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用一生照亮我的人生,我用笔尖书写您的故事

父亲时间去哪儿啦?

父亲的一生

        人生来到世上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苦有甜、有喜有悲,酸、甜、苦、辣、乐,应有尽有。风霜雨雪,坎坷曲折,人人都不可避免,有的人是先苦后甜,有的人是先甜后苦,有的磨难多,有的幸福多,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父亲是先苦后甜,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吃了很多苦。童年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后的贫苦生活,少年吃尽了农村的苦难与农活;青年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吃糠咽菜之苦,勤工俭学。由于贫困,父亲初中之后就没能实现去大学深造的梦想。从此他开始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下过井,当过煤矿工人,赶着驴车长途跋涉的运输石头……吃的苦实在是太多、太苦、太累。也许是父亲步入壮年之前经历了这么多磨难,吃了这么多苦,才锻炼了他克服困难的意志、积极向上的思想,宽厚待人的品德,廉洁自律的毅力,聪明才智的发挥,苦尽甘来,在他壮年、老年时期事业顺利有所成就,忠厚实在人缘好,家庭和睦子孙满堂,幸福美满在晚年。

        父亲的一生为人厚德诚信,严于律己;团结伙伴,助人为乐;敬老爱幼,善待亲友;胸怀坦荡,心底无私;对人对事,问心无愧,永不停息地对家人和社会做出真诚的奉献。正是这些高尚的品质,父亲结缘很多恩人、市政领导、朋友的教诲, 关心,帮助与支持,顺利走完他的一生。

老家的河

父亲的老家

        父亲的老家在平顶山市新华区滍阳镇西滍村,那是西周早期至春秋早期应国贵族的居住地。文化大革命后的农村,按照当时农村土改划分的五种成分,父亲家不像地主家庭,祖上也没有留下什么豪宅大院;也不像富农,占有一定的土地,还能有些剩余价值;还不像中农,占有适量的土地;父亲家是贫农,仅有少量的土地。因为家里穷,爷爷奶奶前期一直养不了孩子,曾经多年在家门口免费提供茶水供过往的行人喝水、歇脚,也许是善行感动了送子娘娘,父亲在爷爷奶奶40多岁时带来了家里的福音。

        父亲的老家过去什么样儿我没见过,但根据所查资料记载和家人所描述的样子,那个年代祖父祖母仅留下几间瓦房,一个小院。在我的想象里,那里的景象应该是——春天万物复苏,村里的花草树木含苞待放,长满了嫩芽,满地春色。夏天,大人、小孩儿在树下乘凉、做针线活儿,玩耍,也挺开心的。秋天,树上结满了各种五颜六色的果子,由小到大,由青到红,一片大丰收的景色。冬天,树上挂满了红薯叶、玉米棒、红辣椒,琳琅满目。

少年读书生活在农村

        听父亲讲父亲读小学期间,学习、生活都在农村,十二岁左右,肩膀驮着半袋子面粉上学,在学校开始学着做饭,烙烙馍;放学回家割草、喂牛、喂羊、拾粪,拔草、翻红薯秧,学会了锄地、犁地、耙地、播种、割麦、打麦、扬场、刨红薯、掰玉米……农村活几乎都干过。夏季顶着炎热,冬季冒着风雪,为了生活终年劳作。每年春季青黄不接时,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去挖野菜,上树摘榆树叶,直到收麦子了,能吃上一顿白面馍馍。秋季刨红薯,把多余的红薯切成红薯片晒成红薯干,吃的全是红薯,锅灶底下烧红薯,锅里煮的红薯叶、红薯块,盆里和的红薯面,整天都是清一色的红薯宴。只有到春节或许才能吃上些花卷馍和香喷喷的饺子。

        在农村过年也很有意思,二十三炕火烧,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灶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家家户户放鞭炮,大年初一扭一扭,除夕的饺子年年有,天天为过年做准备。初二走亲戚,初三村里唱大戏,搞文艺节目,踩高跷等。直到现在,岁月悠远,民风依旧。

        农村虽然生活苦,生活累,但也有快乐,思想单纯。这是父亲童年快乐的生活圈,既天真淳朴,又是在苦涩的生活中怀揣着梦想的时代。

父亲的婚姻

        说起家庭幸福,我一直很羡慕父亲母亲,他们郎才女貌,相亲相爱,养育子孙,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

        父亲的形象又出现在我眼前,他上身总是穿一件白衬衣,中等身材,五官清秀,有气质。可是他没有那么幸福的专心读书学习,过早的为了生计走上社会。

        母亲是一个农村妇女,但她勤劳朴实,农忙时干农活,农闲时给孩子们做衣服、做鞋,尤其是年三十晚上,母亲都会把做好的新衣服、新鞋放到孩子们床边才睡去。

        父亲、母亲对待孩子挺严格的,教导我们认真学习,好好做人,勤奋做事,宽以待人,更让我们保持心地善良,通情达理,不与邻里他人闹矛盾。


缺席的爸爸,子欲养而亲不待

        父亲的故事很多,需要我花时间慢慢来写,写他的一生如何自省做人,自省做事,自省感悟。

        值得我记忆一辈子和学习的是——父亲在他自己成功之际,吃水不忘挖井人,回馈给曾经帮助他的恩人,更在成功之时,不起贪婪心,对事业收放自如。

        父亲的故事告诫我们: 一个人要想成功、顺利度过人生,都需要自省、自励、自强、自尊、自爱,不断反省自己,不断总结,不断听取聪明人的意见,时刻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提升自己的思想修养、道德修养、行为修养。这是我们一生要学习和继承的精神。


汤晶锦 -《酒干倘卖无》



时间都去哪儿了(感动几亿人MV)

你可能感兴趣的:(您用一生照亮我的人生,我用笔尖书写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