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隔离区”的报告:红白两色的关爱

“快看看市场还开门着没,能不能下楼多买些菜?今晚上应该就要‘那个啦’。对了,戴好口罩,拿着出入证,不然你出不去小区大门……”

车辆禁止出入的小区大门


今年元宵节的下午,阳光以其少有的宁静从窗外飘了进来,翻腾在银灰色的电脑键盘上,格外明亮。作为一家中央文化类媒体的驻站记者,我正通过此键盘编撰一篇名为《抗击疫情,〈中国医生〉等文艺作品汇聚力量》的稿件。而在此之前,这一键盘已出产了十余篇有关陕西文旅系统疫情阻击的报道,但当妻子打来的这个“预警”电话响起,并隐讳地提及昨晚谈到的封楼传闻时,还是让人切身感受到近在身边的危险。

自疫情发生以来,特别是从大年三十开始,原本热热闹闹准备过年的城市,一下子变得冷清起来。各类文娱场所、博物馆、旅游景区,统统闭门谢客。家门之外,除少数经营生活必需品的超市、药店等还允许营业外,其余商铺也都关门了。窗前的这条位于西安市新城区的主干道,似乎一下子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春节模样,用自身的冷冷清清衬托各家屋内的团团圆圆、热热闹闹。

“120”接走相关人员


如果说还有一些在小区内外及街头忙碌的身影的话,他们往往是基层政府部门、街办、社区及小区的工作人员。他们也都有一个特殊的色彩——穿着写有志愿者字样的红色马甲,或套在胳膊上的红袖箍。

如果没有疫情,元宵节的那个周末之后,也就是2月10日,当是学校开学的日子。车水龙马,甚至是拥堵,将成为城市的写照。放下电话,我抬头望向窗外,在午后暖暖的阳光中,公路安静得似乎睡着了,久久没有一辆车前来打扰它的梦境。

我猛然发现,马路对面的蔬菜市场不知从何时起已经关门了。可就在前天,当测温枪从额头扫过之后,自己还被允许进入买过土豆和韭菜呢!无奈,我的抢购计划落空了。

疫情期间,社区工作人员没有休息日


当天下午五六点钟,在把红马甲及外套挂在门廊、用酒精给身上消毒之后,妻子竟然走进屋内!我和孩子都惊异于她回来得如此之早,因为这些天不到夜深人静之时,她可是回不来的。

“我们的楼已经被封了,你还不知道吗?楼下有警察,现在谁也出不去了。”面对我们的好奇,妻子这样说。

“不让出去,东西怎么买?”

“说是有物业及工作人员给代买,具体怎么弄,等待进一步通知。”

“你穿着红马甲,还能出去吗?”

“我也出不去了。在家里开展工作,逐一登记每家每户的信息,每天两次采集大家的体温,汇总后上报……”

对于比上班还忙的假期,我们已经习惯了,因为从大年初二开始,我们家就充满了“战斗”的气息。因为疫情形势日趋严峻,从那天开始,所有社区工作人员返岗值班,这自然包括冲锋在前、身为党员的妻子。而我因为工作关系,时常收到或看到相关文旅单位发来的抗疫信息,并足不出户开展采访报道。孩子们除了优哉游哉地叫喊开学要推迟的“好消息”外,也不得不以家为世界,居家玩耍。

楼顶也要消毒


也就是从元宵节的那天晚上开始,电话一通接着一通响个不断,妻子开始负责登记1至6层所有住户的信息,并建立起庞大的微信群,通知相关信息。我们这栋楼一共30层出头,她与几个同样家在(或父母家在)这栋楼里的同事一起,要完成300多户(实住)、近1000人的信息登记及体温汇总等工作。

“楼被封,主动上报信息,以及每天两次监测上报体温,大多数人都很理解,主动配合工作。”通过当天晚上至翌日中午、持续传入我耳朵的通话之声,我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甚至,我有点惊讶,不少人都没有讯问被封楼的原因。同时,仅仅一个陌生来电的自报家门,就轻易地将全家人的身份信息一一汇报。如果换在平时,绝对难以做到。我想,这就是疫情下的信任与托付吧,是人们在灾难面前本能地相依相靠和相互支持,是无需多言的众志成城和团结一致。

当然,相关小区、住宅楼被封的消息及原因通过各种渠道被人所知,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一天前,妻子就透露了我们这里可能要被封锁的传闻。因为楼里有一个住户因高度疑似已被送至西安市第八医院(新冠肺炎定点医院),而他的家人也已全部医学隔离。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工作关系,他在年前曾在某商品市场里与湖北客商有过接触,该市场已有两例确诊病患,并已被封闭。

白衣工作人员给每家配送物资 


当天晚上,我听到门外有响动,通过猫眼儿一看,只见两个全身白色、穿着隔离服、带着口罩的人在给楼道、电梯等公共空间喷洒药水,进行全方位的消毒。虽说这种全副武装的白色防护服通过新闻报道见过多次,但当直接出现在眼前时,还是颇为震撼。“这么说,这里真就是疫区了……”脑海里不禁浮现出这一认知。

可能一切发生得太快,有些人还没有做出更多的反应。到了第二天,一些人因出行受阻,还是表现出了一些情绪。因为房屋朝向的关系,我无法看到小区大门及楼宇门前的情况,但分明听见门口高音喇叭的声音,那是民警及小区物业、社区工作人员的声音,在反复劝阻一些人为了家人和他人的健康,进行自我隔离,不要外出。

没过多久,妻子手里的微信群也热闹了起来,有人拍到了楼下运来的成批、成箱的蔬菜和食用油的图片并上传,问是什么情况,怎么购买?妻子赶紧联络讯问,并获知将会免费分发给大家。这一消息还真是让人有些意想不到,不禁称赞起政府的关怀。

政府配送物资

待免费分发的蔬菜

戴着红袖箍的工作人员在忙碌


果然,两个小时之后,楼道内传来平板车车轮吱扭扭的响声。随着声音越来越近,又渐去渐远,一袋米、一桶油及一塑料袋的各色蔬菜,放在了每家的门前。当我戴好口罩打开门时,眼前依旧是两个全副武装且忙碌着的白色身影……

白衣工作人员给每家配送物资


灾难面前见本性。相比极少数人不顾大局,叫喊着封楼耽误了自己的种种“大事”,或者在拿到了体温表后还不主动上报体温,声称认不得、不会看,绝大多数人都能积极主动配合工作。有住户打来电话,表达对政府送米、送菜的谢意,但说自家是开饭店的,什么都不缺,坚决让把自己那份配送物资转送给更需要的人。还有一位女士送来200捆莴笋,并与社区、小区工作人员一起卸货搬运,却自始至终连自己的姓名都不肯透露……

之后的日子较为平静,人们习惯了隔离,或在家休息,通过网络畅游世界;或开始远程工作,干起自己的事情。学生们“停课不停学”,每天上课、写作业,充实得不亦乐乎。我则赶紧整理了一下前两天由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20余家文旅企业召开的共商应对策略的线上座谈会的相关发言,编发了一篇直面现实困境、呼吁政府支持及强化企业内功的稿件。接下来的几天,陕西省及西安市纷纷纷出台相关支持文旅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措施和意见,众多文艺单位、文化机构推出了更为多样化的抗疫作品和线上服务,我坐在窗边,沉浸在键盘和鼠标的声响之中,而安静依旧是窗外的主旋律。

不肯透漏姓名的爱心人士送来蔬菜


可以说,每两天,木板车车轮吱扭扭的声音便会响起,穿着白色隔离服的工作人员会把新鲜蔬菜免费放在每家每户口的门口。大家取菜的时候,也会发现原先放在门外的垃圾不知何时消失了。

十来天后的一个早晨,突然传来自10点起解除封锁的消息。社区工作人员也在群里通知大家,上次没办出入证的住户,可随后前往物业处办理,每家每两天可有一人凭此外出买菜。

玻璃受损的楼宇门之一


解封的那天中午刚过,我与妻子一起下楼。走到一楼楼门处,只见被风吹摆的封条仍在,而楼门上的多块玻璃已呈碎裂状,顽强地坚守在门框之内,显然这里曾经发生过不愉快的争执。

红马甲们在解封后为住户办理出入证


虽然没舍得用掉两天才一次的外出机会,但能在院子里舒展一下,自由自在、毫无遮挡地晒下太阳,也是一种幸福。“你别多呆,下午还有课,老师刚才新布置了作业,你给娃辅导下,早点提交。晚饭别等我,说不上啥时候才能回来呢!”言罢,这个红马甲已走到了小区门口微开的侧门处,而大门依然封闭……

        转自《文旅中国》,原题:《一位文化记者的“隔离”日记:红白两色的关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来自“隔离区”的报告:红白两色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