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庆:不合律就是古风?古风不是垃圾筐!

什么是古风?不是只讲押韵、不讲平仄、不讲字数的写法就叫古风。

很多不懂格律的人,随便来几句不能合律,于是就自称是古风。你考虑古风的想法了吗?

还有一些学填词的,只会长短句不会平仄韵脚,按着这个形式来随心所欲,然后自称“自度曲”。

好吧,当代诗词界有多少这样的二流子?你们这个圈子的人,是最清楚的。

古风确实在韵律上没有格律诗那么严格,但也不是想怎么来就这么来的。李白的《将进酒》,那可是正宗的汉乐府啊。真以为《蜀道难》就是凑字数了?

另外,除了形式上的长短、散句并用之外,古风的特性在于“古”。古风必须是古朴、质朴甚至直白的那种语言风格。

你见过用排律的文风写古风体的吗?你把李商隐的诗风的句子多排列一些,能叫古风吗?

格律体,近体诗、宋词都有独特的韵味,那么你怎么就忽略了古风这个体裁独特的韵味了?

所以,不是说不合格律就统统归进古风里!你以为古风是垃圾筐啊!

==补充=====

1、有问:但是说了半天,还是没看懂你要表达的古风到底是啥?

其实我说的很清楚了,如果你有点诗的阅读量,是能够体会到的,如果阅读不多,那就要好好体会,恐怕说再清楚,你也领会不到其中的区别。这叫书上得来总觉浅。

古风,在于风字啊,风是韵味、风格,这种东西不是形式,而是蕴含的东西,是需要体会的。

作为一种诗体来说的古风,是到了唐代才有的说法,是相对于格律体而言的。格律体之外的形式一概称为古风,而格律体被称为近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律绝。当然,古风是四言、五言、七言、杂言都有的,押韵、平仄都很宽泛,尤其平仄,看起来像是不拘束。

这是形式上的区别,仅仅是形式上的区别。而古风并非这么简单打散句式、不拘平仄就可以的,这只能叫形似而神不似。

所谓的神,就是风。主要体现在文字风格、表达技巧上。这个说起来真的话长。在曹植之前,作诗是不讲究太多技巧的,汉代之前,甚至没有技巧的概念。所以作品都很朴实,想什么说就这么说,简简单单。比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再如: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并无刻意的技巧可言,我们看不到后世所谓的文采之类。也不以文采论之。

曹植之后,技巧出来,作品趋于华丽,讲究字句,炼字炼意慢慢的就出来了,所以都能看到作者的用心用力,作品读起来也更接近文学的审美。比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再如: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是不是能体会到内在的“风格”上的区别?你至少会发现后面的两句很精致。为什么精致了?因为作者用心用力来当作品写了,融入了各种诗的技法。那么,那种古朴的味道基本就没了。

我们很难说这是因为具体字眼的时尚感带来的,因为汉字还是那些汉字啊。就好像你拿黄花梨也很难仿出清代家具的风格,怎么做,都觉得“新”,而不“真”。

所以写古风,既要考虑形式,更重要的还是风格。

给大家举个例子,清代的王夫之,尽管不以诗人称焉,但诗写的很有特色。尤其他喜欢写古风,但他的古风,基本用的是律诗的风格,所以读起来怪怪的,因为特别,所以另成一体。大家体会一下:

◎杂诗·王夫之

悲风动中夜,边马嘶且惊。

壮士匣中刀,犹作风雨鸣。

飞将不见期,萧条阴北征。

关河空杳霭,烟草转纵横。

披衣视良夜,河汉已西倾。

国忧今未释,何用慰平生。

你再看看白居易的一首古风:

登龙昌上寺望江南山怀钱舍人·白居易

骑马出西郭,悠悠欲何之。

独上高寺去,一与白云期。

虚槛晚潇洒,前山碧参差。

忽似青龙閤,同望玉峰时。

因咏松雪句,永怀鸾鹤姿。

六年不相见,况乃隔荣衰。

味道马上就不一样了。很显然白居易的这首味道要古得多。并非时代先后有别问题,而是写法。白居易按古风写的,王夫之按律诗写的。

这就是古风的精髓所在。如果你还看不明白,我就不好多说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冯庆:不合律就是古风?古风不是垃圾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