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记忆


高中时我还没有开始上网,班里一些金主已经在网上追剧了,那时候《斗鱼》很火,fir的插曲突然爆红,我则是从音乐的渠道接触到的,吸引我的从来都不是这些最流行的作品。记得那时候高二升高三,确定了美术的方向以后压力很大,暑假就去初中时课余学画的老师家里补课,吕老师年纪大了,已不在文化宫开班,但还是有不少学生家长把孩子拖给他,推辞不掉。我找他的时候他也说自己已经没有精力再带联考生了。来他家画画的都是不超过十岁的孩子,看在我是老生的份上他才额外收了我两个月,让我从初中的练习生水平向专业性过度,整个屋子里只有我一个人坐在另一间小餐厅里画伏尔泰。我对伏尔泰总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可能就是那时候烙下的印,永远画不好,但又不至于太烂。

孩子很吵闹,可能也是这个原因,老师会放一些特别古董的碟,都不知道他是哪弄来的,刚开始放些什么澎湖湾啊,让我们荡起双桨啊,我听出来是小学音乐课的教材,也说得过去,后来越发听得怀疑人生了,全是动画片插曲,什么黑猫警长,舒克贝塔,甚至我都没有听过的神曲,配着这种歌画画,笔都笑掉!稍微大一点的孩子都开始抱怨了,问老师能不能带自己的碟来放,后来我记得他们带了潘玮柏,蔡依林和林俊杰之类的,少男少女们还交流起自己的偶像,炫耀又满足。

对这张专辑最深的记忆可能就是我整个晚上在老师家里循环了好几轮,那天没有来太小的孩子,都是几个爱画画的老同学,三三两两地在画自己的画。我原本以为在播完之后会有人用自己的碟换掉我的碟,但是它整整循环了一个晚上,大家的交流声都变得轻了,那天老师家特别安静。

现在想来,要不是这张专辑,我可能早已忘记了我还去过老师家补课,在老城区菜市场的巷弄里还有过那样仿佛时光交错的记忆。我身上所有被赋予的东西都是那个时代的,尽管我后来也不再听磁带,不再需要拎着画具走街串巷,再也没见过原始的农舍与破败的旧巷子,甚至很难相信自己是从那个极不卫生、极不便利的时代活过来的现代人。但总有什么是无法被改变的,我肯定也有陈旧的痕迹,或好或坏,都完完整整地被音乐保留了下来。

很多专辑我都不想再听了,就像很多日子过去了就过去了,不要回味,也没什么好回味的。失去的,遗憾的,不要去追,也没什么好追的。生活就是生活,生活的滋味就是当下的满足与缺失。不管什么味道,都是一样的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音乐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