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西部世界》我有几个问题要跟你聊聊

文章不长,请耐心看完。

一、“演化,造就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只使用一种工具,就是犯错。”剧中,伯纳在对德洛丽斯不经意间透露出生物繁衍的真相。有趣的是对话的双方居然都是机器人。


生物在从古自今的繁衍过程中,一方面在拷贝老祖宗的DNA,一方面也会不断的拷贝错误,这种错误造成了差异性,也造成了生物的多样性。而环境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则不断筛选出在此时与他最契合的物种,同时淘汰掉不适应变化的物种。正如影片中德洛丽斯所说的“人们说如山一样巨大的野兽,曾主宰这个世界,但如今他们仅是困在琥珀中的残骸,时间能把最宏伟的物种消弭无形。”

试想,如果DNA的每次的拷贝都非常精确,一旦环境发生细微变化,对于生物都可能是致命的。所以,试错的过程,从个体的角度,每次试错都是脆弱的,因为大部分的试错真的都是错误,但是从整个生态的角度,这种方式又是反脆弱的,因为保留了各种的可能性。

二、“重复就会有变化,经过无数次的重复,这些接待员开始变化,他们到了改变的边缘。”

补充一点剧情,在《西部世界》里,机器人日复一日的重复着人类设计好的剧情。在设计好的套路下,机器人为什么会发生改变呢?

即便是事先设计好的剧情,也无法保证每次的每个细节都是完全一样的。不光是因为外部的变量比如每次进入“西部世界”的客人都不一样,整个“西部世界”自身也是一个复杂系统。

相信很多人一定听过这段话。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描述的就是复杂系统中出现的混沌现象。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复杂系统。小的比如一窝蚂蚁。从雌蚁飞出窝,单个一只,逐渐发育成一窝几百万只蚂蚁的蚁窝,这么多蚂蚁没有中央信号的调控,怎么维持蚁窝生态平衡的?这就是一个从零涨起来的复杂系统。

还有些更大规模的复杂系统,比如稳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全球经济的运作,全球的天气。

什么造就了系统的复杂性呢?非线性是一个重要原因,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两个量之间的数学关系不是成比例的直线。比如Y=X2这样的关系就是典型的非线性。哪怕是简单的二次方关系也会在迭代计算过程中出现令人费解的情况。物理学家费根鲍姆曾对生物群落数量做出一个数学模型,公式的形式就是Xn+1=R×Xn×(1-Xn)(这里面R是个系数,Xn是本次的结果,代表当前种群数量比空间可容纳最大数量之比。Xn+1是下一次的结果,而且是一个0-1之间的数)这里就出现了-X2这一项。

当R=2时,不论X0的值等于多少,最后都会在几次迭代后,X最终等于50%;当R逐渐增大后,X会逐渐增加但仍会固定在一个值上;直到R=3.1以后X不再固定在一个值上,而是在几个固定值间跳变;神奇的是这个趋势在R=3.57后,跳变周期会趋于无穷大,也就是说混沌出现。当混沌出现后,初始值X0上微小的差异都会在迭代几次后出现巨大的偏差。

按照我们的常识,知道输入量,知道输入量之间的联系,应该可以预测下一个输出量,甚至下几个时刻的输出量。但是很遗憾,人工智能目前对人类而言是个黑匣子,我们可以得到想要的结果,也知道规则,但是输入如何得到输出,机理是什么,由于是非线性的系统,我们不得而知。

三、福特博士说:“你们需要时间,好掌握敌人的一切,好让自己变强。”

这几年,人工智能频频见诸于各大媒体,从取代律师到智能投顾再到人类引以为傲的围棋。当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的时候为何能引起所有人的恐慌,因为人类发现机器不再通过蛮力的穷举算法战胜人类,他们也可以不断学习,不断迭代,而且比人类要快的多得多。

说到人工智能,就不得不提到“深度学习”。深度代表了人工智能的行事逻辑。人类在看到一辆汽车飞驰而过时,能感受到距离、速度和加速度。对于机器来说这只是代表了三个层次。从数学的角度来看,速度是距离对时间的求导,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求导。但是再往下一个层次呢?发动机的加加速度,相信绝大部分人不经过训练是无法直接感知的。但是机器可以,更深一层其实只是多了一次运算而已。理论上机器可以看到十几层、几十层。。。这可能才是真正的透过现象看本质。人脸的图像识别有个非常有名的68个脸部特征点,也是机器透过很多层之后总结出的结果。北京已经将图像识别技术结合高清摄像头应用于抓捕犯罪嫌疑人和乱闯马路的行人。苹果更是将人脸识别应用于支付和解锁。

一方面是人工智能在应用,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还可以从应用中学习,在通过大量的数据变得更聪明。

所以福特博士在电影中对伯纳说:“你们需要时间,好掌握敌人的一切,好让自己变强。”大概的意思就是在说,不断的重复,不断被喂数据(其实就是各种人类玩家不断进入游戏),不断的学习和随机应变都会使机器人变得更强。

四、机器是在做减法,而人类是在做加法。

当然,这句话不是台词。

科技的飞速发展已经达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程度,且不论人类的演进速度是否真的已经到达库兹韦尔所说的奇点即拐点。但可以预见的未来,机器确实会取代很多人类的工作,据说美国已经有人在讨论未来是否给一些人每年5万美元,把他们养起来。

于是,我们可以尝试思考: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中产阶级,一个在公司拥有一技之长的普通员工。如何在未来不被人工智能取代?或者说未来什么行业未来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我一直在苦苦思索,直到我看到了这句话“机器是在做减法,而人类是在做加法。”突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没错,目前的人工智能无论多么厉害,它都是在做减法,它在将人类吩咐给他的事情抽丝剥茧,一层层的揭开,直达事物的本质。在这点上,人类望尘莫及。

但人类也有其自身的优势,我们在看到一个事物的时候,深度或许不及人工智能,但是我们会联想、会扩界,会利用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识将不同的领域的东西整合在一起,于是有时候,创新就会发生。比如乔布斯将电脑与手机结合在一起变成了iPhone;比如吴清友将书店与花店、画廊、商场结合在一起变成了诚品书店。iPhone是手机,却又不同于类似诺基亚那种从十层楼摔下来都摔不坏的砖头,跨界往往可以重新定义原来的事物。

所以阿里巴巴执行副总裁曾鸣说:创新力是人类未来区别于人工智能的最重要的能力。未来我们无法预测哪些行业不能被人工智能取代,但是在保有自己专业性的前提下,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边界,做知识时代的游牧民族。丰富自己的背景知识,因为在未知的某个时间节点,这些在现在看来毫无用处的知识可能就会与目前的工作发生联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完《西部世界》我有几个问题要跟你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