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高声朗诵《孟子.公孙丑章句上下》,其中对于齐宣王主动召见孟子,孟子却不愿意前往的这段故事,反应出来一个用人的哲学,这个哲学就是“用师则王,用友则霸,用徒则亡”。许多统治者喜欢用听自己话的人,惟命是从的人,结果越来越被动,这就是孟子所说“好臣其所教”,统治者喜欢好为人师,喜欢听信谗言,喜欢听好话,这就是大部分统治者灭亡的主要原因。真正成功的统治者比如商汤向伊尹学习成就王业,恒公向管仲学习成就霸业。平庸的君主喜欢自己做老师教训下面的人,这样感觉多好?多威风?多了不起?自我陶醉,自我麻痹,其实已经颠覆之侧已是深渊,他的敌人已经在布局谋害他,但他并不知道,处境很危险但还在自以为是。这种国君这种领导喜欢用自己喜欢的人,不用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喜欢高高在上,不喜欢谦虚求学,这是大部分人之所以难以把事业做大的原因,他们不成功的原因就是“不好臣其所受教!”
原文如下: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
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
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王使人问疾,医来。
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
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
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醜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大意是:
孟子准备去拜见齐宣王,齐宣王派人来说:“
我也准备与你相见,但是最近受了寒,不能够到外面再吹风,来朝拜,是可以的,问题是我这样的身体还能不能与你见面?”
孟子对使者说:“我最近不巧身体也有不舒服,不能够来朝拜”
第二天,孟子就前去为东郭氏吊丧。学生公孙丑就问:“你昨天还推托有病,今天就出门吊丧,这样做是不是合适?”
孟子就说:“我昨天生病, 今天病好了,为什么不可以去吊丧?”
齐宣王派人来关心孟子的身体,还专门委派医生来看病。
孟仲子就说:“过去大王有命令,如果有采薪之忧,就不能够上朝议事,今天你的病已经好了,还不去上朝,是不是不太好?”
许多人都堵在路上,建议孟子:“请你就一定要回去,就去上朝”。
不得已,孟子当晚只好在景丑氏家借宿一晚。
景丑氏就说:“在内要处理好父子关系,在外要处理好君臣关系,这是人类社会的最大伦理,父子的关系在于报恩,君臣关系在于获得尊敬,本人只看到大王对你非常尊敬,没有看到你对大王有所尊敬?”
孟子答道:“真讨厌,这是什么意思啊?你们齐国人不以仁义向齐王进言献策,难道就说仁义不好吗?他们心理却在想:你有什么资格在谈仁义,这分明对我们大王大不敬啊!我如果不以尧舜之道,我就不敢向齐王进言,所以齐国没有人能够像我这样对齐王如此尊敬”。
景子回答:“不是这个意思,《礼》说:父亲召唤,子女就要立即起身行动,不推拖;国君命令就一定要前往。本来你就要准备上朝,听闻国君的召命你,反过来你居然不去了,这与《礼》上所说不一样啊”
孟子说:“原来就是说这个?曾子曾经说过,晋国与楚国的富裕,虽然我达不到,他有他的富有,我有我的仁,他有他的爵位,我有我的义,我有什么可嫌自己不足的?在义的方面有谁可以与曾子好比?这是基本道理。天下最尊贵的东西有三样:爵位是一个、年龄是一个、道德是一个。朝廷讲究爵位,乡党之间讲究年龄,辅佐国君统治讲究道德。不能因为有其中一个而怠慢其他的二个,所以讲有大作为的国君,必然有不能随便就可以召见大臣。准备想用人家,就必须先将就对方。要尊崇道德乐于行仁政,如果不这样,就不足以大有可为。所以,商汤先向伊尹学习,后任命伊尹为大臣,不费力气称王天下,恒公也是先向管仲学习,然后任命他为大臣,于是不费力气称霸诸侯。现在,各个大国,土地的大小是同样的,行为作风也不相上下,彼此之间谁也不能凌驾于谁之上,这没有别的缘故,正是因为他们只喜欢用听他的话的人为臣,却不喜欢用能教导他的人为臣,商汤对于伊尹,桓公对于管仲,就不敢召唤,管仲尚且不能召唤,何况高于管仲,并不以管仲为榜样的人?”
个人看法:
孟子这段不肯主动去拜见齐宣王的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深刻而深远的,齐宣王是什么人?是一个自以为是,自我感觉良好,自高自大,好为人师的人,他也有梦想,但是他的梦想不过是比隔壁邻居好一点,别说他有野心,不但没有想过要称王天下,甚至连老祖宗齐恒公的霸业梦,都不是那么坚定。孟子其实是对齐宣王很失望,因为他听不见孟子的真知灼见。
但是孟子所谈到的观点给予我们一个最重要的启发:
第一、君主为什么要启用人才?
因为任何伟大的蓝图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干好的,需要大量的分工协作才行?惟有人才才能够发挥大作用。
第二、到底要启用什么样的人才?
是“好臣其所教?”,还是“好臣其所之受教?”是用听自己话的人?还是用能够教我们本事的人?不同的人,所产生的作用完全不一样!有一句经典的话“用师则王,用友则霸,用徒则亡”,用对人做对事才是成功的根本!可惜目前许多企业主或者主管在面试人的时候,是喜欢用自己的审美眼光七发掘人才,结果自觉不自觉地找一些不一定能力、学识、道德水准较高的人,而是找一些自己喜欢的听话的人过来,结果变成武大郎,一个不如一个。
第三、怎么才能够让好人才为我所用? 关键要做到礼贤下士,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表达诚意才行,比如三顾茅庐,再比如向商汤这样,放下身段向伊尹学习,最终受到感动,商汤不费力气称王天下。恒公与管仲也是这样 通过学习让管仲执掌帅印,不费力气称霸诸侯!
总之,高端人才决定王国的命运!高端人才不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而是需要用心经营用心呵护的稀缺资源,有了这个资源我们才能够最终将我们的事业做大。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109:不好臣其所受教
2018-9-10 于上海