、能带给人们感官刺激的视频作品,这无疑会促进景观的大量生成。

3.第三,大众生活与移动互联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短视频与日常生活的深度结合使得用户的认知和思维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短视频的影响。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很多人选择观看短视频来打发时间,例如坐车的时候、等人的时候、独自吃饭的时候等。在网络人际互动过程中,短视频则经常被作为交流的谈资和沟通的工具。

【语料】

“‘娱乐至死’与创新乏力、‘信息茧房’与圈层固化等问题成为发展中的隐忧,这与平台公司技术驱动的商业逻辑密不可分,也导致公共价值与公共利益的缺位。政府、公民需要将监管与伦理作为新规范纳入平台社会短视频传播的信息生态系统,反思技术、重构生态、守正创新。”笔者认为,短视频能否成为媒体融合、产业升级、社会和谐的粘合剂是决定它能走多远的关键因素。

尼尔·波兹曼曾说:“一种信息传播的新方式所带来的社会变迁,绝不止于它所传递的内容,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它本身定义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来源、传播数量以及信息存在的语境,从而深刻地影响着特定时空的社会关系、结构与文化。”

【案例】

1.网络短视频是互联网时代视觉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以形象为中心,注重感性体验。短视频的低门槛与全民参与性,为视觉奇观的大规模制造提供了基本的土壤和氛围。在粉丝经济时代,关注度、点赞数以及粉丝数是衡量注意力的标杆,这会使靠博人眼球的短视频占据榜位。这其中“办公室小野”以在“办公室”这个场景下通过就地取材的方式拍摄美食类的短视频为内容,在3~5分钟之内展示一道创意美食为噱头吸引大量粉丝前来围观,制作出如“熨斗烤肥牛”、“易拉罐蹦爆米花”等看似操作简单实则危险系数极大的短视频。而短视频平台的把关漏洞以及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将带有危险性的视频推上热搜榜,后被一些没有足够辨别能力的青少年所吸引,并随之效仿最终造成无可挽回的局面。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篇从新传角度了解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