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p1/2year·德国】疫情之下,福祸相依

追美剧《良医》第四季时看到COVID场景,陡然回想已一年多时间。虽未亲历疫情最严重紧张的时间段,却也因一年前正好在异国时候感受到波及的影响,当时所留下的记录现在再看来也仍旧弥新。

Chemnitz

疫情之下,全球生息大同。这大概是一路见证了德国从一开始12例确诊到后来回国时破40000例感受最为深刻的地方。灾难面前,我们曾经设想一切会慢慢稳定下来,至少国内抗疫情况逐渐好转的时候,并不会想到真的有一天欧洲区也会急速严重起来,站在过后的角度再看这个变化过程,除了疫情本身的短期戏剧性上涨以外,我们也不得不感慨愿望是美好的,但终归还是需要有一定的危机预见性,至少这次是真切感受到了教训,不仅仅在于金钱上的教训,还有心理上所承受的鸭梨。

自从知道“感同身受”这个词是很难适用于人与人之间后,尽可能地少用。但当自己身处异国他乡时候,特别是碰到这种全球性疫情下,还真的想要用上感同身受这个词了。出于对海外留学生的一种理解。感同身受大概有几个方面,国内疫情严重的时候,有一种强烈的民族感,需要将所在地的医疗物资尽可能地收集调运回国支援,从我们自己跑了几家药店依旧买不到几个口罩便能看出;欧洲区开始有确诊病例出来之后,大家开始有所意识要尽可能减少到人群密集地,但更多的紧张意识反倒是从国内的亲朋好友以及新闻里传送过来,这种焦虑感演变成如果你外出带个口罩的话,似乎自己都觉得尴尬,毕竟西方国家骨子里认为的是只有病人才佩戴口罩,你带了口罩那是什么个意思呢。在带与不带口罩出门这个问题上,也确实有在媒体上看到有部分地区华人带口罩被diss之类的,这种感受是真的只有自己体会过才能懂得。后来疫情逐渐严重了起来,不再需要过多担心带口罩出门会不会被另眼相待了,但是疫情越发严重也就意味着回国之路变得更加艰难了,对于本来签证马上要到期的我们来说,不得不更加紧张起来了。

原本一月份好不容易抢购到的二十几个口罩是留待回国时候能派上用场,谁能料想到还没回国就已经差点儿不够用了。更令人无奈的莫过于航班一次次被取消,直到后来我们都开始怀疑要怎么回国,两难的境地在于签证马上到期,但是航班不确认会不会再被取消。那种抓狂的心情,也大概只有同处局面下的留学生们可以真的感同身受了。

Keep Distance

在航班被取消后改道从北京多飞一趟再回厦门之后,想着总算是要到回国的日子了,离校手续也陆续在办理,却因为外管局只能提前一周才受理注销登记证明书,只能坐等可以受理,万万想不到的是还没等到提前一周的时间,开姆尼茨的政府部门全部停止了对外办公,那天下午本想着市区采购物品时发现商店集体的开始闭店不营业了,不曾想那个时候政府部门也是如此。于是,疫情受带来的难题正式上线。离校手续的第一道就办不了,知道的时候已经是当日晚上,只能想着第二天去外管局碰碰运气了。当然了,运气并没有碰上,好在同个时间离开的小伙伴碰上运气有了邮件地址,说是邮件可以受理,最好的办法。第二道手续便是去银行注销账户,原想着注销登记没有拿到的话,也只能是去银行碰运气,而这次显然是用上了,德意志银行爽快地拿了护照和银行卡就帮忙办理完注销,流程很快,总算有件能缓解心情的事情。

后来邮件给外管局,可能正逢周五,当日并没有回复,只能忐忑地等到周一。而更大的“惊喜”也来了,原定下周五回国航班中德累斯顿飞阿姆斯特丹的航班被取消了,德累斯顿被封城了,意味着需要换港口前往阿姆斯特丹才能赶上回去的国际段航班,快速搜索了德国境内还有飞往阿姆的航班,只有柏林是地理位置最近所剩航班还多的一个地方,而最尴尬的莫过于周末时间还需要等到周一航司有上班才能确认是否可以帮忙将航班保护到柏林出发,一个充满未知数的周末,一点儿回国的喜悦之情都谈不上。

Empty

满怀希望的时候有可能失望越大,周一等来的消息是航班无法被保护,只能重新买票,继续找到最优解方案。但事实证明并没有最优,只不过在取舍之间你更看重什么。当Kerry告知我航班不能被保护时候,想到的方案是自己买一张新的机票飞到阿姆,但这个时刻点距离阿姆飞北京的航班中间不到一个小时的转机时间,航司没有给联运的话,能赶上的概率性很难保证,最合适的办法是提前一天飞往阿姆,但问题又出来了,当时的荷兰已经发出通告禁止非欧盟区域公民入境,除了必要的医护相关人员或者转机,最敏感的莫过于这个转机了,不晓得自己这样的转机方式是否可以入境阿姆,未知数再次出现,毕竟不能入境的话也意味着自己的托运行李是拿不到的,Kerry当时建议不带托运行李改成快递回国,只拿上一些必要放登机箱回国,或许这也是一种办法,于是赶忙地跑去学校的DHL点去咨询了国际快递的相关费用和时间问题,脑海中想到的是要好好评估一下这个方案的可行度,本来行李已经整理得差不多了, 若是采用此方案意味着行李需要重新做出取舍,而取舍的标准是以需求还是价值呢,万一托运回国途中行李丢失等等问题扑面而来,不得不去思考。还有一种冒险的方案是当天将行李都带去柏林机场,试着恳求柜台人员在办理登机牌的时候能够将自己的行李挂到阿姆飞回北京的航班上,依然需要碰运气的问题,但凡有一些可能的机会在当时都不得不去考虑尝试,还特意问了送机的华人小哥是否可以帮忙处理万一不能直挂上的话把行李带回开姆尼茨并帮忙快递回国。慌乱之下是真的把能想的各种可能都考虑之后才发现,维持原来的回国路线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而更加鸭梨的地方在于回国航班不能确定下来也就不能处理后续的退宿舍问题。问题演变到一环扣一环的境地,只能将方案回归到法兰克福直飞回上海的高价票上了,一开始未将其作为考虑方案的最大地方便是价格太过高昂了,一万八千多的机票,已经够往返三趟德国了,而当下竟然这个成了最合适的选项,除了贵以外,其他的不确定和风险性是最低的了。内心开始偏好这个方案的时候,只能就狠下心来做出最后的决定,同时也自我合理化这个方案,毕竟是国航直飞国内航班,再取消的概率性基本不存在,直飞的好处在于减少中转过多而带来的感染风险,并且还能确认后续的离校手续,所有担忧原来航线不能确认是否能入境荷兰,提前一天到阿姆机场硬杠着过夜,行李是否可以直挂或者快递回国到底要寄到哪里、需要多久时间、会不会丢失,中转那么多个地方是否危险等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至此最终真的是花钱买心安起了很大的安抚作用。

事后在想,在这样紧要的时刻里驱使自己去做下决策的到底是什么?我又如何确保自己能够做出一个好的决策,有什么可参考的指标呢?很坦白地说,当下人身安全并不是作为第一衡量指标,金钱才是横亘在选择下最大的障碍,即便后来我还是选择了最高价的方案,也确实考虑到了人身安全这个问题。但在金钱与安全上的取舍,并没有想象中能够快速地做出判断的。这次涉及到的个人选择排序应该是自己人生中为数不多认真考虑的课题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Gap1/2year·德国】疫情之下,福祸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