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四)“后刻意练习”时代到来了(续)

间隔练习

  为什么间隔练习比集中练习更为有效呢?

人们早就发现有间隔地安排练习使知识存储得更牢固。大概是因为向长期记忆中存放新知识需要有一个巩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记忆痕迹(大脑中有关新知识的心理表征)得到加深,被赋予含义,并和已知联系起来——这个过程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

快速频繁的练习会产生短期记忆,持久记忆则需要花时间进行心理演练以及其他巩固过程,因此有间隔的练习更为有效。出现了一些遗忘后,再检索所学的东西,就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这会重新触发巩固过程,进一步强化记忆。

穿插练习

在练习中插入两个以上的主题或技能,是有助于长期记忆,也是一种胜过集中练习的学习方法。

这里有一个小例子。教两组大学生计算4种少见的几何体的体积(楔体、椭球体、锥球体及半椎体),然后让他们解练习题。一组学生的题目按照问题类型区分(先解四道计算楔体体积的题,再解四道计算椭球体体积的题,以此类推)。另一组学生解同样的练习题,只是题目的类型是混合的(穿插安排的),而不是将同一类型的题放在一起。

在练习中,按统一类型解题的学生(也就是集中练习的学生)的平均正确率为89%,而按混合类型解题的学生,正确率只有60%。但是在一周后的最终测验上,之前练习统一类型解题的学生的平均正确率只有20%,而进行穿插练习的学生的平均正确率为63%。把问题的不同类型混搭起来,虽说在最初的学习阶段有所阻碍,但这种方法让最终测验成绩提高了惊人的215%。 从掌握知识和长期记忆上看,穿插练习远比集中练习的效果好。

多样化练习

多样化练习能促进知识的活学活用。 在体育课上,一组8岁大的孩子练习将沙包投进篮子。半数孩子在距离篮子3英尺远的地方投,其余的孩子从2英尺远和4英尺远的地方投。

12周过后,孩子接受测验,把篮子摆在距离他们3英尺远的地方。投篮最准的孩子出现在2英尺和4英尺练习组,他们从没练习过在3英尺远的地方投篮。为什么从没练过3英尺距离投掷的孩子表现最好,而只练3英尺距离投掷的孩子却表现不佳呢?

虽说沙包研究关注的是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但大量证据证明,这背后的原理也适用于认知性的学习。这里的核心概念是,多样化练习——在不同的距离上把沙包扔进篮子里就是一个例子——能提高活学活用的能力,能把在一种情景下学到的东西,成功地应用到其他情景中。

想要在不同条件下获得成功,就要有相应的行为。近来的神经成像研究提供了证据,证明了多样化培训的确会有好处。研究显示,进行不同种类的练习会使用大脑的不同区域。从认知的角度看,通过多样化练习学习运动技能要比集中练习有更大的挑战。

大脑中一个学习更高级运动技能的区域似乎可以通过这种难度更大的处理方式巩固你学到的运动技能。反观通过集中练习学到的运动技能,它会在大脑的另一个区域得到巩固,这个区域是用来学习难度更低、从认知上看更简单的运动技能的。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通过难度较低、集中式的练习学到的东西,被编成了一个更简单、相对来说更直白的心理表征。相比之下,多样化、难度更高的练习需要耗费更多脑力,通过这种方式学到的东西会被大脑编成更灵活的表征,适用范围也会更广。

近期一项实验显示,即使是与学习运动技能相对的认知性学习,也可以从多样化练习中获益。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方法(四)“后刻意练习”时代到来了(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