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在学校当英文老师的时,给学生出过一篇短文翻译,要把文中男女主角在月下散步时男主角情不自禁说出的“I love you”翻译成日文。结果学生都翻译成“爱してる”(我爱你)。夏目漱石是个文学家,他说,不应直译而应含蓄,翻译成“月が绮丽ですね”(今晚的月色真美)就足够了。
而“夏天过去了”这句话之于日本人,大概就类似“月色真美”,营造了一种特殊的语境。对比“月色真美”象征“我爱你”。“夏天过去了”这句话,又象征着什么呢?
首先看夏天本身,象征着什么。
夏天人们穿着短衣短裤,身体因为受热反应,分泌汗水。于是就乘夜晚凉快,“咕咕咕咕”地大饮冰啤酒,大声划拳。槐树碧油油的,在院子里支起一把大凉伞。老人躺在下面摇着蒲扇睡午觉,光屁股的小孩舔着一块钱的冰棍,冰水滴在柏油马路上,半分钟就蒸发不见了。最快活的,是泳池和球场,人们在大太阳底下舒展筋骨,跑来跑去,游来游去。拨动每一根冬眠已久的神经。城市的桑树上有知了高鸣,乡下的夏夜甚至有萤火虫。夏天是活动的!夏天太热闹了!
西方神话说酒神精神是:“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说起来不怕其他三个季节不高兴,夏天是最具有酒神精神的季节。
由此看来夏天充满热情和活力,鼓舞人心。所以夏天象征着生命,夏天是有生命的,是生命的符号。
要不然,奥运会和世界杯为什么都在夏季举行呢?
冬季奥运会先不说,你首先想想奥运会为什么不在春天举行。因为在夏季运动,穿的衣服少,跳跃、奔跑没有衣物束缚,所有动作都最接近人类一开始的情况。要不怎么说是“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呢?
光照渐长,暗夜短暂。阳光是如此放肆,如此容易采摘,挂在人的眼珠子和心窝窝里。热腾腾,亮闪闪的,一点污垢也没有。
“夏天可太棒了!”
大多数人都会这么想。
比起使用电火炉或是加条围巾的季节,夏天则好像唯一让人们过上“原始人”生活的季节,袒露双臂,光着脚,多少赤子在蠢蠢欲动啊!
所以“夏天过去了”这几个字,是人们在初秋受凉加衣服时,不知不觉在心里唱起的挽歌。因而在日本动漫里,“夏天过去了”成为了新的符号,影响了很多人。
不管是《灌篮高手》里结束于夏天的赛季,还是《未闻花名》里那个随着夏天过去留下的永恒的遗憾,还是《萤火之森》里仅限夏日的恋情。主人公们都钟情于用“夏天过去了”这件事本身,来表达心头的千情万绪。
看来“夏天过去了”这种微妙的感觉,难道是日漫的首创?
不一定。
几十年前,文艺女青年林徽因就已经在诗歌《八月的忧愁》中写道:“从没有人说过八月什么话,夏天过去了,也不到秋天。”但要说林徽因是鼻祖,也未必尽然,其实林徽因之前还有人说过此话呢!
一千多年前,唐代的卢照邻写下《曲池荷》:“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他说:“轻幽的芳香环绕在弯曲的池岸,圆实的花叶覆盖着美丽的水池。常常担心萧瑟的秋风来得太早,使你来不及饱赏荷花就凋落了。”
这就是唐代版的“夏天过去了”。
比起人们在秋天刚到时惋惜夏天而言。让人更难过的是——卢照邻身在夏天,就已经在担心夏天的过去。言外之意,就是“夏天早晚要过去的。”卢照邻一生坎坷多病。说自己“羸卧不起,行已十年”,真是痛苦不堪。在《病梨树赋》中他写道:“怯衡飙之摇落,忌炎景之临迫。”他害怕自己的生命像那梨树叶一样,炎景(夏天)临迫之时就黯然飘落。
夏天在他那里,似乎是维系生命的精神力,我之前说夏天是生命的符号,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但不是每个人都像卢照邻一样是个病秧子,那他们在朋友圈感叹“夏天过去了”,是不是在无病呻吟?
答案是:更多的人,虽然肉体的生命没有死去,但另一种生命形式消失掉了。他们哀悼的,是他们自己也未必察觉到的那种生命形式。“夏天过去了”是借口、是伪装、是一个哑谜。也许实际上是某种情谊的潦草散场,某件事情的功败垂成,某个未完成的遗憾。具体点说是一场恋爱也好、用一个夏天通关后删除的游戏也罢、或者是一场毕业季的告别、一次难忘的夏日旅行、没有发出的微信信息、没履行的承诺、没吃够的冰和西瓜……
在夏天失去的东西,比其他任何时候,都让人印象更深刻。夏秋之交是一年里转折感最强的季节交替。不仅是将一年等分这么简单,更关键在于,天气由热变冷给人的触动,比由冷变热更刻骨铭心,更有失去感。
就好像《蓝色大门》里张士豪说:“好不甘心哦!整个夏天都快过完了,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做。”这里犹言“夏天过去了,却什么也没得到。”
明明前两天还拖着凉鞋闲逛,看着满街的树影和遮阳伞。明明前两天蓝天白云,微风拂面,夜晚会有蚊子,失眠时凉席被肚子焐热了就要换新的区域睡。明明前两天还燥热得很,怎么突然就凉了下去,怎么说走就走呢?
夏日之逝不带走整个生命,而是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片段突然消逝了,带走的,是夏天本身。最后人两手空空,一切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现在再看林徽因那首诗,大概就能猜到几分了——“从没有人说过八月什么话,夏天过去了,也不到秋天。”
夏天虽然过去了,地理意义上的秋天来了,但我自己心里觉得还没到秋天。言下之意,是在说:“我就想赖着夏天不走,我还没准备迎接秋天呢!”
看诗假如学会知人论世的话,就会有“啊!原来如此”这种豁然开朗的爽快。前面卢照邻如是,林徽因也是一样,我们研究她这个人,就能看懂这句话——她写这首诗是在30岁,现在你也大概明白了吧。
原来,她生命里的夏天过去了,可人生状态还处于季节之交的真空期,说俗一点叫更年期。她无所适从,不想和曾经的激情、热烈告别,暂时还不愿意平静如水,温润如玉,做个贤妻良母,但也确实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好。青春好像已是昨日黄花,可刚刚30岁,一切都尚有残影,不到秋天。
她总觉得,随着消逝的夏天,告别西瓜和告别少女时代,在整个人生中很可能是一回事。
这种真空期,其实也并不只存在于更年阶段,而是存在于人生的任何阶段。也就是说,当你觉得“夏天过去了”这句话让你有点难受的话,那你就处于一个真空期,跟年龄是没关系的,跟一辈子里不挑时候随机发生的某些关节性的事件却有很大关系。只不过很多关节性事件集中在某一段时间发生,让人误以为真空期就等于更年期罢了。
夏天的过去让你让你错愕、猝不及防甚至莫名其妙:我明明已经习惯了炎热,怎么北风突然就吹过来了呢?而随之到来的前后不靠的真空期,就是你无所适从的表现。
林徽因就因为真空期产生了八月的忧愁。当秋天真正来时,她说“也不到秋天”,是有点无奈的自嘲。因为时间并不会因为你处于真空期,就给你放个长假,停止不走。这一点,物理学家比文学家更有发言权。在你感叹夏天时,秋天还在向前推动,如果不做好适应秋天的准备,很可能就会被冬天的大雪淹没。
好了,现在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夏天过去了”到底象征着什么?
从日本动漫和中国诗歌来看,夏天的过去带给人的,似乎是一种怅惘的情愫吧!那么这句话就象征怅惘吗?不完全对。
“夏天过去了”这句话,其实是在说高歌曲毕、演出谢幕、终场哨声、宴席散去,它实际象征着幻灭。
这句话不是无病呻吟,因为幻灭这事,早就贯穿了人类的整个历史。幻灭是人类的心魔,不仅无病的人呻吟,有钱人没钱了也要呻吟出一部厚厚的《红楼梦》,没钱的人有钱了也还是会呻吟出《了不起的盖茨比》,不管你怎样折腾,我们总是在失去,幻灭是永恒的。所以“夏天过去了”这句话,对每个人都适用。
幻灭之痛和幻灭之美,让幻灭本身笼罩着矛盾又富于张力的色彩。人们害怕幻灭,舍不得幻灭,却又享受着那种宿命感和无计可施最后超然物外的隽永。一句“夏天过去了”,一开始可能是惋惜,念得多了,倒好像成了迎接秋天的勇气。
可迎接秋天,何必需要勇气呢?此时此刻的这个秋天,又何罪之有呢?木心说:“秋天的风都是从往年吹来的”。人们伤秋的原因,大概是因为秋天清冷的风往往会裹挟着陈年的心事,不如夏天热烈能让人忘忧。
但现在开始,就让秋天的风从头吹起吧,今年的风就吹今年,明年由明年的风吹。因为接受幻灭然后释然,就是“夏天过去了”这句话真正要教给我们的。
它明明白白告诉你,夏天过去了。即使曾经烈日饮冰,戏水溪边,即使曾经和某种事物牵手相拥在夏日午后,但那也只是曾经了,还是要说再见了。有幸度过白日永昼,骄阳似火的日子,就已经足够了。
我们明白,人生不总是夏天,漫长到让人心满意足的夏日是不存在的。收起贪婪,承认夏天过去了,把所有遗憾、不甘、美好都凝练在五个字里,就已经比千言万语还要丰富了。
所以怀念夏天最好的方法,不是忧愁地留恋泳池、世界杯或是芒果刨冰,长叹:
“夏天过去了。”
怀念夏天最好的办法,是郊游一场,登上高山,眼见满山红叶,争取在它们落下之前合一张影。然后平静地说:
“秋天要来了。”
(完)
摄影图片来自微博 @levy_chan 已获得授权
欢迎关注公众号 宇宙酒
用于分享我写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