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语56‖子张|第十九

网络图片

本篇分为二十五章,所记述的内容全都是孔子弟子的语录,论及君子之行、道德信义、交友原则、好学精神等,多数主张与孔子本人的学说很接近,从中可以看出弟子们对孔子学说的信奉和传承。

1、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译文:子张说:“士看见危难敢于献身,看见有所得就想到是否合乎道义,祭祀的时候想到严肃恭敬,居丧的时候想到悲痛哀伤,那么就可以了。”

2、子张曰:“执德不弘①,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②?”

注释:  ①弘:此“弘”字就是今之“强”字②焉能为有,焉能为亡:这两句疑是当时成语

译文:  子张说:“信仰道德而行为不坚强,信仰道义却不坚定,这样的人有他不多,无他不少。”

3、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
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译文:  子夏的弟子向子张询问应该怎样与人交往。子张说:“子夏是怎样说的?”

回答说:“子夏说:‘人品好的就跟他交往,人品不好的就加以拒绝。’  ”

子张说:“我所听到的与比不同:‘君子尊重贤人,也交往广大的普通人;赞美好人,也怜悯无能的人。’我自己如果跟贤明的话,对于别人有什么容不下的?我自己如果不够贤明的话,人家将拒绝跟我交往,我又怎么可能去拒绝别人呢?”

4、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译文:  子夏说:“即使是小技艺,也一定有可取的地方;只是对于实现远大理想,恐怕会有妨碍,因此君子才不从事它。”

译文:  子夏说:“即使是小技艺,也一定有可取的地方;只是对于实现远大理想,恐怕会有妨碍,因此君子才不从事它。”

5、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译文:  子夏说:“每天都能学到自己不会的知识,每月都不忘掉自己已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学好了啊。”

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定自己的意志,诚恳的提问而且深刻地思考,仁就在这里面了。”

7、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译文:  子夏说:“各种工匠通过在作坊里劳作来完成他们的具体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掌握大道。”

8、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  子夏说:“小人犯了错误,一定会加以掩饰。”

9、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译文:  子夏说:“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变:  远看他,庄重矜持;贴近他,温和可亲;听他讲话,又很严肃。”

10、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译文:  子夏说:“君子有诚信,然后才能役使百姓;如果没有诚信,百姓就会以为自己在受虐待。君子诚信,然后才能劝谏别人;如果没有诚信,听者就会以为是在诽谤自己。”

11、子夏曰:“大德不逾yú闲,小德出入可也。”

译文:  子夏说:“大节上不超越界限,小节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12、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子夏闻之,曰:“噫!言犹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译文:  子游说:“子夏的弟子们,让他们做打扫、应答、接待客人的工作是可以的。但这些是末节罢了,他们学问的根本却没有,怎么办?”

子夏听到后,说:“咳!言游说错了!君子的学问哪一个是先传授的,哪一个是后教的?这就好像草木一样,是有区别的。君子的学问,怎么可以歪曲呢?能够按照次序有始有终地传授学生的,大概只有圣人吧!”

13、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  子夏说:“做官如果有余力就去学习,学习如果有余力就去做官。”

14、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译文:  子游说:“ 居丧,尽到悲哀之情就可以了。”

15、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译文: 子游说:“我的朋友子张啊,他所做的已是难能可贵了,但是还没有达到仁。”

16、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译文:  曾子说:“子张容仪庄严大方,但是难以跟他一起修养仁德。”

17、曾子曰: “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

译文:  曾子说:“我从先生那里听说过:平常时候,人没有充分地抒发感情,如果有,一定是在为父母亲居丧的时候。”

18、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①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

注释:  ①孟庄子:鲁国的大夫

译文:  曾子说:“我从先生那里听说过:  孟庄子的孝,其他方面别人也可能得到,到他在父亲死后,不改变父亲任用的人和施行的政策,这一点别人是很难做到的。”

19、孟氏使阳肤①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衿而勿喜!”

注释:  ①阳肤:旧注说他是曾子弟子

译文:  孟孙氏派阳肤做狱官。阳肤向曾子请教,曾子说:“居上位的人治民失去道义,老百姓民心离散已经很久了。你如果掌握了他们犯罪的真情,就要哀痛怜悯他们,而不要沾沾自喜。”

20、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译文:  子贡说:“商纣的坏,不像传说的这么严重。所以君子憎恨身居低下的处境,因为一旦如此,天下的坏名声都会集中到他身上。”

21、子贡曰: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①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注释:  ①食:同“蚀”

译文: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像日食月食那样。犯了过错,人人都能看到;改了过错,人人都能敬仰。”

22、卫公孙朝①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尝师之有?”

注释:  ①公孙朝:卫国的大夫

译文:  卫国的公孙朝询问子贡说:“仲尼是从哪里学来的?”子贡说:“周文王、周武王之道,没有失传,散落在民间。贤能的人能够了解它的大旨,不贤能的人只能抓住它的末节。到处都有文武之道存在,先生在哪里不能学呢?为什么要有固定的老师专门传授呢?”

23、叔孙武叔①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②,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③,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④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注释:  ①叔孙武叔:鲁国大夫,名州仇chóu②宫墙:  “宫”有围障的意义,犹如今天的“围墙”③仞:古时七尺为仞④官:“官”字的本义是房舍,其后引申为管职之义,这里是指房舍而言

译文:  叔孙武叔在朝廷中对诸位大夫说:“子贡比仲尼强。”

子服景伯把这话告诉了子贡。

子贡说:“拿围墙打比方的话,我家的围墙跟肩头一样高,可以从外面看见家中房舍的美。先生家的围墙有数丈高,如果找不到门走进去,就见不到宗庙的华美、房舍的富丽。但是能够找到门的人很少。武叔先生那样说,不也是合乎情理的吗?”

24、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①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②见其不知量也③。”

注释:  ①以:此也,这里作副词用②多:副词,只也,适也③也:用法同“耳”

译文:  叔孙武叔毁谤仲尼。子贡说:“不要做这样的事!仲尼是不能诋毁的。别人的贤能,就像丘陵,还可以逾越。仲尼,就像太阳月亮,不可能超越过去。人们即使想要自绝于太阳月亮,那对太阳月亮又有什么损害呢?只不过显示他自不量力罢了。”

25、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译文:  陈子禽对子贡说:“您对孔子是刻意谦恭吧,仲尼难道真比您强吗?”

子贡说:“君子说一句话能够表现出睿智,也能说一句话就表现出无知,讲话不可不谨慎啊。先生的不可匹及,就好像天一样高,是不可能凭借阶梯登上去的。先生如果得到诸侯之国、大夫之家的任用,就能做到:有所树立就能立得住,有所引导就能使百姓跟着走,有所安抚就能使人来投靠,有所动员就能得到响应。先生活着的时候就十分荣耀,死了之后又会让百姓哀恸。别人”


逾yú:  1(动)超过:逾常、逾期、逾限、年逾古稀、不可逾越    2(副词)更加:逾甚

仇chóu:深切的怨恨:仇敌、仇恨、仇视。疾恶如仇。同仇敌忾(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仇qiú:古同“逑”,匹配姓。

绥(綏)suí  ㄙㄨㄟˊ1安抚:绥抚、绥远、绥集(安抚和笼络)。绥靖(安抚使平静)  2安好:顺颂台~(旧时书信用语)  3古代指登车时手挽的索  4古代的旌旗和旒liú

旒liú:1(名)旗子上面的飘带。 2(名)古代皇帝礼帽前后的玉串。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论语56‖子张|第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